(責編:賀貴成)
內江市:動員社會力量拍攝反腐倡廉電視劇

近年來,內江市紀委旨在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廉潔、誠信、克己奉公的價值觀念,面向社會征集劇本、選拔演員,動員社會力量拍攝反腐倡廉系列電視短劇《盛世清風》。截至目前,已經征集劇本30多個,拍攝制作完成電視短劇《公路衛士》《父親》《手表》等7部。這些征集的劇本故事性強,發人深省,給人啟迪。內江市紀委為拍好戲,面向社會征招演員,先后海選出100多名教師、學生、醫生、職員等參加演出。《盛世清風》反腐倡廉系列短劇通過網絡平臺和電視播放后,迅速成為老百姓熱議的話題。圖為廉政短劇拍攝現場。(賀貴成)
成都錦江區:全面開展“雙報到”活動
2012年以來,成都市錦江區全面推行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活動,始終堅持以機關在職黨員為主體,以公益服務項目為載體,以社區社會組織為依托,以建立完善制度為保障,大力推動機關黨員志愿服務持續深入開展。他們根據機關部門職能分工和屬地社區建設需求,由區委統籌安排71個區級部門的209個機關黨支部,對接需求開展“雙報到”,主動為社區群眾辦實事。全區3306 名機關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注冊填寫《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單》,登記個人專業技能、特長愛好、服務時間等志愿服務信息,有選擇地加入所在社區黨員志愿服務隊或公益性社會組織,開展便民利民服務,以及困難群眾結對服務。截至目前,已召開社區黨員、群眾代表測評大會260余場次,群眾滿意率達到94%。(肖建光)
遂寧船山區:“四本臺賬”惠民生
今年以來,遂寧市船山區按照“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的總體要求,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及時深入各鄉鎮村社區,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傾力、傾情、傾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全區11個鄉鎮和6個社區對轄區內群眾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建立了民生訴求、困難群眾、穩定工作和征地拆遷“四本臺賬”;全區縣級干部為各幫扶點引進幫扶項目94個,協調資金630余萬元,解決實際問題100余個。(朱海英)
木里縣:黨員干部與3萬戶農牧民“結對子”
最近,在“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中,木里縣四大班子領導、縣級部門直接聯系鄉鎮、村社、寺廟;9000多名黨員、機關干部、村組干部與3萬多戶農牧民“結對子”、“一幫一”,不僅做到了困難群眾全覆蓋,而且做到了每個村、每個組、每個牧場、每所寺廟、每名僧人都有部門和黨員干部聯系。結對幫扶雙方及幫扶人所在黨組織和部門單位都建立了“連心卡”,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王 鋒)
青神縣:政務微信開通
2月初,青神縣“智慧青神”政務微信公眾平臺正式開通,這是該縣踐行群眾路線,方便群眾的創新舉措?!爸腔矍嗌瘛闭瘴⑿抛蚤_通以來,已經吸引2500 多名微信用戶關注。用戶通過平臺發布的信息了解青神電子商務發展信息、縣委縣政府打造“智慧青神”的創新舉措、創業就業信息等情況,同時解答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系列問題?!爸腔矍嗌瘛钡拇罱ㄗ屨ぷ髯兊貌辉偕衩兀c群眾距離也更近了,干群關系更融洽了。(李仕貴 鄭淼)
西充縣:走訪群眾全覆蓋
2013年以來,一場全員全域覆蓋的“進村入戶、問情聯心”活動在西充縣開展,3 萬名黨員干部主動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h鄉村三級黨員干部紛紛進村入戶,與群眾“零距離”聯系接觸,“面對面”交流溝通,“心貼心”問需問計,及時知曉群眾的安危冷暖、所需所盼。實行縣級領導、縣鄉村干部和駐縣金融部門、國有企業班子成員聯系走訪群眾,教師聯系走訪學生家長,醫生聯系回訪重病患者,其他黨員就近就地聯系群眾,實現黨員干部全參與。縣級領導走訪聯系村(居)群眾覆蓋面達50%以上、縣級機關干部每年走訪聯系村(居)群眾覆蓋面達50%以上、鄉村干部每年分別走訪聯系村(居)群眾、轄區群眾覆蓋面達100%,實現入戶走訪“無縫覆蓋”、“不留真空”。目前西充縣黨員干部已走訪群眾23萬余人次。(西充組)
綿竹市:構建“15分鐘黨員網狀服務圈”
近年來,綿竹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員服務群眾新機制,以市、鎮(鄉)、村(社區)三級為基點,在社區依托黨員服務中心,以樓棟為單元,在農村基層黨組織采取黨員中心戶的形式設置基層“網格”,建立223個樓宇、小區、院落“民情服務站”,形成了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的“15 分鐘黨員網狀服務圈”。當地從退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群中選聘1.9萬余名黨員志愿者,大力開展服務進城鎮小區、進農村院落、進鎮鄉車站、進集貿市場、進鄉村景區的“五進”活動,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期盼解決的問題。(楊松)
蓬溪縣:建園區黨建大聯盟
近年來,蓬溪縣在產業集中的工業園區探索建立黨建聯盟,做到組織真正聯合、資源真正共享、活動真正見效,形成了黨建共建支撐力,促進了企業“抱團大發展”。去年以來,黨建聯盟開展企業發展座談會、企業發展問題協調會60余次,幫助會員企業引資、融資、貸款近2億元,有效幫助企業解決投融資、產品營銷、人才引進、品牌打造等問題335件,實現了會員企業“抱團發展”。(王姝萍)
瀘定縣:干部培訓到一線
2013年以來,瀘定縣大力實施農村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創新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式,將培訓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實踐一線、服務一線,促進農村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有力推進了黨建示范建設,提升了黨建科學化水平。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則,精心選擇建立一批綜合實踐基地,確定冷磧鎮團結村為黨建綜合示范點,重點示范土地經營流轉、家庭農場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風貌改造、民風建設等一批示范點。通過多角度選點示范,參訓黨員干部多方位考察、多層次感受,找差距、找方向、找思路,真正實現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杜麗華)
阿壩州:強化黨員發展管理
2013年以來,阿壩州以深入推進“藏羌城鄉黨旗紅”黨建提升工程為載體,在黨員發展、黨員管理、不合格黨員處置中堅持走群眾路線,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嚴把入口關,嚴格執行“發展黨員責任追究制”,按照“誰培養誰負責、誰考察誰負責、誰發展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強化責任追究。通過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廣泛采納民意,新黨員素質明顯提升,全州發展黨員1634人。嚴把管理關,通過加強黨員管理,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全州受到警告處分、嚴重警告處分和被撤銷黨內職務的共343人,真正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事。嚴把處置關,特別是對“四風”問題突出的黨員干部予以從嚴處理。嚴格執行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對54名不履職不盡責的黨員干部進行問責處理。(阿壩組)
瀘州納溪區:開辟“五條民情綠色通道”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瀘州市納溪區著力開辟“五條民情綠色通道”,組織黨員干部問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全面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所需,暢通群眾意見建議渠道:熱線聽音,充分利用“12345”等熱線電話,廣泛收集聽取基層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信箱交流,在黨政網、公眾信息網等網絡媒體建立網絡信箱,安排專人定期收集整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入戶問計,結合“走基層”活動,區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隊深入到企業、社區和鎮、街道,與企業業主、職工和群眾面對面交流;問卷謀策,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發放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專欄解惑,在報刊、廣播、網絡等宣傳陣地上開設專欄,解讀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一舉措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打好了基礎,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收到實實在在效果。(周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