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鵬
任何企業都潛藏著各種各樣的危機。管理者做好危機管理工作,從危機中發現企業自身弊端并切實消除,為今后的發展掃清障礙,危機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轉機,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和整體素質。
最高明的企業危機管理不在于危機形成和爆發以后的處理,而在于排除可能導致危機的種種可能性,也就是危機的預防。
一要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要有全員危機意識,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要將危機的預防作為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御危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機的產生,即使危機發生了,也會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營造危機氛圍,用危機理念增強員工的憂患意識和奮斗精神;加強危機教育,對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進行危機教育和培訓,使他們懂得如何預防危機,危機到來時要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創建蘊含危機意識的企業文化,建立企業危機管理的長效機制。
二要建立危機預警系統。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危機預警系統。企業的危機預警系統應包括三個方面:組建高效的危機管理小組,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建立自我診斷制度。
管理者要從危機中發現企業自身弊端。汪洋 供圖
三要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塑造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向社會提供質優量足的商品,踐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向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捐贈和贊助,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樹立國有企業應有的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保持與政府、媒體等社會各界的良好關系,多做正面的宣傳報道,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四要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加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愛護員工,做到領導為員工服務,員工為顧客服務。發揚民主集中制,煥發廣大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激發他們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的熱情,使他們熱愛企業,盡職工作,不出或少出差錯,使廣大員工凝心聚力,人人都成為企業的形象大使,時時處處都注意維護企業的品牌形象。
雖然危機管理的重點是危機預防,但由于危機的誘因復雜多變,再好的預防也難以回避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危機管理重在預防。汪洋 供圖
處理危機,首先要快速反應,確定對策。危機處理的難度與速度成反比,速度越快,損失越小。企業在遇到危機時要迅速反應,立即調查情況,確定對策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這是危機處理中最為關鍵的第一步。要制定合理的危機處理方案,即如何對待公眾、如何對待媒介、如何具體行動等。
其次要安撫公眾,緩和局面。企業出現嚴重異常情況,特別是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公眾利益受損時,必須勇于承擔責任,安撫受害公眾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補償,真心實意地取得他們的諒解。
再次要聯絡媒體,主導輿論。企業應設立發言人,在危機事件出現后及早舉行新聞發布會或記者招待會,向公眾介紹真相,以及正在實施的補救措施,做好同新聞媒體的聯系,使其及時準確地報道,以此去影響公眾,引導輿論。
最后要注意內部溝通,穩定員工。面對危機,員工不應該是旁觀者,真正做好危機處理工作,還需要企業高度重視內部人力資源的利用和潛力挖掘,在內求團結的基礎上,贏得全體員工的協力支持,為企業的轉危為安貢獻才智。
危機得到妥善的解決并不意味著危機的結束,企業要特別做好危機的善后工作。
認真分析危機的成因。在危機的處理過程中可能來不及對危機的成因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危機處理結束后,要對危機的成因進行認真仔細、深層次的分析,找出根本的癥結所在。
彌補危機的損失。危機處理結束后,要通過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彌補危機造成的各種損失,從根本上改變公眾對企業的不良印象,恢復和重建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
對員工的再教育。通過對危機認真的總結和分析,企業從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要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做到舉一反三,杜絕類似危機發生,回過頭來再在危機的預防上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