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濤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因此,將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機結合起來,應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計算機;課堂教學;學生興趣;教學活動
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多寡直接關系到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好的教師總是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帶動教學工作的進步。在新時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應該是通過改變教學策略、改善教學環(huán)境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為教學工作的進步積蓄力量。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來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才能更順利地推進。尤其在面對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tǒng)研讀,無疑具有理論與現實的雙重重大意義。
一、構筑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入手,多媒體技術手段就是很好的應用策略。所謂的電教多媒體課堂,就是指在日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多媒體環(huán)境、情境來構建有趣課堂的模式。例如,教師通過設計ppt課件來講述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論方面知識,以聲頻、視頻、圖像和文字相結合的方法展示計算機理論知識點,易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同時能夠加深記憶。此外,對計算機操作方面的內容進行多媒體展示,教師通過演示的辦法對疑難點操作步驟逐一示范,然后學生們效仿、模擬直至獨立操作完成。
這樣的話,信息技術課堂的氣氛被多媒體激活,學生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對于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也會逐漸提升。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備課的時候,要想方設法將多媒體課件作為教案設計出來,進行課程核心知識點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讓多媒體技術成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手段。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洌郧‘數丶右赃\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學教案與教材,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們的眼球與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都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來。這樣一來,教學工作的開展就變得十分簡單,學生的學習也會更加有趣。多媒體與信息技術本來就存在著極為復雜緊密的聯系,二者就是相互作用存在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與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可選擇的思路與策略不一而足、千差萬別。
二、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占據著更為主動的地位,對教學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好壞。所以,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或方法點撥,更多的時候教學要體現有用性和實效性,即教師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要,要堅持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豐富信息技術教材的架構,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延展或拓寬的機會。要堅持教學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首先要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學的理念,這就是所謂的“理論結合實踐”,同時緊密聯系學生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訴求。
只有這樣,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與積極性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也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調動起來,必須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任務。此外,廣大信息技術教師還必須創(chuàng)新育人理念,要樹立“教書育人”的基本教學原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緊密團結廣大學生,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與他們打成一片,不斷提升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思維水平、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引導學生們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良好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良好的師生關系利于學生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因此,廣大信息技術教師要把師生關系的打造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而教學活動則是其中重要的抓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想構建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種教學活動的輔助與支撐。所謂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是指一切與信息技術教學有關的教學活動形式,如信息技術教學游戲、探究式活動、課外活動、實踐活動等。在豐富多彩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引領和激發(fā)下,廣大學生可以圍攏在教師周圍,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集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與老師之間的直接交流雖然不多,但是卻飽含情感與斗志,是師生關系塑造與維護的絕佳路徑。在不同層次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中,較為疏遠的師生之間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拉近距離,培養(yǎng)默契;對于師生關系本來已經較為融洽的雙方,在教學活動中二者還能更進一步交流、互動,從而使得師生關系更進一步。
比如,教師根據信息技術教學的進度和大綱要求,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體驗信息技術知識的實際應用,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們增長見識,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在社會實踐中,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互動、交流,而教師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學生們的“圈子”,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此外,教師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現出師長的風范,無疑可以增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同時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對維系長期、和諧的師生關系無疑更有好處。
綜上所述,新時期在激發(fā)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方面,打造高效的課堂是其中的手段,也是其目的所在。與信息技術課堂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模式,都可以為教師所用,借以全面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熱情,逐步培養(yǎng)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只要教師們堅持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會逐步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很好地得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勁松.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
2008(3).
[2]許薇.優(yōu)化課堂教學,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3(9).
(江蘇省張家港工貿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