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使得自身素養全面提高,推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更好地促進學生成才,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成才;知識結構;新課程標準;小學英語教師
為了推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更好地促進學生成才,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
一、教師知識結構的含義
知識結構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的特定知識體系構成情況與結合方式。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證。教師知識結構是指教師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伴隨著教師教育事業的發展,各國專家學者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了大量的系統研究。早在19世紀初,美國教學研究專家舒爾曼教授就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研究,提出了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框架,其組成成分為:學科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環境的知識、教育理念及價值觀的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特征的知識。我國學者任少健將教師知識結構定義為教師所擁有的各方面知識,及各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不同學者對教師知識結構的定義,可以看出中西方對教師的知識結構研究有著共同的訴求,即尋求教師在教學中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可將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一般教學法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和學科內容知識。在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教師只有掌握了必備的教師知識結構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演示活動,并更好地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在和傳統的教師知識結構要求相比較的前提下,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求呈現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只有全面分析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推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二、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更加突出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首先,要求學生從知識本位走向能力傾向,即由只注重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知識掌握轉向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其次,從語言學習走向文化意識,由能說、能寫的層次上升為語法正確、語用貼切的高度;再次,從機械學習走向快樂學習,從簡單要求掌握、記住即可,發展到扎實掌握,并且在愉快的學習中習得;最后,從語言習得走向思維發展,由簡單的聽說讀寫練習發展為采取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英語學習。新課程標準既對學生提出了新要求,更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挑戰。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針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應具備所任學科的知識,需掌握精湛的聽、說、讀、寫技能及熟練的語法知識;教師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口語規范,語音標準流暢、清晰自然,能使小學生對學習英語具有持續的興趣愛好,并在學習中潛移默化接受純正的英語發音。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師的教授對象是將英語視為第二語言的小學生。小學英語教師不僅應掌握學科專業知識,還應以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為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明確低齡學段學生心理的特殊性,正確掌握學生心理發展方向,運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手段及符合學生自身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有效地運作,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目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研究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教師應適當引申,教授給學生語言學、詞匯學等方面的知識,并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并努力發展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拓寬視野,使學生樂于了解異國文化風俗。通過學習,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小學英語教師要熟悉小學英語教材和新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有獨到見解,對課程資源創造性利用,爭做創新型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英語教師應不斷地擴充教師自身專業知識,摒棄陳舊教學理念,更多地去了解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新內容,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來適應教學改革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基于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的諸多要求,小學英語教師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小學英語教師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1)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英語學科,作為一門非母語類的語言學科有其特殊性,教師必須扎實掌握學科專業知識。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應掌握流利的英語語音語調,貼近兒童生活的詞匯量,而且要具有扎實而深厚的英語知識功底,這是成為一名優秀小學英語教師的基礎,也是符合小學英語新課標要求的首要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擁有“一桶水”,而這桶活水僅僅靠在高校學習中所獲得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再學習、再深造。小學英語教師要有扎實的英語學科知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及語言示范能力。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精通聽、說、讀、寫、詞匯、語法、語音、語調、語感等基礎知識。此外,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這會給處在啟蒙階段的學生以良好的語言示范效果。
(2)豐厚的教育理論知識。一切教育都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熟知教育學、小學兒童心理學及現代教育理論等當今流行的教育理論知識,遵循教育規律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同時,教師應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掌握現代語言學理論、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系統的兒童教育理論知識,根據新課標來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施。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特別掌握兒童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并在教學實踐中能迅速與之相結合,理解素質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概念,教學重心向學生轉移,采用開放式的教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系統的教學法知識。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重要思想,將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步驟,掌握小學英語學習的一般學習規律和基本理論的依據,才能更快地推進小學英語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全面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短、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有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故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課程與教學法的有機結合,使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真正共同參與活動的平臺。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避免了教學弊端,充分體現出自主學習及創新精神,使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成功地運作起來,真正體現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4)廣博的教學技能知識。英語教學技能是英語教師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是指小學英語教師在準備教學過程、授課過程、教學評價期間,為順利達到教學目標,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及有關學科專業知識、教學工作經驗,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一系列行為方式,它是特定的操作流程的技術要領,也是規范化行為的總和。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一名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小學英語課堂導入能力及板書設計能力、提問技能、答疑解釋能力,這樣會更快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需求。與此同時,教師具備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因課堂需要而靈活創造臺詞,并扎實掌握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必備知識及表演、繪畫、唱歌等能力, 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及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均可體現教師的基本技能。小學英語教師如果掌握以上教學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可使課程內容呈現得更加精彩,更快地推進新課標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諸多要求。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小學英語教師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豐厚的教育理論知識、系統的教學法知識和廣博的教學技能知識,才能促使教師自身的素養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推進我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衷克定,申繼亮,辛濤.論教師知識結構及其對教師培養的意義
[J].中國教育學刊,1998(3).
[2]孫軍秀.新課程對小學英語教師素質的要求[J].湖南第一師范
學院學報,2008(8).
[3]金立暢.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師素質框架構建[J].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2).
[4]孫宇.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英語學生教學技能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報,2013(1).
[5]蔣麗萍.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英語教師素質的策略[J].教
育與職業,2006(9).
[6]任少健.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師知識結構芻議[J].語數外學習,
2012(12).
(黑龍江哈爾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項目名稱:哈爾濱學院2013年學生科研項目“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建構”,項目編號:HXS20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