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高
摘 要:近幾年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已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隨著高科技在這一領域的應用,電子信息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本文分析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新的發展期有著跨越式的發展。
關鍵詞:電子信息 產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3-0038-01
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電子信息想很有規模日趨壯大,而且呈現出持續高速的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高科技被更多的應用其中,產品種類更為豐富;產業的集聚度也更為明顯,這也有助于電子信息產業更好的發展。
1.電子信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主要是通過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體現出來的,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結構正在不斷優化中,電子信息產品結構更加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相關產業鏈也正逐步形成。大量有規模、資金充裕、實力雄厚的大集體開始形成,這些大集體不受地區、行業、所有制的限制,對全行業的發展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產業更加集中化,產業更加集中、企業聚集規模更大,一批全能型的產業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素質有了質的飛越,這也將進一步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2.電子信息產業保持著持續高速的增長
20世紀90年代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正式進入了發展階段,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期,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生產與應用相適應,整機和元器件配套的工業生長體系。而且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年產值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總體上也是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處在先導位置,對經濟有支撐作用。
3.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量快速增長
在國家鼓勵出口的政策下,電子信息產業很好的把握了這一機遇,擴大出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這也使產品出口出現快速的增長。其他方面,不僅擴大了原有的出口渠道,還將對外市場進一步擴展到俄羅斯、南美等地。而且所出口的電子信息產品也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除了手機、計算機還包括外部設備等。根據相關數據得出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有一大半依賴于外貿出口,產品的進出口不僅有利于本產業的持續發展,對拉動全國外貿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1.人力資源缺乏
中國人才市場上的人才數量相對充裕,而且人才利用的成本相較于發達國家也不算高,但高端技術專家和綜合型強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見,在高新技術研究開發領域的人才還是相當匱乏的。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起步較晚,相應的信息人才的培養也較晚,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級信息人才的輸出短時間內還不能滿足人才的需求;二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大部分的企業規模都不大,給人才的福利報酬遠不如大企業豐厚,而且由于規模限制,那些人才的個人價值也不能很好的實現,導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反而那些發達國家或外資企業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環境資源惡劣
經權威數據分析得出,中國電子產業發展環境讓很大一部分企業不太滿意,中國電子信息企業的生存環境還有待加強。就目前情況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電子信息產品假冒偽劣之風盛行,尤其表現在軟件方面。部分企業只顧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販賣盜版商品,正加大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體系走上正軌的難度,擾亂了市場秩序,隨后各企業之間出現惡劣的價格之爭,因為內部混亂而降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3.產業結構水平較低
各項數據都表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在中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結構中占據主要位置的還是以家用電器產品為代表的低端消費類電子產品,而中國很大一部分高科技消費市場卻被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搶先一步奪走。由此可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大多數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但是極其缺少能與世界頂尖電子信息企業相抗衡的大型企業,所以,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結構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就全球信息技術發展來看,信息技術更新更快,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特點,這也勢必會出現新的產品,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升級刻不容緩。
4.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我國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而且自主創新的能力薄弱,長期以來一些關鍵技術和元器件我國都依賴于外國進口,很少有自由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科研成果很難應用技術開發中去,集產、學、研、用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大多數企業中仍未建立。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專利,電子信息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處受制于外國專利,處于劣勢地位,無法從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對策
1.重視信息產業的人才培養
政府或企業可以在人才的深化培養和潛在人才的開發商投入一點的資金,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從而拉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這要求保存適宜的人才流動,同時要求企業能夠有效的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夠獲得比較穩定的人力資源條件,從而使企業不斷開拓創新、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引進領軍人才和技術帶頭人,進行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工程,通過高等學校、企業、民辦機構等多渠道進行教育培訓,從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
2.優化環境資源
政府相關立法部門要根據當前市場上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假冒偽劣的現象,加大對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以保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由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出口額的迅速增長,頻頻遭到國外關于反傾銷、知識產權、技術壁壘等方面的訴訟,而且限制中國出口的電子信息產品,嚴重損害我國的經濟利益,也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我們同樣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升級產業結構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須升級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同時還要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意識,擁有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當今電子信息產業的分工更加明細,同時隨著新興市場的迅速崛起和擴張,電子信息產業的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信息技術向更深層次轉型,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將逐步滲透到信息技術中去;在這樣激烈的市場環境之下,我國想在新一輪的產業發展中先占先機,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結合全球信息產業的走勢和我國具體的實際情況,把目標放在高新技術的信息產品市場的搶占上,而不是只固守在加工組裝環節的優勢,全面優化升級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結構。
4.強化自主創新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要做大做強,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是實在必行的。在世界科技快速進步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獲取發展主動權就必須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這同樣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這要求政府和企業一起努力,一方面國家應努力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不能吝嗇對科研項目的投入,而是要鼓勵科研、重視科研;另一方面,企業要珍惜政府提供的各項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提高電子信息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要重視高新科技的應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四、小結
電子信息產業要在激勵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先機,必須先解決核心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等方面的難題,在以信息技術為主的全球科技革命中,這點一定要突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在有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想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中國電子信息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度過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真正實現科技強國。
參考文獻
[1]金建.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與展望[J]. 經濟導刊,1993,02:37-42+57.
[2]江澤民. 論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特點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問題[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89,06:1-8.
[3]周偉.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發展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8.
[4]胡鈞榮.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新趨勢與科學發展規律[J]. 電子世界,201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