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梅
摘 要:按照十八大要求,要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勃利縣立足實際,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格局。但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還有待于在今后的發展中努力克服,走出適應勃利縣情的農業化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3-0039-01
產業化是使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有機聯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按照十八大要求,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促進農業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轉變,改變農業從事低層次原料生產的傳統方式,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切實提高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的聯誼程度,促進農民增收。
一、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已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格局,有力地促進了勃利縣農業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
1.龍頭企業穩步發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勃利縣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得到發展壯大,產業鏈不斷延伸,形成了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這些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據統計,到目前,全縣具有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已發展到28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龍頭企業拉動種植基地近90萬畝,帶動農戶3.8萬戶。
2.特色農業初具規模
近年來,我縣一批優勢產業初具規模,全縣已初步建立了糧油加工、畜牧等產業化基地,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生產布局。目前,我縣龍頭企業農產品基地以發展到18個,已建成九個超萬畝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園區示范帶。產品已向優質的精、細、特方向發展,有效的延長農業產業鏈。
3.專合組織發展迅猛
近年來,勃利縣積極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截止2013年11月,全縣建立各級農民專業合作社334個,其中畜牧業46個、種植業274個,服務業17個,其他22個。合作社在產業化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4.特色品牌成效顯著
近年來,勃利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現全市已有17個農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1家企業獲得有機認證,獲得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92個,1家農業龍頭企業的注冊商標被評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同時,建立了1個國家級農業標準示范區,引導農民按照標準化生產。
二、勃利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問題
當前,勃利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主要存在“三低二少一小”的困難與問題。一是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農業加工業的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不高,傳統農業經營模式還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農業產業鏈條不夠長,小農意識仍然存在。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市場建設、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等還相對滯后。三是農業標準化程度較低,高質量的農產品和市場影響力大、廣受歡迎的農產品品牌不多。四是頭企業帶動農戶增收作用發揮還不夠,主要表現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五是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較少,一些優惠政策還無法完全落到實處,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六是農業龍頭企業規模較小,主要表現為市場競爭力不夠強。
三、加快勃利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
1.培育產業、建設基地,推動農業產業化
勃利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要從勃利縣地方特色資源、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素質等實際出發,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市場空間大、資源后備優、經濟效益高的農產品,作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鎮等群體生產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一縣一品”、“一鄉(鎮)一品”的區域化經營格局,形成“市場在外、基地在內、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的外向型農業商品基地。
2.培育市場、搞活流通,牽動農業產業化
市場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前提條件,要按照產地集散功能和銷地分銷功能的客觀需要,合理規劃和培育發展一批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加快農產品流通業的發展;要培育一批運銷中介組織,穩定銷售渠道,減少市場風險,提高運銷效率;要大力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鼓勵連鎖超市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漸形成品牌,提高勃利縣農產品的知名度和信譽度;要加快發展流通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促進農產品運銷暢順。
3.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
農業龍頭企業內聯農戶、外接市場,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等功能,是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積極作用;把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與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借助外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拉動農業產業化
農產品深加工一直是勃利縣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瓶頸”限制。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繼續開發和推出一批具有勃利縣特色和較好市場前景的新、特、優農產品,努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得到更多實惠。
5.促進農業科技進步,驅動農業產業化
要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利用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為勃利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形成一批新的優、特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