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一、2013年內蒙古金融運行基本情況
(一)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壯大
截至2013年末,我區有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大型銀行5家,全國股份制銀行7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外資銀行1家,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93家,村鎮銀行61家,貸款公司1家,資金互助社2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資產管理公司3家。各銀行共有營業網點5346個,同比增加112個,新引進渤海銀行正在籌建,伊利財務公司和鄂爾多斯財務公司已獲得批準籌建。2013年引進太平財產保險公司,全區省級保險機構達到37家,營業網點2024個,同比增加116個。證券公司2家,證券期貨營業部76家,同比增加5家,籌備12家。
(二)金融業已成為服務業中的重要產業之一
2013年以來,我區金融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經濟拉動金融、金融促進經濟的良好局面。2013年,我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63億元,同比增長10.3%,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快1.3個百分點,比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3.2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9.2%。金融業實現稅收共計357.3億元。截至2013年末,銀行業總資產規模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4%,金融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37.9%,金融從業人員近20萬人。201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吸納應屆大學畢業生3600多人。
(三)存款保持平穩增長
2013年1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205.69億元,比年初新增1588.04億元,同比多增38.6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1.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14個百分點,比全國低2.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各項存款分別新增922.98億元、157.74億元、203.46億元和303.86億元,占全部新增的58.12%、9.93%、12.81%和19.13%,四季度開始出現回升。從內部結構看呈現出“一升兩降”的特點,“一升”是全年新增單位存款661.53億元,同比多增258.3億元。兩降是:新增個人存款999.62億元,同比少增225.93億元;新增財政存款-99.01億元,同比少增59.5億元。個人存款持續分流,今年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債券、信托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規模迅速增加,收益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居民把部分儲蓄存款用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債券、信托產品等。
表1 2013年全年分機構人民幣存款新增情況(單位:億元)
(四)貸款繼續保持較高增長
2013年1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44.17億元,比年初新增貸款1635.59億元,同比多增93.88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4.7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6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五盟市貸款增多,2013年新增東部五盟市貸款460.1億元,同比多增45.68億元,新增額占全區新增貸款的28.13%,同比提高1.25個百分點。分機構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新增貸款707.87億元,占比下降8.71個百分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新增貸款540.52億元,占比上升5.86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在全國經濟下行和貸款規模從緊的影響下,我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積極增加信貸投放,實現了“四個超過”:貸款增速超過全國貸款增速、超過存款增速、超過全區GDP增速,貸款新增額超過存款新增額,余額存貸比達到85%,比全國高16.25個百分點,新增額存貸比達到103%,為全國最高,比全國同期高32.21個百分點。
(五)直接融資中債券融資增長較快
2013年全年直接融資562.67億元,其中,債券融資413.3億元,占全部直接融資額的73.4%。直接融資總額比去年減少42.37億元,主要原因:一是去年證監會IPO停發,我區沒有新上市企業,較上年上市融資少66億元;二是國家在2013年中期開展政府性債務審計,部分城投公司企業債發行計劃暫停,較上年減少69億元。剔除以上因素,直接融資實現較快增長。
(六)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經濟的能力增強
2013年,各家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收購、金融租賃、發債等方式共投放資金總額290億元。各家信托投資公司信托規模達到1701億元,新增信托項目金額為380.2億元。全區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387.6億元,有力的支持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牧民,帶動就業人數12萬人。全區融資性擔保機構在保余額340.9億元,新增擔保額277億元,融資性擔保機構有力地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增信服務,提高了貸款可獲得性,為解決我區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發揮了積極作用。
(七)保險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
2013年末,全區保險業資產584.92億元,同比增長17.56%。全區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74.69億元,同比增長10.88%。全區保險公司累計賠付支出100.56億元,同比增長17.81%。農業保險收入27.84億元,同比增長44.96%。保險創新方面成效顯著,內蒙古銀行和華安保險公司在包頭青山區開展了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試點;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和郵儲銀行在烏蘭察布市開展了農戶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已累計向300多戶農牧民發放了小額貸款1300多萬元。
(八)銀行卡在拉動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3年末,全區累計發卡量達到8696萬張,較年初增長28%;POS機具25.2萬臺,ATM機具9884臺,分別較年初增長76.4%、36.4%。2013年全年銀行卡在刺激消費、拉動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用銀行卡消費金額達到3547億元,同比增長60.1%,銀行卡滲透率達到45.1%,較2012年提高約3.9個百分點,拉動全區GDP增長約55億元。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存款趨勢下降明顯
2013年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1.7%,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同期2.1個百分點,存款增速全國排25位,尤其受居民理財意識增強的影響,個人存款下降較快。目前我區的余額存貸比和新增額存貸比遠高于全國,存款增長低于貸款增長的信貸投放模式將會制約貸款投放。
(二)銀行不良貸款呈現雙升
2013年末,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上升。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進入2013年,全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建材等相當一批企業受市場持續低迷影響,資金周轉困難,導致不良貸款出現上升。二是部分地方法人機構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控機制不健全。三是民間借貸風險向正規金融機構傳導,形成不良貸款。
(三)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型金融機構影響較大
2014年國家將進一步推行利率市場化進程,對金融機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受網點少、品牌知名度低、收入渠道窄、議價能力弱等因素制約,利率市場化對其影響更大,如吸收存款難度加大、經營管理壓力增加等。面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型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強化金融產品創新。
三、2014年金融形勢研判
(一)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仍將持續
2013年全國經濟增長7.7%,我區經濟增長9%,均已下降到本世紀以來最低水平,國內外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低增幅。從國內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城鎮化工作會議對2014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依然是明年工作的重點。中國社科院報告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長7.5%左右,將繼續保持在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從我區來看,我區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和結構性矛盾表現突出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煤炭、冶金、電力等傳統產業利潤空間可能繼續收窄;投資的動力源、增長點、接續力不足;產業結構單一化重型化特征明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新的產業增長點不多。但是,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已經發令起跑,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同時,“8337”發展思路正在全面深入落實,將進一步強化發展的引領和支撐。
(二)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強調,要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保持適度流動性”不能簡單理解為偏向寬松,而應是穩健基調下的“適度”。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