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嘯靈


作為一個資深的互聯網人,吳滋峰把做網游的激情和經驗帶到烘焙“互聯網蛋糕”上。
SP、手游、蛋糕,看似毫不相干的三樣事物,因為吳滋峰的出現而成就了一個故事。
吳滋峰是一名互聯網資深創業者,2000年之后互聯網在國內逐漸興起,吳滋峰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語音增值服務(SP),后來又在光通通信做網游《傳奇3》的無線業務負責人。2005年吳滋峰開始了創業之路,創辦過網吧廣告軟件公司、手游公司,先后以250萬美金的價格、上億的估值出售。
雖然多次創業讓吳滋峰財務已經自由,但他還想迎接更多挑戰。“我認為電商是未來互聯網的方向,我想在其中做一個巨頭們很難進來那種垂直模式。做什么方向的垂直電商?我基于幾個方面思考:巨頭不容易進入、毛利率和客單價高、能夠有故事可講的。因為我此前投資過朋友的一家烘焙店,所以了解這個行業。我發現蛋糕,也就是烘焙行業完全符合我思考的三個特征。”吳滋峰坦言。
在他看來,產業傳統的烘培行業毛利率很高,且外人大都不知道這個行業的毛利率高。互聯網的信息透明方式還沒有進入這個行業,大家都遵守著行業規則“默默地賺著錢”。
“我覺得既然烘培行業就這么高的毛利空間,那么一定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去整合它。”2011年,吳滋峰選擇了一個不那么虛無縹緲的傳統生意——創立上海手樂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徹底轉型,投身到線上蛋糕的生意。
最初吳滋峰的蛋糕業務和其他線上蛋糕的操作無二,主要在網上出售用德國品牌貝思客蛋糕,隨著微博、微信和小米模式的刺激,他開始嘗試引入粉絲蛋糕模式,打造一個“互聯網蛋糕”——極致蛋糕。
“透明”的蛋糕
2011年,公司最初的辦公地點是一棟居民樓的兩室一廳,每天在隔壁阿姨炒菜和狗叫聲的陪伴中辦公,似乎暗示著蛋糕生意開始的嘈雜。由于定位有些偏差,這個出售所有蛋糕品牌的網上商城,類似于蛋糕京東的99蛋糕商城沒有預期的成功。10個月走下來,吳滋峰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因為手樂無法保證其他品牌蛋糕的口味、質量。其次用戶覺得傳統的蛋糕一點都不新奇,平時在線下的蛋糕店都吃過了,為什么還在網上訂購呢?
2011年底吳滋峰和團隊開始轉而經營自己的蛋糕品牌貝思客,2012年最初一個月的收入只有幾十萬元,半年后,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300多萬元一個月,這讓吳滋峰和整個團隊開始非常有信心。現在看來,手樂剛好抓住了2012年和2013年這一波電商高速發展的浪潮,同時也因為有更有經驗的銷售人員的加入,短期內可以把業績做大。
手樂在打造極致蛋糕時,盡力與傳統蛋糕進行產品本身的區隔,比如在用料上采用澳大利亞進口的食材,提供給顧客的餐具是醫用級的不銹鋼餐具,從環保安全的角度制作蛋糕,并且把這些信息在訂購時告知顧客,按照吳滋峰的說法,這是線上蛋糕的透明化的互聯網思維體現,并將蛋糕的每一項原材料都告訴用戶,每一項原材料價格也公開,并且讓用戶知道包裝和成本價格。
比如白羊座蛋糕在3月21日推出后,顧客在訂購頁面可以看到詳細的原材料、成本構成:草莓3.8元、黃油芝士7.9元、奶油9.5元,蛋糕的配料花費是27.6元,刀叉4元,配送快遞10元,最后的費用相加是54.87,最終售價58元。這款產品推出后受到了粉絲的歡迎,一開始就達到日均訂單300單左右。
吳滋峰認為,極致蛋糕的核心在于如何快速做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在他看來,傳統烘焙店每年反復賣黑森林等相似的蛋糕,很多用戶感覺很厭倦,“用戶的習慣改變了,他們希望看到感情、看到細節、看到流行趨勢,好吃在烘焙行業依舊重要,但是變成了基礎要求,換句話說,我希望出售一種好吃又時尚的感覺”。
更好的服務體驗不可或缺。他打了一個比方,如果目標是打造下午茶蛋糕,那么他的標準是:首先要快捷,用戶下單很方便,網站或者手機客戶端的用戶體驗要好,還要送貨很快;其次要有情感,希望給用戶提供符合個人風格的東西,前期會通過快速的產品迭代來提供這樣一個新鮮感,后期會進行大數據挖掘,為用戶真正提供個性的產品,外觀、口感都很個性。最后就是透明,食品安全很重要,手樂會致力將所有的材料、餐具都透明化,告訴用戶吃到的都是安全健康頂級的食材。
作為創業公司,手樂遇到的挑戰在于如何將業務做大,傳統的實體蛋糕店仍然占據大部分的蛋糕消費市場。不過吳滋峰很樂觀,“80后、90后的購買習慣在發生變化,會越來越趨互聯網化,不能一味經營門店,指望顧客到門店購買,我們希望率先滿足客戶已經提升的需求”。
目前手樂開始采取O2O的方式經營蛋糕生意,在這里的O2O模式不是蘇寧模式的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行銷售,而是線上銷售、線下服務的模式,手樂在上海開出了一家體驗店,主要為顧客提供參觀蛋糕的制作工藝,顧客可以通過門店里的電腦進行線上訂購,并享受優惠,“我們必須像快的打車那樣,使用支付寶才能享受優惠的方式,培養用戶新的消費習慣。”
粉絲經濟
吳滋峰一直在琢磨,為什么不能將蛋糕做成一個有互聯網基因的粉絲生意?“我想告訴客戶,我不賺錢,只要求幫忙做一回免費的傳播者。”
在經營貝思客蛋糕時期,吳滋峰已經開始采取細致的粉絲經營方式。他們在產品上線一個月后,選擇前50位通過網絡或者電話訂購貝思客蛋糕的顧客進行回訪,了解顧客需求,并告訴顧客他是第幾位貴賓,最終鎖定了這前50位顧客作為鐵桿粉絲來經營。手樂會提供這些粉絲包括試吃新品,免費贈送生日蛋糕,到公司來進行交流等服務,告訴粉絲這是一家追求自然原料、精致食材、注重顧客需求的互聯網公司,慢慢讓粉絲對手樂的企業文化產生認可和共鳴。
這50個粉絲自然而然成為貝思客蛋糕的代言人。手樂一方面依賴50位鐵桿粉絲在線下傳播,一方面在線上請大V進行微博營銷,以及活動營銷逐漸積累粉絲。比如通過微博預熱傳播只要@3個人就能獲得一個驗證碼,參加三八婦女節前100名顧客獲贈100個蛋糕的活動。搶到蛋糕的顧客在快遞員快遞上門時,要@三個朋友曬單,或者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才能簽收蛋糕。
吳滋峰在這個時期,通過微博、微信培養了6000名極粉絲,7萬名普通粉絲,極粉絲是鐵桿粉絲,可以享受新品免費試吃、每年獲贈免費的生日禮品、參加與手樂CEO互動活動等待遇。“真正的粉絲營銷是,我們成為粉絲的粉絲,要像追自己的女朋友一樣去關心他們”。
在吳滋峰看來,社會化營銷天天做會沒有效果,需要一個松緊適度的過程培養用戶;同時社會化營銷不能趨利,要注重傳播度,而不是能帶來多少收益。
事實上,他認為用戶的口碑傳播、以及傳統的網絡推廣方式是主要的訂單轉化方式。為此,他要求客服對用戶進行100%的回訪,而不是抽樣回訪,在回訪中聽取顧客的評價,不斷地尋找做蛋糕產品的感覺。
極致蛋糕的打造過程,會邀請粉絲參與引入到產品的設計階段。當然,產品的定位由吳滋峰來定調,在第一批極致蛋糕的制作中,引入了普遍受年輕人歡迎的星座的概念,計劃制作12星座系列蛋糕,每年只賣12款“星座蛋糕”,12款蛋糕對應的12個星座日期進行發售,過了這個星座就買不到這個星座的蛋糕。為此公司還招聘一名二級星座師為蛋糕的制作和銷售提供意見:比如今年白羊座和金牛座的交替是4月22日中午12點17分,那么用戶在這個時間前下的訂單就是白羊蛋糕,反之是金牛蛋糕。
產品的基調定下來后,手樂開始向粉絲征集極致蛋糕的制作妙思。曾有一位粉絲提出,既然是白羊座蛋糕,那么就用羊奶來制作好了。手樂接受了這一建議,蛋糕師便用羊奶做了一款樣品,結果蛋糕味道太膻,大家試吃后很難接受,提建議的粉絲也接受不了,連連表示沒考慮到羊奶味道重,并要求負擔一些研發新品的成本。對此,吳滋峰的回應是:“你能夠參與我就很開心”。
還有的粉絲提議,在蛋糕包裝上寫滿手樂員工的簽名,給人很互聯網化的感覺。于是手樂做了一個樣品包裝,結果來試吃蛋糕的粉絲都接受不了,打開蓋子大多數人覺得“憤青來了,不符合心情,還是希望在吃蛋糕時有小資的感覺”。最終有一位粉絲提議,使用Prada 2012年的限量版小銀格包包的元素更有感覺,最終的包裝引進了這個元素。
“其實互聯網經濟是屌絲經濟,屌絲很注重性價比。”吳滋峰說,“在互聯網上將一款產品做大,要具有兩個特性,第一傳播要快,受用戶歡迎;第二要有人人買得起的感覺,符合超值的極致概?念”。
一方面是網絡營銷,一方面吳滋峰并沒有放棄傳統的地推模式,手樂的地面推廣人員會和公司行政人員聯系,在一個會議室做宣傳試吃活動,在現場出售預購卡,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訂單數量并不低。
然而,吳滋峰也坦誠自己不懂蛋糕,也不知道蛋糕怎么制作,“雖然我開創貝思客這個蛋糕品牌,但是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烘焙行業的人,我依舊是一個互聯網人,只是通過蛋糕,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已”。
手樂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吳滋峰有清醒認識,在公司內部倡導的也是開放、平等的互聯網文化,任何級別的員工都可以到他的辦公室直接和他溝通,他也會與一位即將離職的話務員或快遞員進行半小時溝通,了解員工離開的原因、了解員工離開前對公司好和壞的公正評價,他認為掌握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整個公司的發展。
和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盈利問題是不可回避的話題,吳滋峰坦誠,“手樂要實現盈虧平衡已經沒有太多問題,但企業還處在發展期,接下來會將市場從上海拓展到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