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勇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患者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
曹三勇
目的 探討對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所取得的效果, 并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選擇曾在本院進行治療的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患者100例, 將其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每組各有50例, 將這兩組患者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觀察組中患者利用普拉克索來進行治療, 對照組中患者利用普拉克索之外的其它藥物來進行治療, 觀察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結果 結束治療之后,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但觀察組中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秀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均有一定不良反應出現, 但對照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觀察組患者明顯較高, 兩組差異明顯。結論 對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 利用普拉克索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臨床治療效果, 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 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也會有一定不良反應, 在實際臨床中應注意。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臨床治療;效果
帕金森癥是現代臨床醫學上的一種常見疾病, 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多發, 對患者以及其家庭帶來嚴重影響, 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在臨床醫學上, 帕金森癥往往有非運動癥狀存在, 加重患者的痛苦以及負擔, 選擇一種有效方法對該疾病進行治療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本文選擇曾在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100例帕金森非運動癥狀患者, 分別對其利用普拉克索與其它藥物來進行治療,并對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曾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00例帕森金非運動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帕森金非運動癥臨床診斷標準。將這些患者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 每組各50例, 將其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男性有28例, 女性有22例, 患者年齡在50~75歲之間, 其平均年齡為(66.5±1.5)歲, 患者病程為2~12年, 其平均病程為(6.2±1.2)年, 對照組中患者男性有30例, 女性有20例, 患者年齡在55~80歲之間, 其平均年齡為(68.5±2.5)歲, 患者病程為1~10年, 其平均病程為(6.4±1.6)年。排除存在其它器官嚴重疾病患者, 排除存在藥物禁忌證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存在,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利用普拉克索來進行治療。給予患者普拉克索, 治療時間在1年之上, 并且最后4周時間保持劑量穩定。在治療過程中, 可以將普拉克索單獨使用, 也可以將其與其它的抗帕森金疾病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的藥物聯合使用, 普拉克索的劑量為:初始劑量為0.375 mg, 每天分3次以水沖服, 之后每5~7 d將劑量增加一次;對照組患者利用普拉克索之外的其它的抗帕森金疾病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制劑﹑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以及金剛烷胺與安坦等。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針狀變化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所出現不良反應[1]。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對劑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來進行表示, 用t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 對于組間比較利用χ2進行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束治療之后,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但觀察組中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秀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患者之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在結束治療之后, 觀察兩組患者所出現的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 對照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 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于帕森金病來說, 其在臨床癥狀出現之間先累及延髓運動神經核以及嗅球, 在運動前期1會表現出嗅覺異常, 在運動前期2會累及到延髓﹑尾狀核與基底前核以及腦橋背蓋﹑中間皮質, 其表現就是睡眠障礙以及情感異常, 在運動前期3會累及到中腦黑質致密部, 其表現就是體溫調節異常﹑認知障礙以及抑郁等, 在4期時會有運動4主征出現, 在5期與6期會累及到新皮層, 會有運動波動﹑視幻覺以及疲勞與癡呆等情況出現。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差異, 也其發生率也存在很大不同[2]。
普拉克索屬于合成氨塞唑類衍生物, 適量應用具有抗焦慮﹑抗抑郁以及抗快樂感消失等方面的作用, 與傳統藥物相比更加有效[3]。
綜上所述, 對于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 利用普拉克索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臨床治療效果, 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 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也會一定不良反應, 在實際臨床中應注意。
[1] 易娟, 徐仁伵.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患者87例臨床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1(10):162-164.
[2] 楊雪霞, 李鵬.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6(33):1260-1262.
[3] 王新, 于譚方, 王平.帕金森病患者非運動癥狀的研究進展.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1,2(40):139-14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