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將是中國職業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元,一個里程碑!3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返膯?,既凸顯了涉農職教的重要性,也是中職學校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標志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向農民敞開大門。
新型職業農民不僅需要知識技能,需要寬廣的視野、綜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優良的職業道德和誠信的經營意識?!斗桨浮诽岢鐾ㄟ^中等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既明確了農民職業教育是全面系統的綜合性職業素質教育,更指明了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方向和途徑,從觀念、理念、道德、技術、能力等全方位提升農民素質,為“未來誰來種地”“地如何種”難題提供了現實和長遠的解決方案。
據農業部調查顯示,我國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接近50歲,且素質堪憂?!斗桨浮访鞔_,中職學校可招收50歲以下的農民進行中職學歷教育。50歲以下農民“回爐”讀中專,有助于全面提升務農農民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農業生產經營能力。雖然寬進,但是嚴出。《方案》采取“寬進嚴出”的方式讓農民讀中職,如果學生在學制有效期限內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考試考核成績合格,達到規定的畢業學分數,即可畢業拿學歷,獲得國家承認。這既可以滿足部分農民的求知欲望,也能改善農民職業素養較弱的現狀,提升職業技能。《方案》在制度設計中遵循“農學結合、彈性學制”的思路。重視學用結合、學以致用,體現了農民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高度融合;集中學習與農業生產交替進行,順應農民學習規律;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學分認定和管理制度為紐帶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職業教育制度?!斗桨浮饭膭罡鞯靥剿鹘⑥r民學分銀行,在此基礎上,國家將出臺統一規范,逐步建立全國性農民學分銀行,搭建專業間、學校間、地區間以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間的農民職業教育立交橋?!斗桨浮分铝τ跇嫿ㄒ粋€新型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快構建和完善以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為主體,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學、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方案》的出臺,是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嘗試,一系列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前瞻性的措施,著實振奮人心!《方案》的試行,必將激勵中職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層、熱心服務,培養一批能用得上、留得住、素質高的新型職業農民。中職教育大規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由此拉開序幕! 本刊編輯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