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嬰等
摘要:
文章針對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點和一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改革時所遇到的困難,提出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并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和作用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空氣調節課程; 校企聯合;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2009004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專業調整新設置的一個專業,由原本科專業目錄中的“供暖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個專業合并而成,增加了建筑電氣方面的內容。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商定建議各級各類院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應遵循“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1]。
空氣調節課程(部分院校稱暖通空調、空調工程或中央空調)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是一門面向應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培養面向工程的科技人才[2-3]。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將課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4]:理論教學階段、實習階段、設計階段。這種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存在以下缺點:(1)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2)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不利于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結合;(3)注重對單項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學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的、孤立的,缺乏對工程實踐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針對空氣調節課程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高校提出“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但這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筆者提出的“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不僅克服了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也克服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一、“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概述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為理論基礎,綜合了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特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將實踐和項目貫穿于教學始終,用任務和項目引入新知識,把教學中所要求的知識點設計成一個或幾個項目,以項目(或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習的內容是工作任務,由淺入深,讓學生掌握所需要的知識要點。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以項目為明線,以各個章節的知識為暗線來布置教學任務,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5]。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項目的完成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2)參與項目使學生接觸到工程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而且項目的開放性和整體性,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空間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綜合思維能力。(3)“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感性的認知來促進學生對理性知識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性知識的掌握[6]。
二、“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困境
項目驅動型教學法首先由高職院校引入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中。2010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把項目教學法應用在供熱空調專業的幾門專業主干課上,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分成五個階段:確定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和評估、歸納或成果應用[7]。2011年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騫等對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流程、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看法[8]。2012年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田榮娟分析了目前高職“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介紹了項目化教學的含義及特征,并提出了項目化教學方案設計[9]。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石玉香對項目法教學中項目課程的構建、項目化課程的實施及項目化教學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在高職院校課程項目的構建中應避免項目過大[10]。
雖然很多院校在實施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在實踐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阻礙了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步伐[11]。
困難一:課程項目的開發與工程實際脫離,不能很好地覆蓋所有知識面。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是在學生獲得必備的前期知識儲備基礎上,從實際的崗位分析入手將教學課程的知識點構建成項目或任務,通過項目的實施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工程實際的綜合思維能力。但是,在項目的選擇上常常會碰到項目與實際工程脫節,項目的覆蓋面不夠,項目的選擇沒有解決好知識的分配問題。
困難二:缺少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師是學科性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工作經驗,不能根據課程目標開發適合的項目或模塊,對學生實施項目的過程不能很好地引導。
困難三:缺少與“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相配套的實訓條件。高校實驗室等原有的實訓基礎設施是按學科性課程模式配套的,不是按照項目的完成需要來建設的,因此只能完成對單項知識的驗證性試驗,而不能完成綜合性訓練。從技術水平來看,高校實訓條件與企業和社會需求脫節。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中的實施
(一)“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思路
校企聯合,是指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實踐工作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因此,“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既保留“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注重
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特點,又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的實訓項目、實訓場所和工程技術人才解決在“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中遇到的困難。
(二)“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在空氣調節課程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之前,筆者對近幾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本科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面比較廣,其中有設計、咨詢和監理、施工安裝、設備制造和運行管理等方向。而根據碩士研究生的總體就業情況,就業主要方向為設計單位和研發單位。
學生今后將主要在設計、施工和安裝單位工作,據此,筆者確定了以下實施步驟。
(1)在課程實施之初,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帶領全部學生參觀各種已經建成的空調系統,從而使學生對不同的空調系統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為課程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2)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依托已建成的實訓基地,讓學生與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結成一帶一或一帶多的“師徒”關系,在課余時間跟進某個剛剛開始的工程,以便對中央空調的系統組成和工程的施工安裝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非常重要的一步。
(3)課程設計任務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在講空調的室內外參數時發放給學生,使學生帶著任務上課,空氣調節理論課程的進行過程,就是學生為完成和完善課程設計而不斷思考的過程。在項目的設計上,邀請設計院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把關,并針對課程設計的過程和設計中注意事項進行專題講座。學生進行的項目應該是這些設計師正在做的或已經做過的項目,也可以讓學生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將自己的設計和有經驗設計師的設計比較,找出其中的差距,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工程項目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典型任務實例
根據對學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對空氣調節課程中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提煉,最終歸納出以下典型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摘要:
文章針對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點和一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改革時所遇到的困難,提出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并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和作用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空氣調節課程; 校企聯合;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2009004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專業調整新設置的一個專業,由原本科專業目錄中的“供暖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個專業合并而成,增加了建筑電氣方面的內容。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商定建議各級各類院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應遵循“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1]。
空氣調節課程(部分院校稱暖通空調、空調工程或中央空調)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是一門面向應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培養面向工程的科技人才[2-3]。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將課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4]:理論教學階段、實習階段、設計階段。這種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存在以下缺點:(1)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2)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不利于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結合;(3)注重對單項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學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的、孤立的,缺乏對工程實踐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針對空氣調節課程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高校提出“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但這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筆者提出的“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不僅克服了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也克服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一、“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概述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為理論基礎,綜合了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特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將實踐和項目貫穿于教學始終,用任務和項目引入新知識,把教學中所要求的知識點設計成一個或幾個項目,以項目(或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習的內容是工作任務,由淺入深,讓學生掌握所需要的知識要點。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以項目為明線,以各個章節的知識為暗線來布置教學任務,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5]。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項目的完成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2)參與項目使學生接觸到工程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而且項目的開放性和整體性,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空間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綜合思維能力。(3)“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感性的認知來促進學生對理性知識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性知識的掌握[6]。
二、“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困境
項目驅動型教學法首先由高職院校引入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中。2010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把項目教學法應用在供熱空調專業的幾門專業主干課上,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分成五個階段:確定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和評估、歸納或成果應用[7]。2011年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騫等對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流程、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看法[8]。2012年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田榮娟分析了目前高職“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介紹了項目化教學的含義及特征,并提出了項目化教學方案設計[9]。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石玉香對項目法教學中項目課程的構建、項目化課程的實施及項目化教學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在高職院校課程項目的構建中應避免項目過大[10]。
雖然很多院校在實施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在實踐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阻礙了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步伐[11]。
困難一:課程項目的開發與工程實際脫離,不能很好地覆蓋所有知識面。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是在學生獲得必備的前期知識儲備基礎上,從實際的崗位分析入手將教學課程的知識點構建成項目或任務,通過項目的實施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工程實際的綜合思維能力。但是,在項目的選擇上常常會碰到項目與實際工程脫節,項目的覆蓋面不夠,項目的選擇沒有解決好知識的分配問題。
困難二:缺少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師是學科性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工作經驗,不能根據課程目標開發適合的項目或模塊,對學生實施項目的過程不能很好地引導。
困難三:缺少與“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相配套的實訓條件。高校實驗室等原有的實訓基礎設施是按學科性課程模式配套的,不是按照項目的完成需要來建設的,因此只能完成對單項知識的驗證性試驗,而不能完成綜合性訓練。從技術水平來看,高校實訓條件與企業和社會需求脫節。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中的實施
(一)“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思路
校企聯合,是指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實踐工作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因此,“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既保留“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注重
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特點,又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的實訓項目、實訓場所和工程技術人才解決在“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中遇到的困難。
(二)“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在空氣調節課程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之前,筆者對近幾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本科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面比較廣,其中有設計、咨詢和監理、施工安裝、設備制造和運行管理等方向。而根據碩士研究生的總體就業情況,就業主要方向為設計單位和研發單位。
學生今后將主要在設計、施工和安裝單位工作,據此,筆者確定了以下實施步驟。
(1)在課程實施之初,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帶領全部學生參觀各種已經建成的空調系統,從而使學生對不同的空調系統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為課程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2)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依托已建成的實訓基地,讓學生與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結成一帶一或一帶多的“師徒”關系,在課余時間跟進某個剛剛開始的工程,以便對中央空調的系統組成和工程的施工安裝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非常重要的一步。
(3)課程設計任務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在講空調的室內外參數時發放給學生,使學生帶著任務上課,空氣調節理論課程的進行過程,就是學生為完成和完善課程設計而不斷思考的過程。在項目的設計上,邀請設計院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把關,并針對課程設計的過程和設計中注意事項進行專題講座。學生進行的項目應該是這些設計師正在做的或已經做過的項目,也可以讓學生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將自己的設計和有經驗設計師的設計比較,找出其中的差距,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工程項目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典型任務實例
根據對學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對空氣調節課程中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提煉,最終歸納出以下典型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摘要:
文章針對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點和一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改革時所遇到的困難,提出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并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和作用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空氣調節課程; 校企聯合;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2009004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專業調整新設置的一個專業,由原本科專業目錄中的“供暖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個專業合并而成,增加了建筑電氣方面的內容。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商定建議各級各類院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應遵循“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1]。
空氣調節課程(部分院校稱暖通空調、空調工程或中央空調)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是一門面向應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培養面向工程的科技人才[2-3]。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將課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4]:理論教學階段、實習階段、設計階段。這種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存在以下缺點:(1)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2)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不利于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結合;(3)注重對單項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學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的、孤立的,缺乏對工程實踐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針對空氣調節課程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高校提出“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但這些高校在實施“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筆者提出的“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不僅克服了空氣調節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也克服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一、“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概述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為理論基礎,綜合了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特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將實踐和項目貫穿于教學始終,用任務和項目引入新知識,把教學中所要求的知識點設計成一個或幾個項目,以項目(或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習的內容是工作任務,由淺入深,讓學生掌握所需要的知識要點。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以項目為明線,以各個章節的知識為暗線來布置教學任務,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5]。
“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項目的完成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2)參與項目使學生接觸到工程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而且項目的開放性和整體性,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空間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綜合思維能力。(3)“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以感性的認知來促進學生對理性知識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性知識的掌握[6]。
二、“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困境
項目驅動型教學法首先由高職院校引入空氣調節課程的教學中。2010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把項目教學法應用在供熱空調專業的幾門專業主干課上,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分成五個階段:確定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和評估、歸納或成果應用[7]。2011年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騫等對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流程、課程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看法[8]。2012年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田榮娟分析了目前高職“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介紹了項目化教學的含義及特征,并提出了項目化教學方案設計[9]。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石玉香對項目法教學中項目課程的構建、項目化課程的實施及項目化教學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在高職院校課程項目的構建中應避免項目過大[10]。
雖然很多院校在實施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在實踐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阻礙了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步伐[11]。
困難一:課程項目的開發與工程實際脫離,不能很好地覆蓋所有知識面。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是在學生獲得必備的前期知識儲備基礎上,從實際的崗位分析入手將教學課程的知識點構建成項目或任務,通過項目的實施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工程實際的綜合思維能力。但是,在項目的選擇上常常會碰到項目與實際工程脫節,項目的覆蓋面不夠,項目的選擇沒有解決好知識的分配問題。
困難二:缺少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師是學科性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工作經驗,不能根據課程目標開發適合的項目或模塊,對學生實施項目的過程不能很好地引導。
困難三:缺少與“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相配套的實訓條件。高校實驗室等原有的實訓基礎設施是按學科性課程模式配套的,不是按照項目的完成需要來建設的,因此只能完成對單項知識的驗證性試驗,而不能完成綜合性訓練。從技術水平來看,高校實訓條件與企業和社會需求脫節。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在空氣調節課程中的實施
(一)“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思路
校企聯合,是指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實踐工作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因此,“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既保留“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注重
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特點,又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的實訓項目、實訓場所和工程技術人才解決在“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中遇到的困難。
(二)“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在空氣調節課程實施“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之前,筆者對近幾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本科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面比較廣,其中有設計、咨詢和監理、施工安裝、設備制造和運行管理等方向。而根據碩士研究生的總體就業情況,就業主要方向為設計單位和研發單位。
學生今后將主要在設計、施工和安裝單位工作,據此,筆者確定了以下實施步驟。
(1)在課程實施之初,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帶領全部學生參觀各種已經建成的空調系統,從而使學生對不同的空調系統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為課程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2)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依托已建成的實訓基地,讓學生與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結成一帶一或一帶多的“師徒”關系,在課余時間跟進某個剛剛開始的工程,以便對中央空調的系統組成和工程的施工安裝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非常重要的一步。
(3)課程設計任務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在講空調的室內外參數時發放給學生,使學生帶著任務上課,空氣調節理論課程的進行過程,就是學生為完成和完善課程設計而不斷思考的過程。在項目的設計上,邀請設計院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把關,并針對課程設計的過程和設計中注意事項進行專題講座。學生進行的項目應該是這些設計師正在做的或已經做過的項目,也可以讓學生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將自己的設計和有經驗設計師的設計比較,找出其中的差距,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工程項目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校企聯合,項目驅動型”教學模式典型任務實例
根據對學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對空氣調節課程中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提煉,最終歸納出以下典型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