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云,肖煥新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學習適應性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與學習環境保持協調一致,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心理傾向[1]。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新類型,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作為未來護理隊伍的主力軍──高職護生,其學習適應性不僅關系到他們當前的學習狀態以及未來的生存質量和發展前景,更關系到整體護理質量及人群的健康。目前,高職護理學生主要有3種學制:一是高中畢業進入大專學習,學制3年;二是中專畢業后考入大專,學制兩年;三是初中畢業進入高職,學制5年。本研究調查的是前兩種類型,即二年制與三年制護理高職學生,對他們入學初期的學習適應性進行比較,旨在分析護理專業不同學制高職新生的學習適應性,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合理規劃大學生活,盡快成長為社會需要的護理人才。
采用便利取樣法,選取某醫學院校2012級二年制和三年制護理專業高職新生,排除存在嚴重心理障礙者及不愿參與調查者,共計233人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兩方面。
(1)一般資料:性別(男、女)、生源地(城市、農村)、就讀原因(自己喜歡、父母意愿、容易就業及其他)、專業滿意度(是、否)、是否擔任職務(是、否)、身體健康狀況(較好、一般及較差)、心理健康狀況(較好、一般及較差)、家庭結構類型(雙親、非雙親)、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型、放縱型、溺愛型及專制型)、家庭經濟狀況(較好、一般及較差)、父母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高中/中專、初中及以下)、父母對學習的關心程度(非常關心、較關心及不關心)共計12個條目。其中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對學習的關心程度均為研究對象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自評。
(2)學習適應性:采用徐小軍[3]編制的大學生學習適應性量表(Undergraduates' Learning Adaptability Questionnaire, ULAQ),該量表包括學習動力和學習行為兩大維度,共55個項目8個因素構成。其中學習動力維度由專業興趣、自主學習、壓力應對3個因素構成;學習行為維度由方法應用、求助行為、信息利用、環境選擇和知識應用5個因素構成。每個項目按1~5分計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數越高表示被試者學習適應性越好,得分>3分說明適應性良好,≤3分則不良。該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512~0.790之間,穩定性系數在0.533~0.852之間,各維度得分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507~0.844。
該調查于研究對象入學后2~3個月(2012年11月中下旬)后進行。問卷采取當場發放并當場回收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由研究者在教室集中向研究對象詳細介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對問卷填寫的相關事項進行講解,采取自愿原則,在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后發放問卷。測試時間為15~20分鐘左右,被試者匿名作答,問卷完成后當場統一收回。共發放問卷235份,收回有效問卷23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9.15%,其中二年制高職新生58人,三年制高職新生175人。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主要統計學方法為一般描述性統計、t檢驗。

表1 人口社會學資料[n(%),人]

表2 二年制與三年制護理專業高職新生學習適應性總體情況[n(%),人]
由表2可見,二年制與三年制護理專業高職新生學習適應性大多處于中等以上水平(>3分)。其中得分較高的因子二年制與三年制新生均為專業興趣、知識應用及環境選擇,得分較低的因子二年制新生為求助行為、信息利用、壓力應對、自主學習,三年制新生為求助行為、自主學習及壓力應對。三年制護理新生在信息利用、知識應用及求助行為因子得分上高于二年制護理新生(P<0.05)。

表3 學習適應性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學習適應性總分均處于3分以上,提示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整體上處于較好水平,但不同維度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間。這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是國家技能緊缺型人才,就業前景較好。盡管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對自己的期望不是很高,但考慮到護理職業穩定,就業機會多,就業前景比較好[4],因此,無論是二年制還是三年制護理新生,其學習適應性整體水平較好。
本研究中,二年制和三年制學生對專業滿意的學生比例均較高,專業興趣因子得分較高,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護理專業是感興趣的。但兩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求助行為因子得分相對較低,提示護理專業高職新生在這兩方面適應性相對較差。自主學習是大學生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反映了大學生學習的適應程度[5]。無論是高中生還是中專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其學習多是在教師和家長的監督與管理下進行的,因此,學習缺乏自主性。而大學學習具有明顯的專業性、探索性、自主性和階段性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加自立和自覺[6]。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較快的教學節奏使原本脫離家長和教師約束的學生更加暴露其原有的學習適應性問題,如學習自主性較差、遇到困難不能主動去尋求幫助、依賴性較強等[7]。又由于目前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的過度關照及包辦代理會影響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因此,應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8]。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年制護理新生在信息利用、知識應用及求助行為因子得分上高于二年制(P<0.05)。這可能與二者的專業滿意度不同有關。由表3可見,對學習行為維度的主要影響因子為心理狀況、擔任職務以及專業滿意,而表1顯示三年制學生在這3個方面明顯優于二年制(P<0.05)。此外,這一結果也可能與教育經歷不同有關,三年制學生均經歷高中3年的學習之后參加全國高考錄取,而二年制則為初中生參加中考后,經歷4年中專學習而考取,相比較而言,三年制學生較二年制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更加嚴謹。
通過對233名二年制和三年制護理專業高職新生學習適應性的現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本研究認為,要促進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提高,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穆懷容,程剛.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綜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7(6):128-129.
[2]吳雪萍.基礎與應用──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小軍.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結構、發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4]孫玉梅,江華,馮志純,等.高中生對護理專業的報考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0,7(9):390-392.
[5]葛明貴,余益兵.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3(5):602-606.
[6]于新紅,徐曉沄.北京市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教育探索,2012(8):135-138.
[7]王宏.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11(4):106-108.
[8]邢乃愈,劉鑫馨,劉立娜,等.獨立學院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特點研究[J].現代交際,2011(1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