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慶,朱亞虹,朱昭玲,蘇鎮元,蔡楚璇,蔡湘敏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 潮州 521041)
現代職業教育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生本教育”理論明確指出: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扭轉當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筆者在教學效果評價方式之一的課堂小測驗中進行了探索實驗,以期促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的時間越長,學生學習效果越顯著。
潮州衛生學校2012級統招藥劑專業1班、2班、3班及中藥專業1班共239名學生;2011級統招藥劑專業1班、3班、4班、5班共235名學生。
1.2.1 分組 將兩個年級8個班級的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組兩個班,各小組進行摸底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第1、3、4小組成績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隨機方式確定實驗班與對照班;第2小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確定平均分值較低的2012級中藥1班為實驗班,分值較高的2012級藥劑3班為對照班。摸底考試結果見表1,具體分組情況見表2。
表1 4組班級學生摸底考試結果(,分)

表1 4組班級學生摸底考試結果(,分)
組別 班級 人數P 1 2 3 42012級藥劑2班2012級藥劑1班2012級中藥1班2012級藥劑3班2011級藥劑1班2011級藥劑5班2011級藥劑4班2011級藥劑3班586257626059585841.05±23.42437.45±27.95740.09±23.90750.20±23.08560.23±18.72862.49±19.52646.02±20.61050.46±21.004成績 t 0.76182.32580.64361.1410>0.05<0.05>0.05>0.05

表2 具體分組情況
1.2.2 測驗方法 對照班的測驗方法為傳統方法,小測驗的出題、評分、成績登記過程完全由任課教師完成,滿分為10分,成績計入平時成績。
實驗班的小測驗方法為:學生按照教師的具體要求,在課外出一份滿分為10分的測驗卷,卷面右下角寫明“出題人”及學號,左上角則留空白由“答題人”填寫姓名及學號,由課代表收齊,并在第二次課的前十分鐘以隨機的方式發給每位學生作答,教師安排適當的時間組織學生批改自己所出的測驗卷。教師負責成績登記,成績計入平時成績,同時抽查學生的出卷及評分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每學期測驗次數不少于5次。
學期結束時,各組實驗班和對照班使用同一份滿分為100分的試卷同時進行考試。
第1組實驗時間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第二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第2組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成績差距縮小;第3、4組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實驗結果見表3~4。
表3 4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第一學期成績比較(,分)

表3 4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第一學期成績比較(,分)
組別 班級 人數P 1 2 3 4實驗班對照班實驗班對照班實驗班對照班實驗班對照班586257626059585865.70±19.38465.77±21.52265.93±21.14473.21±18.03973.85±23.28772.41±20.20577.74±19.71879.67±18.667成績 t 0.01912.02550.36080.5417>0.05<0.05>0.05>0.05
表4 第1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第二學期成績比較(,分)

表4 第1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第二學期成績比較(,分)
組別1班級 人數P實驗班對照班586273.81±10.53268.92±12.268成績 t 2.3358<0.05
對比表1及表3~4中的成績不難看出,各組實驗班的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實驗的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從表3~4可以看出,第1、3、4組第一學期成績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僅僅實驗一個學期效果不明顯,而第1組堅持實驗兩個學期,第二學期對照班與實驗班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獲得成功。由此可見,讓學生參與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效果越明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習慣。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尤為重要,所以,對整個活動要精心設計,包括:選取適宜的出題內容;每次小測驗的范圍不要太廣、內容不要太難;應突出教學的重點;題量要少;題型應多樣化,以有機化學為例,所出的題目有:“利用化學方法將各組物質一一區分開”、“命名下列胺類”等。在原則上應把握:易操作、時間短、不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較輕松地參與。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幫助那些有學習意愿但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同時,學生的做題時間、改卷時間也應安排妥當,盡量在課內完成,不占用課余時間。“小老師”在測驗卷的批改中會發現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需要教師指導,這時教師應組織和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在最后的學生成績登記環節,教師應注意抽查學生出卷、答卷及改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不按要求出卷、改卷、應付差事的學生,應給予相應的告誡。
雖然一些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影響了實驗的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并認真完成任務。表現一:領到出題的任務后,學生能按照教師的具體要求認真復習相關內容,因此時常會有一些高水平的測驗卷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表現二:在測驗卷批改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能認真對待,在審查“答卷人”做題結果的同時,也在審查自己的出題情況。在這一環節中常出現一個喜人的現象,就是由于在測驗卷批改中“出乎意料問題”的出現,學生向教師提問的頻率比平時高出數倍,主動性大為提升。表現三:筆者在教學中設有“質疑”環節,允許“答題人”在對自己的測驗成績有疑惑時,找“出題人”進行質疑,有需要時可由教師出面進行仲裁,在這一過程中,“答題人”和“出題人”雙方對知識的理解將更加深刻。
學生學習的態度決定著他們參與這項實驗的積極性,更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成敗,第2組的成績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第2組中被選為實驗班的是2012級中藥1班,雖然其基礎較差,與對照班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摸底考試中比對照班的平均分低10分之多,但通過一學期的實驗,雖然最終成績仍低于對照班(P<0.05),但是平均分卻明顯提高,且與對照班的成績差距在縮小,見表1、表3。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雖然表面上也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但很被動,自己不出題,而是抄襲,甚至出現了自己出的題自己不會解答的現象。由于這部分學生沒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也就沒有主動去思考、討論,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過程是一個收獲的過程,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在收獲著快樂,參與其中的大多數學生都深有體會。對于那些不能完全參與其中而被邊緣化的學生,教師應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加以引導,如:為學生補課、用范例加強指導、指定成績好的學生進行幫扶等,力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為充分踐行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筆者在教學評價方式之一的課堂小測驗中進行探索,通過由學生自己出測驗卷、交叉作答、學生批改測驗卷的形式,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完全參與整個教學評價過程。一年時間的實踐讓參與實驗的教師深深體會到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和創造能力。因此,教師應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在教學活動中不要凡事大包大攬,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創造各種機會(如小測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收獲成功的快樂。事實證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越長,教學效果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