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曉影
盡管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有財政惡化和產業空洞等結構性問題,但日本富裕階層人口達174萬,繼美國之后位居全球第二,更是亞太地區高端客戶最多的一個市場,對金融機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極富吸引力。同時,在日本國內市場結構性縮小,富裕階層及企業發展不斷國際化的背景下,日本私人銀行業務也面臨著一系列戰略調整。
歷史沿革
18世紀后半期,私人銀行在歐洲相繼誕生,形成了一種跨越時代的資產積累機制。嚴格意義上來講,日本不存在私人銀行。明治和大正時期,銀行曾經是私人所有,但二戰后全部成為要通過國家認可和嚴格審查的股份公司。放寬準入門檻后,雖然誕生了索尼銀行等企業出資的銀行,但像歐洲私人銀行那樣的并不存在。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隨著世界各國財富群體的激增,綜合性國際金融集團以及專業的資產管理咨詢公司逐漸成為提供私人銀行服務的兩大主體。此時,經歷了戰后高速成長的日本隨著社會財富的擴大和個人財富的高度集中,私人銀行業務逐步從“無”到“有”,甚至有競爭升級之勢。特別是1996年日本通過“大爆炸”式的金融體系改革,提出了“自由、公平、全球化”的原則,通過放松金融管制建立了金融混業經營模式。1998年日本又通過修改《外匯法》,進一步開放了資本賬戶,使得私人銀行業務所強調的財富全球管理得以實現,企業發展中所涉及到的股權變化、投資收益、財產繼承、資產分配、財富轉移等問題得以初步解決。當時,嗅覺靈敏且擁有成熟經驗的歐美金融集團發現了日本的商機,紛紛涌入了日本市場。同時,日本主要金融機構也開始創設以富裕階層為主要顧客的私人銀行部門。然而,日本富裕階層的財富管理觀念較為傳統,對于私人銀行這個新事物的內涵和運行機制缺乏理解,加之戰后長期以貸款為主業的日本大銀行的行事作風難以改變,私人銀行業務在日本的發展一直有限。
近年,伴隨著IT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業的國際化,日本產生了大量的新貴,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和金融業的認識也都有所提高,形成了潛力較大的市場。同時,戰后創業的企業主(占超富裕階層的80%),面臨著新老交替的繼承問題。在日本國內市場結構性縮小,長期超低利率,以及消費稅(從5%到8%)和遺產稅(從50%到55%)將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日本家族資產的國際化和家族成員的非居住化趨勢明顯,國際化的節稅對策也必將隨著企業的國際化而展開。另外,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所顯現的自然災害風險和福島核電站的重大事故風險也成為推動日本私人銀行業務國際化發展的潛在因素。
服務主體
伴隨著日本金融集團的重組,現在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日資及外資主要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內容如下。
日資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
三菱UFJ金融集團中,三菱東京UFJ銀行設有私人銀行營業室。作為集團子公司的三菱UFJ財富管理證券(100%出資)、三菱UFJ美林PB證券(50%出資)和三菱UFJ私人財務咨詢(73.6%出資)也提供私人銀行服務。三菱UFJ證券和三菱UFJ信托銀行都設有私人銀行部門。
瑞穗金融集團中,瑞穗銀行設有私人銀行咨詢業務部,不僅向顧客提供銀行、證券和信托等金融商品,并和提供非金融商品及服務(不動產、藝術、慈善事業等)的企業進行合作,旨在提供與歐美金融機構相匹敵的綜合私人銀行服務。此外,瑞穗信托銀行、瑞穗證券、瑞穗投資證券也都設有私人銀行部門。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中,三井住友銀行設置了個人、法人和企業金融部門三位一體的提案本部,并在其中設置了提供定制型商品和高度運營手法的私人銀行事業部和專門針對事業繼承的咨詢部門。期待從個人交易和法人交易的兩方面吸引企業主。2013年7月24日,三井住友銀行收購了2002年起在日本專門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唯一外資信托銀行——法國興業信托銀行。另外,三井住友信托銀行也提供專門的私人銀行業務。
野村證券的金融管理總部也在推進上市企業、IPO企業以及個人資產管理領域方面的業務。全國的總店分店由擁有高度資產管理服務經驗的員工針對超富裕層、富裕層,提供高度咨詢服務。另外,從2006年4月開始野村證券在全國的總店和分店通過面向富裕層的SMA(資產管理賬戶),提供資產運用服務。
大和證券在1999年7月設立私人銀行部,正式開始面向富裕層的業務。大和證券私人銀行業務提供大和SMA、保險商品、金融衍生債、不動產私募基金等商品,資產分配及事業繼承等咨詢服務、大和LMS(有價證券擔保貸款)和股份管理服務等。
外資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
1987年,花旗銀行首次在東京開設私人銀行業務,到90年代后期擁有超過100人的私人銀行家。然而,2004年由于違反法律,花旗私人銀行業務從日本撤出。
瑞士銀行東京分行,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地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此外,瑞銀證券也在東京設有分公司,單獨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瑞銀專注于“瑞銀咨詢流程”這種客戶咨詢流程。具體來說,以投資概況的聽證會為開端,通過投資計劃的提出、投資計劃的執行、投資計劃的回顧等一系列的流程,提供與商品銷售截然不同的服務。
匯豐銀行私人銀行開始于1996年,針對金融資產在3億日元以上的富裕階層、超富裕階層,在匯豐銀行東京分行以及匯豐證券東京分公司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此外,從2008年1月起,匯豐針對金融資產1000萬日元以上的較富裕階層,在東京、大阪等主要城市,推出了名為HSBC Premium的財富管理服務。然而,2011年底,瑞士信貸收購了匯豐銀行在日本的私人銀行業務(資產2億日元以上的最高端部分),2012年匯豐關閉了HSBC Premium,完全撤出了面向富裕階層的服務。
三菱UFJ美林PB證券公司是一家“東西合璧”的私人銀行專業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該公司的目標是接管美林日本證券的個人金融部門,融合美林的商品開發能力與三菱東京UFJ銀行的客戶基礎,創建新型私人銀行。2012年12月26日,該公司被三菱UFJ證券和三菱東京UFJ銀行收購。
此外,幾年前,海外資產轉移和移民成為熱門話題,海外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家也積極從海外直接向日本超富裕階層客戶提供服務。后在日本強化稅務監督和各種反洗錢措施之下,資產轉移僅僅成為了一時的熱潮。
發展戰略
從上述動向可以看出,近年,日本市場的外資私人銀行業務相互整合,被日本本土金融集團收購的也不少。這對于日本金融機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首先,盡管日本是一個富有的國家,對私人銀行服務的潛在需求很高,但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運營模式的重心在于稅務規劃和財富保護等,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不過是金融商品銷售提案,離私人銀行業務所指向的購買代理理念有很大差距,需要構建世界范圍的開放式業務平臺,用最優選的產品服務客戶。
其次,日本高端客戶的需求與日俱增,需要尋求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機構表現,更廣闊的服務產品線以及更低廉的價格。因此,日本的私人銀行業務必須轉變商業模式,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開發出更具戰略意義的業務,側重并不斷提升運營控制能力。例如,加強對財富源泉的開發管理,從不動產、繪畫、貴金屬等實物資產為對象的傳統資產管理發展成為以人力資本、家族資本和社會資本為對象的新型資產管理模式,從企業資金和家族計劃兩個角度出發,為作為財富源泉的家族企業的收益性和成長性進行提案。
再次,日本金融機構需要通過向海外發展,與海外金融機構合作,發掘在日本看不到的商機,并借此把握新的國際標準,及時應對顧客的國際化需求。這樣既能確保日本國內高端客戶,也有利于開發海外高端市場。
另外,日本金融機構需要強化人才,以應對國際化的綜合金融需求。例如,直接雇傭或培養了解全球市場,同時又能使用流暢的英語及本地語言的私人銀行家;采用創業人或家族企業中在企業資金或M&A領域有實際成績的人才作為家族企業資金顧問;取消金融機構的短期人事調動,促使加快積累相關技術和經驗;延長退休年齡,發揮私人銀行業務所需的綜合金融知識和高度的顧客交流能力,兼顧下一代的人才培養任務。除此之外,日本金融機構面向亞洲尋求更多的機會,就要制定對外國富裕階層的優惠制度。例如,對沒有取得日本國籍或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給予長期居留簽證和資產稅的非課稅待遇等,以此提升日本作為亞洲富裕階層資產保全中心的作用。
總之,從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基礎條件來看,日本擁有不遜于瑞士的吸引富裕階層的基礎條件,經濟和政治也比較穩定,還有良好的司法制度,在亞洲私人銀行業務領域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日本的金融機構如果能夠及時調整戰略,不僅能夠吸引日本國內高端顧客,也能夠吸引亞洲地區的新貴,不僅能為日本個人金融資產謀求更多的運作機會,也有助于為亞洲經濟及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