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躍珍
(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土壤、氣候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是西北農作物生長最適宜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產基地之一。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天水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糧食、林果、畜牧、蔬菜等為特色的主導產業。農藥作為一種常見的農資產品,其使用已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雖然我國農藥工業的發展一直以高效、低毒、低殘留為目標,但由于使用不當、自我保護
意識淡薄等原因,農藥在保證農林業受益的同時,給人類健康帶來一定損害,這也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IPCS)關注的熱點問題。現將天水市2007—2011年農藥中毒情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以期全面掌握全市農藥中毒的發生現狀、危害程度、發病規律及其特點,為制定農藥中毒預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于2007—2011年天水市五縣兩區各級醫療機構報告的農藥中毒報告卡。人口學資料以當地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年鑒為準。
收集、整理天水市2007—2011年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信息系統農藥中毒報告卡,將數據導入Excel進行匯總分析。
2007—2011 年全市累計報告農藥中毒1371例,死亡41例,占2.99%。各縣、區病例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秦州區和甘谷縣,分別占總病例數的 32.31%和 42.09%(見表 1)。

表1 2007—2011年天水市各縣、區農藥中毒發病情況統計
1371 例中毒病例各年齡組均有分布,其中最低年齡不足1歲,最高年齡 85歲,平均年齡 31.63歲,0~14歲兒童占17.51%,15~49歲青壯年最多,占 67.69%(見圖 1、表 2)。
1371 例中毒者中男性514例,女性857例,男女性別比為1∶1.67。非生產性自服病例中男性353例,占總病例數的25.75%;女性718例,占總病例數的52.37%,女性多于男性。非生產性誤服病例男性155例,占總病例數的11.31%;女性134人,占總病例數的9.77%,男性多于女性。非生產性誤服者以15歲以下兒童居多,共201例,占總病例數的14.66%(見表2)。

圖1 2007—2011年天水市農藥中毒病例年齡分布

表2 2007—2011年天水市農藥中毒病例年齡、性別及中毒類型分布[n(%)]
天水市農藥中毒全年均有發病,且呈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主要集中在5~8月份,占全年的43.98%。非生產性誤服以5~9月份最多,共177例,占非生產性誤服病例總數的61.25%;非生產性自服5~8月份最多,共455例,占非生產性自服病例總數的 42.48%(見圖 2、表 3)。

圖2 2007—2011年天水市農藥中毒病例時間分布

表3 2007—2011天水市農藥中毒發生時間分布[n(%)]
天水市農藥中毒主要以有機磷農藥中毒為主,共818例,占59.66%,其中敵敵畏中毒病例最多,共278例,占總病例數的20.28%;氧樂果(含樂果)次之,共251例,占總病例數的18.31%。死亡病例以有機磷類農藥中毒居多,共36例,占全部死亡人數的87.80%(見表4)。

表4 中毒農藥種類及首診后轉歸情況統計[n(%)]
在各類農藥中,殺蟲劑使用量在我國占首位。而在殺蟲劑中用量最大、適用范圍最廣、中毒人數最多的是有機磷類農藥[1]。農藥除了在使用過程中易導致中毒傷害外,還是居民服毒自殺的主要中毒因素[2,3]。近年來,由于環境治理的需要,政府加大了對農藥使用和污染的監督管理。國務院1997年重新修訂了《農藥管理條例》,衛生部和農業部制定了《農藥安全使用規定》,以細化和具體實施《農藥管理條例》[4]。
天水市2007—2011年的農藥中毒資料顯示,中毒農藥主要以殺蟲劑為主,其中以有機磷類居多。中毒類別以非生產性農藥中毒為主,占農藥中毒的99.20%,與相關報道一致[5],且非生產性自服比例明顯高于非生產性誤服。中毒人群以15~49歲青壯年為主,女性自服比例高于男性,說明女性更易選擇服毒的自殺方式[2,3]。非生產性自服全年均有發生,季節特征不明顯,提示在各種矛盾和壓力下產生自殺念頭時,隨時都有獲得農藥的便利。
在預防控制方面應以農村地區青壯年人群為主要干預對象,以二、三季度為重點干預時間開展干預,排查、化解各類矛盾和危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進行心理疏導,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非生產性誤服中,15歲以下兒童占大多數,發病時間集中在5~9月,與我市農藥使用高峰時間一致,提示農藥使用過程及用后保存管理不善是引起非生產性誤服的主要原因。
在預防控制方面應堅持開展農村衛生常識宣傳教育,普及農藥使用常識,提高農民自我防護意識和正確使用農藥的能力。針對兒童非生產性誤服情況,應加強宣傳教育,使家長做好農藥保存管理工作,規避兒童誤食危險。
2007—2011 年天水市農藥中毒死亡病例共41例,其中有機磷中毒36例,占死亡病例的87.80%。由于有機磷農藥品種多、藥效強、用途廣,故其中毒病例數也最為龐大。不少有機磷農藥對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強,急性有機磷中毒病死率高,且搶救后期易出現“反跳”,多因洗胃不徹底有機磷再吸收或阿托品停用過早引起。
在預防控制方面應聯合農業、衛生、公安等部門,加強農藥在運輸、銷售和使用等環節的管理,實行專業管理和嚴格保管,防止濫用,尤其要加大對有機磷類高毒農藥的銷售和限制使用的監管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逐步以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提倡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倡導無公害農產品。
非生產性農藥中毒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對居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損傷中毒已成為農村地區潛在生命損失率的首位影響因素[5]。我國常用農藥中,甲胺磷、久效磷、對硫磷、甲拌磷、甲基對硫磷、氧樂果等高毒農藥占農藥總使用量的近50%,平均用藥水平遠高于發展中國家[4]。我國農藥中毒高發的原因主要是:生產工藝落后,保管不嚴,配制不當,任意濫用,操作不善,防護不良。因此,要實行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加強衛生宣教;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和危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進行心理疏導,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加強衛生宣傳,提高農村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規范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存放及保管,減少兒童誤食的發生;嚴格有機磷農藥的銷售及管理。報告發病資料所顯示的農藥中毒其實是我國農藥中毒的一個縮影[6],宣傳教育、使用管理等手段終究只是治標方法,防止、降低農藥中毒發生的根本手段是禁止生產、使用高毒農藥,開發并推廣高效、低毒且價格低廉的農藥。但開發新農藥投入大,費時長,農民又急需有效的農藥,因此以上措施難以實施。限制高毒農藥獲得機會,比如使用帶鎖的儲藏箱統一管理,而不是家庭儲藏,也許是種可行的方法,但具體如何進行管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7]。
[1]陳曙,王鴻飛,尹萸,等,我國農藥中毒的流行特點和農藥中毒報告的現狀[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5,23(5):336-338.
[2]王新華,趙治田,張印印,等.174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4,8(6):593-594.
[3]尹東明,李中學,劉清皆,等.女性急性中毒成因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3,7(6):556-557.
[4]王謀濤,繆永東,夏則開,等.安徽省廬江縣農村農藥中毒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規律[J].流行病學與預防保健,2010,26(1):53-55.
[5]馬茂忠,孫躍珍,呂娟娟,等.2006—2009年甘肅天水市農藥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26(4):48-50.
[6]林錚,黃金祥.全球農藥中毒概況[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5,18(6):376-378.
[7]Konradsen F,Dawson A H,Eddleston M,et al.Pesticideself-poisoning:thinking outside the box[J].Lancet,2007,369(955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