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英/編譯
“霍比特人”與人類進化之謎
蔡立英/編譯

圖為霍比特人的發現地——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上的梁布亞洞穴
● 在發現霍比特人頭骨公布十年之后的今天,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從事現代人類起源研究的古人類學家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在《自然》雜志撰文解釋了為何霍比特人對人類進化史研究還如此具有挑戰性。
早在2004年,澳大利亞古人類學家彼得·布朗(Peter Brown)用電子郵件發給我一個看似形狀怪異的頭骨圖片,問我這是什么。我知道他過去一直在東亞從事考古工作,所以我猜測這張圖片可能在諸如中國之類的地方首次發現了非常原始的屬于我們人類的一個成員。
逐漸地,布朗透露了更多關于這個頭骨的所在地和年代的信息。同年十月,他和澳大利亞考古學家邁克·莫爾伍德(Mike Morwood)等人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分析結果,稱這個小頭骨及其相連的骨骼代表了一種新人種,并將其命名為“弗洛勒斯人”。因其矮小的身形,莫爾伍德還給其起了個“霍比特人”(hobbit)綽號。此后一直被冠以霍比特人稱呼。
研究人員斷定,這一原始的古人類分支一直延續到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時代,他們居住在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這是爪哇以東的華萊西亞群島偏遠的一個島嶼,自從形成島嶼以來一直孤懸海外。關于這個物種的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甚至包括它是否屬于人類。
2004年,和大多數古人類學家一樣,我認為在過去6萬年中只有現代智人曾遷徙到東南亞以外的地區,在那時,也只有人類具備設計出這種遷徙所必須的航海船只,似乎很難想象有更古老的人類能實現這樣的跨海遷徙。
第一次產生古人類曾發生過這種遷徙的想法始于2001年。當時莫爾伍德帶領一個考古隊在弗洛勒斯島的梁布亞洞穴挖掘,希望能找到最早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現代人的證據。他們在之前荷蘭和印尼考古學家的挖掘處,考古團隊重新向下挖了幾米深的壕溝,很快就出現了有希望的發現:似乎是超過1萬年之久的石器工具和已經滅絕的小型劍齒象化石。
2003年,在地下大約6米深處,考古隊發現了一個很小的疑似人類的頭骨,隨后又相繼發現一些骸骨。他們起初認定為這是一個現代兒童的頭骨,之后,他們注意到了其他細節:骸骨上下頜的智齒已經全部長出,而且頭骨凸顯了其大眼窩之上明顯隆起的額頭。
從相關資料推算,這具骸骨距今不到兩萬年。莫爾伍德和同事主張它屬于人類中的島嶼侏儒癥(insular dwarfism)的一個獨一無二的例子。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進化個案,由于資源有限等原因,這些被隔離在島嶼上的包括霍比特人在內的大型哺乳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體型會逐漸變小。

莫爾伍德和同事認為,一支直立人(Homo erectus)可能乘船從500千米之外的爪哇島遷徙到了弗洛勒斯島(19世紀90年代,考古學家曾在爪哇島發現了直立人的骸骨)。過去200萬年來,當海平線降低的時候,爪哇島曾一度與亞洲其他大陸連接在一起,這一時期被認為古人類從非洲向外遷徙或殖民的最佳時期。莫爾伍德和同事推斷,弗洛勒斯島的定居者與其他遷徙到島上的哺乳動物一起經歷了侏儒化的進化過程。梁布亞洞穴中與劍齒象骨骼有關的石器工具表明,霍比特人很可能獵殺和屠宰了這些動物。
對于在弗洛勒斯島其他地方也發現的石器工具,考古學家于2010年發表的分析表明,霍比特人的潛在祖先可能100萬年前就生活在弗洛勒斯島上。考慮到世界另一邊的島嶼——英國不列顛島——其人類連續定居記錄長達90萬年,我可以想象古人類在弗洛勒斯島上的出現或是出于一種偶發式的遷徙所致。
2009年,考古學家對所發現的霍比特人骸骨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其寬大的髖骨、短鎖骨和前傾的肩關節等特征與前人類種群南方古猿相似,后者距今320萬年前的“露西”骸骨,其個體與前者相似。
然而,這些研究并沒有解決持續的紛爭,尤其對霍比特人偏小的腦袋。一些人以其他侏儒癥哺乳動物的相似案例,主張霍比特人可能是從直立人進化而來,雖然其體型偏小,但身體組織或結構與人類相似。另一些人則排除了島嶼侏儒癥,認為其腦容量也許是一種稱作為頭小畸型癥所致。
從病理學分析或許可以解釋骸骨的一些不同尋常。但在我看來,迄今所有的論點似乎多少都有些牽強。無論是頭小畸型癥、拉倫綜合征,還是唐氏綜合癥,都難以詳盡解釋霍比特人的特征。
在霍比特人歸類問題上,布朗和莫爾伍德從一開始就產生分歧。在論文的最初幾稿中,他們甚至已經給它起了個拉丁名字“Sundanthropus floresianus”,意思是來自弗洛勒斯巽他地區的人類,以反映其組合了人類和非人類的特征。但面對堅持不同意見的審稿人,他們轉而稱其是侏儒版的直立人。
盡管莫爾伍德和布朗后來指出,他們沒有信服那個進化模型,我也和他們一樣持懷疑態度。霍比特人偏小的腦袋、身體形狀、手或腕骨,比起那些距今100萬年之內的人類看起來更原始;而其下頜很小(像似缺乏下巴),顯示出更像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
爭論持續十年了,霍比特人究竟來自哪里似乎還很難確定。然而,從當地的直立人發生島嶼侏儒癥可能仍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觀點,盡管這需要重現它們的原始特征。一個更原始的起源,或追隨于一個古老的直立人種群(在格魯吉亞德馬尼西發現的180萬年前的頭骨化石),但依然需要原始特征的重現。即使是更原始的模型,諸如能人或南方古猿,仍然需要與后來的人種形態的特征有更多的契合度,比如顱骨厚度、面部塌陷和牙齒數量。
我們需要更多來自梁布亞洞穴的骸骨來建立霍比特人的形態變量,并為其余的形態樣貌設定病理學解釋。目前,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物種的兩性異形程度——雄性是否比雌性骨骼更大,更像直立人?
對留存的骸骨牙垢進行同位素分析,或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霍比特人的飲食習慣,包括對牙齒微結構的分析可以對霍比特人進行分類——因為原古人族比直立人和后來的人生長得明顯更快——即使少量的古DNA都將極大地闡明其進化歷史,但這需要技術突破和運氣兼而有之,才能從暖濕的梁布亞洞穴中獲得可分析的樣本。
在莫爾伍德于2013年去世之前,重新評估這個考古挖掘點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相信結果出來之后,無疑會影響我們對霍比特人的起源以及為何滅絕的一些固有觀點。


在 2004年新聞發布會上展出的霍比特人的頭骨(圖中)
我認為,會有更多的驚喜從包括華萊西亞在內的其他地區傳來。如果霍比特人的祖先抵達了弗洛勒斯島,它們可能還會分散到附近的其他島嶼上,在梁布亞洞穴所揭示的人類進化史也可能在其他地區再現——例如在蘇拉威西島、菲律賓和東帝汶。正如莫爾伍德所指出的,印尼周圍強大的洋流本來就有利于古人類從弗洛勒斯島向外遷徙。在地殼運動如此活躍的地區,還必須考慮霍比特人偶然漂流的可能性:2004年發生的印度洋海嘯,一些人靠著漂浮的碎片物漂流了150多千米而得以幸存。
如果霍比特人譜系比目前已知在亞洲發現的最古老直立人化石有更原始的起源,那么我們將不得不重新評估人類從非洲起源的主流解釋。目前大多數人的觀點是人類開始從非洲遷徙發生在德馬尼西化石所處的年代之前。如果一個更古老的霍比特人的起源時間更早,情況或許更為復雜,這將意味著人類進化樹在亞洲的整個分支的缺失,或許梁布亞洞穴的那些決定命運的發現會重新改寫人類的進化史。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則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