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蘇州科技學院傳媒藝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9)
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評價體系
張 媛
(蘇州科技學院傳媒藝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9)
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評價體系是由教師、學生本人、同學、家長和社會有關人員等多元評價主體構成。本文架構了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評價主體分析圖和評價指標體系來構建這一評價體系,對同一大學生在入學后一至四年級責任意識評價進行縱向比較,從而更全面有效的分析與把握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狀況。
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評價體系
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評價體系,是指由教師、學生本人、同學、家長和社會有關人員等多元評價主體構成,依據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性質和目的,借助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通過分析評價信息,對受教育者責任意識發(fā)展水平進行評定的價值體系,是共同合作制定標準、收集資料、描述進展、記錄表現、共同反思,促進大學生責任意識發(fā)展的過程。
本文通過架構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評價主體分析圖和評價指標體系來構建這一評價體系。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與否,特別是對同一大學生在入學后一至四年級責任意識評價的縱向比較,更能有效反映出該生所受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是否對其成長成才有所幫助。因此這一評價體系能夠較為全面的分析與把握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的狀況,從而有效保證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目標的實現。①

圖1-1 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評價體系圖
圖1-1是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評價主體分析,學校、同學、家長、教育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都可以參加對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其中學校評價是評價系統(tǒng)的核心,包括教師評價和知識評價。
(一)學校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在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這樣才能做到與學生教學相長,相互提升;同時教師的角色應由“演員”向“導演”轉變,教師要善于調動每位大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和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從被動的受教育者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實踐中單單依靠教師的評價是不全面的,高校學生的評價者一般是教師或者輔導員,但有時候在評價中容易出現較多的誤差,比如對某人的評價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響,這就會導致對學生以后的進步沒有關注,也會出現根據某人的特征而去主觀推斷其他方面的特征。因此,在評價方式上,要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2.知識評價。即以試卷形式測試學生對知識內化程度和運用能力。這種評價要注意對試卷的內容選擇上,題型要多樣,而且更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只有這樣,評價的結果才真實,而且也能讓大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主動性。
(二)家庭評價。家庭評價就是通過對家長不同的訪問形式分析學生的校外生活情況,主要是分析上學前后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情況調查,通過分析其變化,對高校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質量進行公正的評價。如果能充分調動每個家庭的作用,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無疑將使我們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會評價。這一評價主體主要包括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社會評價與學校內部的評價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通過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關注度來評價學校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程度,能夠更加客觀的反映出社會對責任意識教育的發(fā)展需求,為學校進行教育素質培養(yǎng)及改革奠定理論基礎和行為標準。
(四)同學評價。這種模式能夠讓學生更真實客觀的對自己進行評價。事實上,這也是學生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在周圍人心中的形象是怎么樣的。這樣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更有利于自身改進和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使責任意識培養(yǎng)更加明確、清晰。
(五)學生自我評價。在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的同時,特別強調了大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在目前高校的學生評價過程中,大學生往往處于較為被動的被評定的地位,他們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沒能充分體現和發(fā)揮。因此,我們要通過責任意識教育評價從“他評”向“自評”的轉變②,積極引導大學生把外在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引導大學生為自己量身定做行為標準,并為糾正自身不足提供內因。實際上,自我評價就是對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評價的終結點。
根據統(tǒng)計學的基礎知識,依前所述,大學生的評價主體是多元化的,而每個主體對責任意識教育的評價內容是不同的,因此依照不同主體對其可以評價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嘗試著構建了表1-1所示的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學校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
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總分為100分。學校占40分,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家庭、社會都要長。其中評價主體主要包括了老師、同學和其他教職工。在學校中老師和同學各占15分,其他教職工10分。因為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對象是老師和同學。教職工處于間接地位,但也可以從一定細節(jié)處反映學生責任意識水平高低。
老師15分主要分布在課堂表現、課外表現、學風表現、文明素養(yǎng)、勞動態(tài)度、修養(yǎng)水平這幾點上。通過任課老師和校輔導員對大學生這幾點表現的評價,足以反映一個學生責任意識水平的高低。
同學15分則主要集中在集體觀念和幫助同學這兩點上,通過對學生相互之間在集體觀念和互幫互助的評價,不但能夠客觀的評價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素質,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提高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能力。
其他教職工10分,這當中可以選校行政部門和后勤工作人員(如宿舍、食堂、保潔工作人員)等。學風表現、文明素養(yǎng)、勞動態(tài)度這三點都可以通過學生課外兼職或其他形式和教職工接觸中體現。
2.家庭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
大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外人不得而知,只能通過親人的評價來了解。簡單說來只有長輩和晚輩之分。這其中尊老是最重要的所以給20分,晚輩10分。大學生家庭責任意識水平的高低通過其在長輩眼中的言行、舉止以及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足以反映出來,而晚輩主要體現在對晚輩的關心愛護程度。
3.社會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
高校是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人才,大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因此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將社會評價的評價主體分為企業(yè)、社會公益和社會公德三個部分。社會中除企事業(yè)單位外還存在著社會公益組織,像紅十字會、志愿者聯盟等。對于企業(yè)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員工團隊合作、人際交往和工作態(tài)度。所以企業(yè)考核學生責任意識主要集中在這三點上。而社會公益組織則考核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積極性和態(tài)度方面。社會公德由地方社區(qū)或街道辦事處進行考核。
4.自我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
如今大學生自殺、厭學事例很多,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體現大學生自我負責的一個考核標準。基于此,將心理素質作為自我責任意識的評價主體指標,對大學生社會適應性、抗挫能力、責任觀、心理調控能力等都是作為自我責任意識考核項目。如果發(fā)現此項目其中一點不足,則必須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或輔導。
在本文所建立的高校學生責任意識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為了反映每個評價指標的不同重要程度,本文對各個指標分配給一定的權數,權重不同,評判結果也就不同。學校、家庭、社會、自我表面上是四個評價主體,但學校中包括了同學,所以實際是五個。其評價主體之前是平等的,但評價成績學校排第一、家庭第二,社會第三,自我第四,這樣的排列,也無形中讓學生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樹立對學校、家庭、社會的責任。自我的責任意識分數是最低的,無論它項滿分與否都是10分。
總之,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評價工作一定要科學化、制度化及規(guī)范化。全體師生在思想上應當高度重視,認真學習責任意識評價體系考核標準,深刻領悟其精神實質,堅持以理論為輔,實踐為主,以期更好的達到預定的目的和效果。
注釋:
①王金華.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教育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②郭建生,李素芳.生態(tài)位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構建[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81-84.
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Zhang Yua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r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215009, China)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multi subject evalu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s, classmates, parents and social personnel etc..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subject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compare the same one to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sessment at admission and after the longitudinal, thu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and effectively grasp th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situatio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developing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表1-1 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匯總表
G641
A
1000-9795(2014)05-0056-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08
張 媛(1980-),女,蘇州科技學院傳媒藝術學院輔導員,講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社會化視角下的90后大學生責任意識養(yǎng)成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2SJBFDY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