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鏞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旅行社和旅行社分工體系,接著介紹了中國旅行社的分工體系以及西方旅行社的分工體系,通過對比認為西方旅行社分工體系更具科學性。最后結合我國旅行社的實際指出我們旅行社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旅行社;旅行社分工體系;對比1旅行社和旅行社分工體系的含義
縱觀世界旅行社行業,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旅行社內部合理的分工體系是旅行社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1)旅行社是指經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招徠、接待旅游(團)者,為旅游(團)者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有償服務的經營活動企業。(2)旅行社分工體系是指不同類別的旅行社在旅游市場和產品流通中所承擔的任務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種分工體系分別是:垂直分工體系、水平分工體系和混合分工體系。1)垂直分工體系主要指旅游業中旅行社的相關運作體系,該體系有利于保障有序的市場競爭和規模經濟的形成,從而實現更高的市場績效;旅行社的垂直分工體系是在市場經濟下通過旅游者的自然消費流程呈現出“相關旅游企業——經營批發——零售旅游者”的垂直狀態。2)水平分工體系是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主導下,把旅行社分成不同等級和類別,把統一的旅游市場劃分為入境、國內和出境旅游等若干市場,每一類別或等級的旅行社只能對應經營相應的旅游市場。水平分工體系可以較好地實現國家的旅游發展目標,但是容易造成產品的模仿和雷同,有礙于產品創新,且容易導致惡性競爭,難于形成規模經濟。3)混合分工體系是指在市場因素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共同作用下,把旅行社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規定不同等級各自的業務經營范圍。
2中國旅行社的分工體系
我國旅行社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把旅行社被分為國際旅行社和國內旅行社兩大類型,同時,又把旅游市場統一劃分為入境、國內和出境三類,很明顯我國旅行社采取的是水平分工體系。我國的旅游業起步晚,水平分工體系使得旅行社正常地運轉,但是在旅游的發展上分配不均,這種非自然的、人為的分工對市場主體存在誤區,導致了我國旅行社的低效率運轉和整個行業的無序運行,水平分工體系的不足之處也不斷暴露:(1)制約了旅游的市場作用。我國是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作用下,市場對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水平分工的體制,行政的干預超過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旅行社不能形成自己的產品來使用市場的需要,導致我們旅行社發展被動。(2)導致旅行社低價競爭。我國中小旅行社比較多,這些中小旅行社資金、人才有限,但其經營活動涉及產品設計乃至售后服務等全部環節,所以他們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及創新上根本不用投入,只是坐享大旅行社的成果,導致其以較低的成本在相同的產品上與大型旅行社競爭。(3)制約了旅行社的創新發展。水平分工體系造成中國旅行社整體實力弱小,旅行社缺乏戰略規劃、市場定位不準確,忙于價格競爭、產品復制。創新是旅行社發展的靈魂,水平分工體系的最大特點就是人為分割市場,導致所有旅行社雖然在目標市場不同,但是業務上則是從產品生產、開發到銷售以及接待全方位服務,這樣的方式使得很多旅行社坐享其成,不想創造新產品。
3西方旅行社垂直分工體系的優勢
西方主要是以歐美為代表的旅行社,這些旅行社的分類是根據旅行社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務的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而劃分的稱為垂直分工體系,其形態為“旅游批發商業——批發經營商——旅游零售代理商——旅游者”的垂直狀態,其優勢明顯:(1)旅游批發經營商和零售代理商分工明確。批發經營商主要是開發包價團體旅游產品,其價格大大低于各單項產品的價格之和;零售代理商專心代理銷售開發出來的旅游產品,努力為游客服務,它們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各司其職但是又相互依賴。(2)節約了市場交易費用,降低了風險。零售代理商為旅游供應商和旅游者節約了市場交易費用,旅游批發經營商則不僅降低了市場交易費用,還降低了市場風險。從而也降低的旅游的成本。(3)垂直分工體系刺激了旅游市場發展。垂直分工體系更有利于市場的發展,這種體系使各旅行社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拓展市場,開發產品從而吸引市場,刺激旅游市場的發展。
4西方垂直分工體系的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1)貫徹執行旅游法的精神。當前形勢下應當以法律的形式確認旅行社業自然分工體系的合法性。只有如此,各旅行社才能根據自己的構想建立旅行社的標準和制度,確立旅行社業務范圍,創造并發揮自己優勢,讓旅行社依法辦事。(2)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根據市場的需求,旅行社經營也應該細分,明確各自的職責,盡量減少中間商的介入,降低成本。市場可以從旅行社產品服務流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某幾個環節,同時也可以看各自的權限來宏觀調控,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3)政府應該對旅行社進行干預和管理。政府的職能應該從管理型轉向管理加服務型,主要通過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其施加影響。適度的政府干預對旅行社業的發展是有利的,它既不符合政府管理職能改革的方向,也能達到規范和促進旅行社發展的目標。
5中國旅行社分工體系發展的方向
與西方旅行社對比后,明確了旅行社的不同分工,從發展的眼光看應該加強旅行社分工體系發展的研究,這才是我國旅行社發展的出路。(1)大型集團化發展。我國旅游業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在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中卻沒有一家大型的集團化的旅行社。嚴重制約我國由一個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跨越的步伐。所以必須積極建立集團化的大型旅行社,才能與時代同行,縮短與發達旅游國家的差距。(2)中型專業化發展。當前,中國旅行社行業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產品、服務一模一樣,價格戰那是必然的。中國旅行社目前的問題不是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做強。對于中型旅行社而言,盡快思考確定目標市場至關重要,只要定位準確,形成專業市場的競爭優勢,旅行社的經營局面才會有發展的地方。作為中型旅行社,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在同質產品上與大型旅行社競爭。因此,他們的出路應該是避開大型旅行社的鋒芒,形成專業化分工,這樣才會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3)小型網絡化生存。小型旅行社,在我國是最多的,它們遍布全國各地,在當今網絡時代,利用網絡平臺,發現、找準自己的目標市場,建立了廣泛的旅游產品銷售網絡,增強了贏得市場的能力,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贏得市場,找到生存的空間。
6結論
中國一直沿用的水平分工體系,在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后已與當下旅游業的實際不相適應。因此,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垂直分工體系已勢在必行。通過對比中國旅行社分工體系和國外旅行社分工體系,發現垂直分工體系更適合旅行社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總之,中國旅行社應該盡快改變經營管理模式,向西方國家旅行社的模式學習,促進中國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參考文獻:
[1] 李天元,王娟.我國旅行社業垂直分工體系為何難以實現[J].旅游學刊,2001.
[2] 李宏.歐美旅行社行業分工進程與內在機制研究[J].旅游學刊,200l.
[3] 舒科.當今旅行社行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5.
[4] 劉小紅.旅行社經營管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