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波
摘 要:從整個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和經營企業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看,企業會計信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反映了整個企業經濟運行的效果,是國家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途徑,而且對于企業本身來講,會計信息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企業領導層的管理水準,從而根據所反映的信息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而言,企業會計信息是對企業進行綜合評估,做出正確投資決定的重要依據。但是在我國良好發展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各種類型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信息的質量和準確性大不如前,這不僅不利于國家對企業運行狀況的把握,導致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數據統計性產生誤差,而且會錯誤引導整個投資市場的大方向,還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不利影響,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整體質量水平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文章將就這一問題進行系統探討,找出企業會計信息的不良現狀及其產生原因,進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會計制度;質量;現狀分析;原因分析;應對策略
1 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的客觀原因分析
1.1 我國相關會計行業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我國在現階段針對會計行業所使用的專業法律,另外,關于會計行業所制訂的相關規范還包括《會計條例》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步伐讓會計行業的發展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變化性,經常會有新的會計信息的計算和操作手法產生,在這種狀況下,我國會計行業的法律法規的制訂就相對比較落后,它無法完全涵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也無法根據新情況的發生立即做出調整,所以在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賬目處理時往往會無據可查,加大了會計操作的可變動性,甚至利用法律的盲點規避一些賬目問題,造成信息的不準確性。
1.2 新型記賬工具帶來的弊端
企業的資深會計人員構成偏向老齡化的趨勢,這一群體雖然會計具體操作水平過硬,但由于時代特點,導致其受到的教育水平偏低,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已經普及到各行各業,年齡較大的會計從業人員無法準確掌握計算機的會計操作方法,對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帶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計算機的會計操作通常是利用財務軟件的途徑得以實現的,市場上財務軟件的類型五花八門,特點各異,使用標準不一,一些軟件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這就為一些惟利是圖的會計從業人員提供了可乘之機,利用計算機漏洞進行賬目的瞞報和虛報,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統計的真實性。
1.3 對會計入行人員監管不力
誠信客觀的對待會計工作并真實上報財務賬目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必備素質,但由于我國會計行業的監管部門對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核不嚴,導致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整個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2 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的主觀原因分析
2.1 會計信息提供者的利己歸因
2.1.1 企業利益。企業會計信息的統計和整理主要是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的,會計賬目的申報是否真實常常與企業自身利益相掛鉤。一些企業在賬目操作和申報時會采用一定的謊報瞞報手段,以此達到偷稅漏稅或吸引外來投資的目的。
2.1.2 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要從兩方面角度考慮,一是管理者,二是會計從業人員。管理者為了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不惜采用各種利益手段誘使會計人員進行企業賬目的造假,為企業營造虛假繁榮的假象;有些賬目問題的源頭來自于會計從業人員,他們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發展前途,不惜拋棄會計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幫助企業經營者做假賬,使企業的賬目虛假失真。
2.2 會計信息需求者的利己歸因
2.2.1 政府部門是會計信息的需求者之一,通過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掌握,有助于其做出科學的經濟發展決策,保障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轉,政府部門可以真切的體會到會計信息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會計信息申報過程中,個別地方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門經常為了標榜管理業績而進行賬目的謊報,更有甚者是為了達到隱瞞其不法行為的意圖,而這些發生在政府部門內部的造假行為往往更不易被察覺和處理。
2.2.2 我國國有銀行在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申報的準確性方面具有兩面性的特點。從銀行放貸的需求點出發,加強企業的放貸規模,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是他們所追求的經營目標,這就使得有些時候銀行在放款時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求格外嚴格,而放貸后其標準就大幅度放寬了。從銀行收貸的利益點出發,盡快順利的收回貸款使得銀行必須掌握企業準確的會計信息,從而全面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制訂相應的收貸方案。從這兩點說來,國有銀行是一個經濟信息的矛盾體。
3 如何提高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
3.1 健全相會關的會計法律制度
首先要細化處罰及量刑依據,減少法律法規中的模糊條款。會計法律制度中許多的規定用了“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等依據,但這一依據的可操作性不強。因此要有具體的補充規定。其次應進一步明確規定企業的會計責任由企業經理人員承擔。利用會計信息系統舞弊,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者。其最終責任人應是作為自然人的企業經理人員,企業經理人員因此而受民事、甚至刑事嚴懲。
3.2 完善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
在制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時。應克服或減少其本身的不確定性。如制定機構人員的組成應選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群體;最終確定的會計準則應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有較科學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預測.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未來環境不確定性對會計產生過多的影響。對于準則中的某些定義和釋義要有精確的分析和解釋。要盡快制定與會計電算化有關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
3.3 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
社會審計監督是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任。因此要優化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使共成為負有有限責任乃至無限責任的社會中介機構,形成自主執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機制。要通過手段嚴厲打擊那些違反職業道德、與企業勾結在一起提供虛假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證這個行業的公正性,從而規范社會審計監督。政府監督主要是財政部門對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我國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
3.4 嚴格加強對人員道德素質的要求,重視會計從業人員的基礎考核和專業培訓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逐年下降,其大部分原因來自于企業的經營者和會計人員沒有對會計行業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了解和重視。在會計信息瞞報造假環節,企業經營者是主要的指使者,企業會計人員則是具體行為的操作者,二者結合是造成會計信息質量降低的主因。從這一角度出發,一方面應該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綜合管理素質和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考核和培養。掌握新型的會計操作技能并能熟練運用于工作當中是對新一代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這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整體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其次,從業人員只掌握會計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其崗前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深化其法律意識和法律責任;最后,要高度重視會計人員道德素質的培養與考核,要樹立客觀,公正和誠信的職業道德理念,保證會計信息操作快速準確的完成。
參考文獻
[1]羅斌元.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J].天津財經大學,2012.
[2]高麗芳.淺談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