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學武
“進取性地”影響美日關系
就亞太地區而言,冷戰體制的余毒就是美日軍事同盟。這個余毒一天不除,中國的安全環境一天得不到改善。不僅如此,這個美日軍事同盟,因為日本一時半會還不能從“中國崛起反應癥”中擺脫出來,會給中國帶來很多麻煩,而且這個麻煩還會很大,它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終崛起路上的絆腳石,必須花大力氣把它搬開。
如何搬開,最好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如果說,任何一個軍事同盟的基礎是政治互信的話,那么搬掉美日軍事同盟這個絆腳石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條件,積極主動地或者說“進取性地”影響21世紀的美日關系,使華盛頓和東京的關系發生一個有利于中國安全環境的“和平演變”。
如何催化美日關系的“和平演變”呢?由于美日軍事同盟在前蘇聯解體之后蛻變成為遏制中國的軍事聯盟機制,那么瓦解這個聯盟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增進中美之間的政治互信和外交上的良性互動,使美國對中國放心,日本對美國擔心。美國對中國放心之日,就是美日軍事同盟出現正當性危機之時;日本對美國失去信心之日,便是美日軍事同盟瓦解之時。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邀請華盛頓一起打造新型大國關系確是北京最明智的戰略選擇。一旦北京和華盛頓建立起了一種能承受住各種風雨考驗的戰略合作關系,它定能徹底動搖美日軍事同盟的基礎。因為對美國這個實用主義極強的超級大國來講,戰略的代價考量始終都是它制定和實施新戰略或戰略調整的出發點。一旦美國兩黨精英的多數明智地認識到同中國合作的代價更小,風險更低,利好更大,從而更適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很難想象他們不會逐漸失去與日益邊緣化的島國日本結盟的興趣。美日關系的框架下日本只是美國棋盤上的一個馬前卒,這個事實構成這一判斷的邏輯基礎。
“東海防空識別區”博弈的啟示
在瓦解美日軍事同盟這個艱難復雜的外交工程中,美國失去對日本戰略價值的興趣與日本失去對美國的戰略信任同等重要。日本的右翼政治家們本來在骨子里就不相信美國會在任何條件下為捍衛日本的利益作出犧牲。為了防范哪一天被美國拋棄的風險,多年來他們一直夢寐以求地追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為日本打造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使日本成為一個真正的“正常國家”。修改禁止日本擁有正規武裝力量和戰爭交戰權的“和平憲法”就是為實現這個日本“強國夢”在法理上鋪平道路。
實際上,日本對美國的信任正在流失。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公布以來,東京對華盛頓的信任不是提升了而是降低了。狡猾的奧巴馬政府,為了平衡美國與日本和中國的關系,先是在第一時間駁回中國的“防空識別區”方案并帶頭派B52戰機“闖區”宣誓美國的不承認立場;然后又建議美國民用航空公司接受中國的要求提供飛行計劃書,不帶商量地給日本澆了一盆冷水。
按當代日本政治精英的智商來講,他們應該認識到作為超級大國美國的戰略利益和區域國家日本的國家利益并不永遠是一致的。圍繞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博弈應該說是又一次驗證了日本保守政治勢力長期以來對華盛頓內心深處不信任感的正確性。華盛頓任何一個動作的出發點首先是基于對美國而不是對日本利益的考量,它絕不會被日本牽著鼻子走,更不會為了日本去火中取栗,這一點相信安倍的體會更深了。
再鐵的同盟關系也經不起幾個接連不斷的信任危機,更何況中國今日手中擁有不少好牌,可以有序出招,和華盛頓斗而不破,但卻可以讓東京一次次對華盛頓失望,一次次堅定擺脫對美國依賴的決心。
一個軍事上走強的日本固然不利于中國的安全環境,但一個軍事上走強同時又與美國結盟的日本對中國更危險。消除這種危險的最佳途徑,就是不斷地創造條件“考驗”美日軍事同盟的極限,從而瓦解這個冷戰遺留體制。
中國,現在是以創新和進取的精神消除冷戰余毒,催生美日同盟“和平演變”的時候了。
(摘自《南風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