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濤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語文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活課堂,變灌輸式教育為創新型教育:走出誤區,確立正確的語文教學原則;推陳出新,創造科學的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型;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88-01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語文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人們都在尋求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度的最佳途徑。我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覺得: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活課堂,變灌輸式教育為創造式教育。
一、走出誤區,確立正確的語文教學原則
語文教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發展,就必須改變現有的以教師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前我們常說某位語文教師課“講”得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并以此判定這是一位好教師。用發展的語文教學觀點來審視,這個結論不一定正確,如果一堂語文課主要是教師“講”、學生 “聽”,那么學生除了獲得某些知識外,他們讀寫聽說能力的發展和人格的養成又從何談起呢?因此,語文教學必須破除課堂上“老師講到底,學生聽到低”的注入式教學。語文作業“學生做到底,老師批到底”的弊端和陋習。具體來說,語文教學必須走出以下四個誤區:第一、盲目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第二、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客觀分析”代替學生的“主悟”。第三、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脫節,寫作訓練以教師的“傳授技巧”代替學生的“寫作實踐”。第四、訓練就是做題。語文課既然以培養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為主,而能力必須靠學生自己“反復的歷練”才能形成,那么語文應該以訓練為主。
出現上述四個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越俎代庖,結果費力不討好,費時不少,收效甚微。所以,我們必須確立符合語文學科特點和中學語文新課標要求的、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科學教學原則。
二、推陳出新,創造科學的語文教學方法
語言文字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而產生,又隨著社生活的變化而發展,只有當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主動地去接近它,學習它,才可以理解它,掌握它,運用它。語言文字除了具備工具性這一本質屬性外,還帶有很強的人文性,只有學生大量占有它,思想才會高遠深邃,情感才會豐富多彩,個性才會發展張揚。為此,課堂教學要突出“精講多練,讀寫結合,探究為主”十二個字,具體操作如下:
1、課文分類對待
精讀篇目,主要實施“范例教學法”;略讀篇目主要實施“自學輔導法”,其他篇目為學生自讀篇目。
2、合理分配時間
每堂課教師的講授時間要嚴格控制在15分鐘以內,學生動手動腦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每堂課從第5分鐘到15分鐘,是被心理學所證明了的“線段黃金分割點”,是中學生一堂課中注意里最集中、感知思維最活躍、理解感受能力最強的時間。要把這段時間完全交給學生。
3、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
作為現代中學生,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是中學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是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好必要的“底子”。在語文課上,決不能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對常見的、常用的文字和詞語應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理解含義并能熟練應用,對常出現的生字、生詞,也應該做到可以認讀,理解含義并學會運用。
4、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語文課上,教師要給每一個學生說話的權利、聽話的機會。或結合課文學習讓學生復述內容、回答問題、歸納要點、遷移聯想;或另設專題讓學生口述見聞、說明事理、發表意見。聽要聽得懂,能夠抓住中心和要點;說要說普通話,做到發音規范,語言得體,意思明確,條理清楚,態度自然。說話方面,首先要進行鼓勵,讓學生想說,敢說;其次要傳授知識,訓練技巧,讓學生會說;最后要通過反復的練習,使學生說好。聽話方面,主要是加強聽話指導,讓學生會聽,聽好,記得住并寫得下。
5、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
閱讀不僅是人類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而且還是訓練思維、鍛煉想象力和培養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中學語文教學一定要樹立“閱讀本位”的思想,并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語文課上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加以頭頭是道的分析,要讓學生把握一篇文章,最要緊的是讓學生去讀,反復地讀。每篇文章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至少讀3—4遍,對于文質優美的經典篇章和精要段落及優美語句,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在閱讀教學方面,首先要訓練語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其次要傳授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比如速讀、跳讀、朗讀、誦讀、美讀等等,提高閱讀效率,強化閱讀效果;再次要重視體悟,要指導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體味,并且有所收獲,有所得;最后要重視積累,該把握的要把握,該背誦的要背誦,增強人文內涵的積淀。在閱讀理解方面,要允許學生有不同一般的、創造性的理解,教師不要用已有的“定論”或“成見”來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因為“一百個讀者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而每一個不同的“哈姆雷特”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一種可貴的“創造”。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2] 李育芳.規范教學評價 促進語文教學[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