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友香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告狀”,這是小學低年級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從表面看來,學生告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其背后的心理卻不簡單。其表現形式有多種。雖然學生狀告的是一件件小事,但學生的“告狀”卻是一件大事,我們教師應該當好他們的“法官”,讓學生最喜歡的“告狀”綻放異彩。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正確處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96-01
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告狀”,這是小學低年級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我從事低年級教學的這段時間里,我發現學生經常向老師“告狀”,向老師訴說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表面上看來,學生告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是,他們“告狀”背后的心理卻不是那么簡單。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告狀”的原因很多。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一、學生“告狀”的主要表現
1、告“揭他人之短顯自己之長”狀
這類學生,他們一般是平時在班級里表現較好的學生,他們在老師、家長和同學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但當他們在不能正確對待個人榮譽的時候,常常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認為自己最能行,就應該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好評。本班有一個孩子,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好,老師常常表揚他。一天,他對我說:“老師,我在班里成績最好,表現也好,同學們為什么不評我為班級里的‘最佳表現獎?孟奇,他有一次上課吃泡泡糖,我對他說上課不能吃東西,他還不聽。為什么他還被評為‘最佳表現獎?”我給他作了一番解釋,讓他明白:“不要光看別人的短處,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同時,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好評。”
2、告“借家長之狀顯自己之能”狀
這類“告狀”,多表現在有自卑感的學生身上。他們平時不被老師所注意。為了能夠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關注,挑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讓家長去告訴老師,以別人的不足來襯托自己的能力。記得有一次,一個孩子帶著她的媽媽來向我告狀,她媽媽說:“老師,我女兒說她的同桌上課玩手,老師還給他獎勵了小星星,我女兒昨天舉手回答了問題,只是沒有完全答對,老師為什么不給她獎勵小星星呢?”我無言以對。仔細回想起來,這個小女孩平時寡言少語,不愛說話,我平時沒有多注意她,她的自卑感很強。與此同時,讓我想到: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教師要謹慎使用那顆激人奮進的小星星啊!
3、告“借老師之名立自己之威”狀
此類“告狀”多發生在班干部身上。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應變的能力還比較差,他們對于老師的要求往往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不允許有一丁點兒偏差。當有同學范錯誤時,他們又不能獨立處理這些問題,又要在同學面前樹立權威,就只能依靠老師的力量來取得平衡。而且他們常常把“我去告訴老師”這句話掛在嘴邊。這樣,就容易引起范有錯誤學生的反感,依然不聽勸告,在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去向老師告狀。有一次,自習課上,一位同學因掉了一顆牙齒而沒有坐端正。一位班干部跑來向我告狀,說:“姚垚牙齒掉了沒有坐好。我叫他坐好,他還偏不坐好……”可見,班干部在執行老師的要求時,的確是不折不扣啊。
二、“告狀”事件的處理
雖然學生狀告的是一件件小事,但學生的“告狀”行為卻是一件大事。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加以引導和教育,使其正確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告狀”行為,從而促使每位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1、設立“班級多崗制”
首先設立值日生班長制。值日生班長制,即按座位或學號順序,每天由一名學生行駛班長的職責,全權處理班級這一天的日常工作,下崗后總結這一天的工作得失。這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當值日班長,都能直接參與班級管理。其次在班級中設立多個公共事務管理小干部崗位,讓每個學生對班級工作負起責任。
2、互寫“交流卡”
師生互寫交流卡,相互激勵,共同成長。學生給老師寫交流卡,用他們純真童性的話語,來表達他們對老師深深的愛。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童言無忌中,汲取適合自己成長的營養,從而加深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老師給學生寫交流卡,用自己真誠的愛去肯定學生的優點,恰如其分地指出學生的努力方向。
3、開展“陽光競賽”
一個班級要有良好的班風,形成積極健康的競爭氛圍,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才能健康成長,和諧發展。可以在班級中開展一些小型的競賽活動,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促使班級發展,學生成長。
4、結合主題隊會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隊會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如“夸夸我的同學”,“同學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我懂事了”等。這樣的主題隊會有助于學生親身實踐和自我發現,能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
總之,學生“告狀”是由于他們心理還未成熟,自控能力還比較差造成的。作為教師,除了要悉心洞察學生的一切行為表現外,更要看到學生的可貴之處,千萬不能草率了事否定學生。學生“告狀”,動機是積極的,教師應寬容善待。善待學生的“告狀”,讓其傾吐生活的經驗;善待學生的“告狀”,讓其碰撞心靈的火花;善待學生的“告狀”,讓其糾正錯誤的思維。對于學生的“告狀”,不論是對是錯,教師都應對其進行正確引導,讓最喜歡的“告狀”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發展心理學》
[2]《班主任工作讀本》
[3]《新時期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