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軍
摘 要:要真正做到“減負不減質”,關鍵的問題是要在提高“減負”認識的前提下,努力在優化課堂教學上下功夫。課堂教學的優化,能使學生從繁重的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也只有課堂教學的優化,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59-01
課堂教學是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依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選擇一種高效教學過程的模式,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教師和學生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并取得盡可能最大的效果。實施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根本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負是為了提高效率,怎樣統一減負與增效這一對矛盾?關鍵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改革。要實現減負增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們就必須徹底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滿堂灌”、“填鴨式”,徹底摒棄那種為應付考試而采用的“題海戰術”,嚴格正確地把握教材,采用先進的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課堂上講得精、講得有趣、講得靈活,留有足夠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自行研討,自己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地讓學生熱愛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了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
“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真是至理名言。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們本身掌握的知識是貧瘠的土地,那么學生知識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壯成長呢?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認識水平和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得當,是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和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直接原因。如果教師死抱著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變,那么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思想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樹立現代課堂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效率,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很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因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就意味著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質量,而不是無限加長學生的學習時間,靠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重復等時間加汗水的做法,來達到所謂的高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及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而絕不能躺在文憑上睡大覺,也不能有職稱到手,高枕無憂的想法。
二、觀念更新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
觀念指導行動,沒有觀念的更新,課堂教學很難走出以教師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課程改革雖然實施了好多年,可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沒有多大變化,“滿堂灌”、“填鴨式”還很普遍。“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我們必須清楚“學習最大的敵人是依賴,老師最大的悲哀是包辦”。我們在課堂教學上一定要給學生以空間和舞臺,讓學生真正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把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在課堂教學上要切實把老師一個人的積極性轉化為幾十個學生的積極性,要把重點從教師怎樣教轉移到學生怎樣學上來。我們經常抱怨學生自學能力差,“不是學生不學,是我們根本就沒讓學生學”,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讓學生在聽。“懶惰”是人的天性,而我們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恰恰助長了學生的這種天性,結果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思想不集中,思維不活躍,缺乏專注度。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
孔子說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學生不愿學,不想學,那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對某科學習越感興趣則學習越有信心,學習結果也會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越強。人們在進行有趣味的活動時,往往就會負擔較少,雖然活動并不輕松;而開展一項沒有趣味的活動,盡管這項活動并不勞累,多數會感到負擔。如一些孩子玩游戲甚至通宵達旦,不能說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你聽到過孩子們感到玩游戲機是“負擔”嗎?有些東西,一旦喜好,“負擔”就沒有了。 同一門功課,不喜歡的學生會感到“負擔”,但是對喜歡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就不一定是“負擔”;同一門課程,某個教師上課可能會使學生感到“負擔”,如果換一位以“啟發式”上課的教師,就可能使學生反而感到是一種享受。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效率,實質上要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每秒鐘內人對畫面構圖中信息接受能力為對音響語言的接受能力的10倍,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利用教學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興趣和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將教學信息通過多彩的圖象、聲音、圖表、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許多傳統教學方式不便于或展示效果不好的問題也可以解決。
五、在布置作業時把握關鍵知識,切忌多多益善
作業的多少并不是與學習成績成正比的,如果學生內心反感,無論做多少練習題都是無效的。如果作業中許多都是機械重復的知識,做多了學生自然會失去興趣,產生反感心理,影響他們正常掌握知識。可見,為學生布置作業未必“多多”就會“益善”,而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精心選擇,抓住知識的關鍵所在布置作業,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而非增加數量。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負擔過重,畏懼或厭煩學習,把學習視為一種迫不得已、很難接受的事情,就會出現明顯的抵觸“課業負擔”的行為。
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事先要認真考慮,抓住每一個重點知識來選擇需要布置作業的內容與多少。使學生認真做,仔細體會,從作業中感受知識的樂趣,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