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亮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名基層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需大膽努力創設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觀察聯想、大膽猜測、交流反思,讓新課程理念在活動中碰出創新的火花。
關鍵詞:聯想;猜想;交流發思;情境 ;創新火花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01-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習和實踐新課標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創設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觀察聯想、大膽猜測、交流反思,讓新課程理念在活動中碰出創新的火花。
一、激發聯想,閃現創新火花
聯想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在解題中激發學生展開聯想,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思維興趣,從而克服思維的保守和呆板。
在數學兩步分數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一堆白菜40千克,吃了5/8,還剩幾千克?我首先出示準備題:一堆白菜吃了5/8,,這句話中的“5/8”以誰為單位“1”?看到這句話,你還會想到什么?有的學生想到吃了多少千克,有的學生聯想到還剩3/8,有的學生聯想到還剩多少千克。這樣,就很自然地過渡到要學的兩步分數應用題,為解答兩步分數應用題提供了方便。學生在展開聯想的同時,創新思維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誘發猜想,使創新火花得到引燃
著名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猜想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活動過程,學生在教師的誘發下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就會產生深入探究的欲望,為進一步展開探究活動打下基礎。
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我讓學生猜想“能被4,6,9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生的猜想有:(1)個位上是0或4的數能被4整除;(2)個位上是3或6的數能被6整除;(3)這個數的每個數之和能被9整除,這個數就能被9整除。可見,老師在教學中利用猜想,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又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先出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引導學生通過度量,剪拼其兩個銳角的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180°.通過這一操作活動,我引導學生猜一猜,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猜想結果,情緒高漲,思維激活,他們根據各自的猜想進行驗證結果是否準確時,創新的火花在數學活動中引燃。
三、標新立異,迸出創新火花
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誘導,經常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經常誘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鼓勵學生一題多解,變更解題方法的意識,敢于打破常規,勇于標新立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拓新的思維。比如在數學中求:求方程5a+11b=1的整數解,學生想出了多種解答方法。下面舉出兩種。
法一:方法一,整除法:
解:x= = = -2b (1) 設: =k(k是整數),則有b=1-5k (2)
把(2)代入(1)得b=k-2(1-5k)=11k-2 a=11k-2
∴原方程所有的整數解是(k是整數)=1-5k
解法二:方法二,公式法:
設ax+by=c有整數解 則通解是 (x0,y0可用觀察法)
以上的解法得出后,學生還通過比較,認為解法二是較簡便捷的方法,突出了學生對整除法和公式法的理解,并能用較簡便捷的方法來靈活解題。先前學習得來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后繼的學習行為、計算技巧的形成。這樣就很好掌握并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四、交流發思,爆發創新火花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創新的主要途徑。如何在課堂練習中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在一節綜合復習課中,我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交流和反思中理解、體驗,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
如:甲乙兩城相距280千米,一輛貨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50千米,一輛摩托從乙城開往甲城,每小時30千米,兩車在上午:9時同時在兩地相對開出, ?
問題1:兩車各行幾小時相遇?
280÷(50+30)﹦3.5(小時)
問題2:兩車在下午幾時相遇?
9﹢280÷(50+30)-12﹦0.5(小時)
問題3:兩車開出2小時后,相遇多少千米?
280-(50+30)×2=120(千米)
問題4:5小時后,兩車相遇多少千米?
50×5+30×5-280=120(千米)
問題5:兩車相遇時各行多少千米?
貨車:50×﹝280÷(50+30)﹞=175(千米)
摩托:280-175=105(千米)
問題6:兩車相遇時各離目的地還有多少千米?
貨車:280÷(1+3/5)=175(千米)
摩托:280-175=105(千米)
此外,在教學中,還應了解中學數學思維的特點,要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處理好思維訓練與正常教學活動的關系,注重師生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從好奇到躍躍欲試,再借助分析、比較、推理等思維活動,學生的創新火花定會在教學活動中連連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