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防控禽流感疫情,上海市實施季節性關閉活雞交易,同時推進冷鮮雞生產經營,以滿足市民食用活禽的需求。為規范冷鮮雞的生產經營行為,上海市2013 年下半年緊急啟動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冷鮮雞生產經營衛生規范》的立項。這是國內首個覆蓋檢疫、屠宰、冷卻、包裝、貯存、運輸、檢驗、銷售等全過程的冷鮮雞食品安全標準,對冷鮮雞的溫度、保質期限、消毒、包裝等做出具體規定。該標準于2014 年4 月1 日起實施。
標準指出,冷鮮雞是指檢疫后的活雞屠宰后迅速冷卻,使雞胴體中心溫度在1 小時內降至0℃~ 4℃,然后進行分割、修整、包裝,并在后續的貯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 4℃范圍內的冷鮮雞肉。雞胴體指活雞屠宰、放血,去除羽毛、頭、爪和內臟后的整個軀體。
全程冷鏈
屠宰后迅速冷卻,使雞胴體中心溫度保持在0℃~ 4℃,并在后續的貯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 4℃。
生產企業衛生管理
廠區應設有待宰區、可疑病雞觀察區、隔離區、屠宰間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車間應設有專門的待宰、屠宰、分割、加工、貯藏等車間;分割車間溫度保持在12℃以下,濕度為75% ~ 84%; 貯藏的冷庫溫度保持在4 ℃以下并配有自動控溫裝置。
宰前檢疫、宰后檢驗
每批活雞必須有檢疫合格證、用藥記錄、獸藥殘檢測報告,對于無檢疫合格證、用藥記錄的,獸藥殘檢不合格的, 拒收。并要求宰前停藥時間≥ 10 天、停食時間≥ 12 小時,宰前3 小時停止飲水。
宰后檢驗應具有獸醫資質的檢疫專門人員,并持證上崗。對雞胴體逐只進行檢查,感觀檢查包括胴體、體腔和內臟,胴體表面無可見的病斑、無腸道內容污染物。
宰后消毒處理
宰殺后及胴體在冷卻時,適用低濃度食品級消毒劑進行消毒。標準推薦以次氯酸鈉為消毒劑,消毒時間不低于30 分鐘,但不超過1 小時。
冷鮮雞胴體應獨立密封包裝
每批包裝材料應有合格證明,每半年至少提供一次檢測報告,每年至少一次微生物抽檢,細菌總數每平方厘米<100 個,致病菌不得檢出。
產品檢驗檢疫
標準要求冷鮮雞屠宰加工廠設立檢驗室,配備有關理化、微生物和感官檢驗等設備,建立產品品質檢驗制度、檢驗設備管理制度等。
經營環節
建立冷鮮雞產品進貨查驗制度,查驗索取供應商提供的營業執照、合格證明及認證證書,并做好相應記錄。記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信息做了明確的規定。對于貨證不符的應拒收或單獨存放,并做好標識。
確定保質期限
企業應開展保質期試驗并在充分的科學依據和數據的基礎上,確定冷鮮雞的保質期限,最長保質期不得超過6 天。
標準提出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