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卓瑪
摘 要: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互助形式,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促進自己以及他人學習。是當代主流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和模式,并對合作小組的組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的設定、合作學習的評價、注意事項等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合作;交流;目標;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96-01
一、引言
長期以來,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信息交流為主,缺乏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種教學體系注重學生接受、記憶、模仿學習,忽視學生之間合作互動在教學和學生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制約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往往使學生失去學英語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引進一種能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學生全面開展語言實際活動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
二、概念和特點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團隊學習”或“分享學習”,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指導學生相互間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學會學習,尤其是創造性人格和創造性學習生成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有以下特點:
1、主體性
主體性是主體在主客體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本質屬性,馬克思說:“主體性是人的最本質屬性”。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很多專家以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來概括主體性。
2、合作性
現代教育論證明,成功的教與成功的學需要師生、生生心心相印的思維撞擊,只有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新型師生、生生關系,才能獲得成功的教學。“合作學習模式”正是基于這一理論,建立起自由選擇的教學情境,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同進行創造勞動的樂園,在這個樂園里獲得成功的教學。
3、獨立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4、創造性
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活動經驗知識積累,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師生、生生間的合作學習,可以發揮個體和集體的思維優勢,并從中養成科學的創造思維方式,培養自我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
三、基本模式
合作模式是以師生、生生合作交流活動為中心的創新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意指在創設的語境中,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組與小組的交流,強化人與人的交往,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境中合作學習,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創造。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合作教學模式可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設境導學——預習交流——展示點評——鞏固訓練
1、設境導學
語言離不開情境,語言也只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才有意義,才會形象生動,也才會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放畫面,將課堂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感受到身臨其境。也可以從復習已學知識開始,讓學生產生聯想,預知將要學習的新內容,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盡快地投入到語境之中,更好地領會新課內容;此外,還可以用教態導入的方式。
2、預習交流
交流是促進知識正遷移的一個環節。合作對話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是合作的重要體現。預習交流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探討本節課的要的及難點。教師事先準備好講學稿,為學生提供預習交流的指導材料,使學生的預習有方向,有目標。同時也提供了學生下節課要展示的內容。期間,教師主要對學生預習交流中出現的疑惑進行個別解答。為下面學生的展示做好鋪墊。
3、展示點評
展示是在交流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分組展示。教師在學生展示前分好任務,安排每個小組不同的任務,由小組長安排組員上臺展示。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作裁判。每次學生展示后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書寫獎。當發現學生遇到知識障礙或達不到目標所需求時,教師及時給予幫助,矯正學生在語言操練中出現的一些語法錯誤,同時要注意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鞏固練習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有目的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了使學生在語意的理解上、語意的流暢上和語感的表現上或者在語言知識及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方面或得成功,就必須進行鞏固性練習。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9-31.
[2]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8.
[3] 張山.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改革通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7-24.
[4 ] 李建平.黃萍.實施英語情感教學,培訓中學生應用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