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煉
摘 要:初中幾何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轉折點,幾何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在接觸幾何課程的過程中不掉隊,是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那么在初中幾何教學過程中如何以多法并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形結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等,都是解決學生們初涉幾何課程不掉隊的較好方法。
關鍵詞:初中;幾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64-01
初中幾何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轉折點,幾何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在接觸幾何課程的過程中不掉隊,是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那么在初中幾何教學過程中如何以多法并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形結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等,都是解決學生們初涉幾何課程不掉隊的較好方法。這里結合自己在幾年的幾何教學,談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數形結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幾何課程有它的特點,那就是始終和圖形分不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視圖和作圖的能力,這也是學好幾何課程的基本技能和重要手段。
學生過去雖然已接觸到一些幾何圖形,但他們對這些幾何知識只是初步的了解,只會計算常見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等,也就是說他們只習慣于基本程式的計算,只滿足于計算所得的結果,未能對幾何概念理解掌握,以及算理具體運用。對解題結果是一個圖形或形狀以至位置關系的確定很不習慣,甚至疑惑不解。因此,我們應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從對數的學習研究過渡到對形的學習研究。從數值計算過渡到對幾何圖形的量一量,畫一畫,以至幾何圖形的分解、組合,或形狀、位置、大小關系的確定,從代數語言過渡到幾何語言,從計算過渡到推理,做到“論證一定有根據”,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法適應幾何科目學習的需要。
學會視圖不僅僅要引導學生會普通視圖,還要引導學生用平移、對稱、旋轉的方法去觀察、分析圖形。通過這種訓練,既能讓學生熟悉相關公理、定義、定理,還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的角度和分析圖形的能力,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同時也培養學生在圖形上標明已知條件的習慣。
學會作圖過程不僅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認知圖形的性質,甚至在直覺上都能引導學生找到視圖的重點,所以規范作圖在初中幾何教學過程中也要重點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須要做到:學生學什么內容作什么圖。畫圖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領會圖形的幾何語言表述法,畫圖技巧,常用方法以及考慮美感等。
二、多法并舉,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的幾何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數學課程的轉折點,學習過程中對幾何課程的好惡,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好每門課程的法寶之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成為學好幾何課程的首要條件巧設導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幾何課程新授課也一樣,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導語的巧妙設計,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極大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堂伊始就使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精心設疑設疑同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備課準備中精心設疑,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設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為例,設置疑問"當兩個三角形有兩個角對應相等時,這兩個三角形會不會相似"?
讓學生思考并分別量出兩個三角形的角的度數和邊長,求出對應邊的比值,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尋找答案,體驗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的喜悅.這種方法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更受學生歡迎,效果也會明顯提升,能較充分地利用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對該門學科的濃厚興趣。
創設一些生動活潑、能主動求知的幾何學習情景,讓他們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幾何與人類社會及自然界的密切聯系,了解幾何課程的應用價值,增加對幾何課程的理解和應用幾何課程解決問題的信心。
三、重視幾何基本概念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好幾何概念。
幾何概念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既不加定義,也不給予解釋的概念,如“延長…… ”, “在……之上”等等。這類概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次重復,使學生通過潛移默化學會使用,并能正確表達和應用于畫圖。第二類是有所定義,但涉及內容較少的概念,如“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同位角”“多邊形”等,這類概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掌握這些概念的實質,既知道是如何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來,又能夠靈活運用。第三類是有準確的定義,涉及內容較多,而且還具有判定作用或性質作用的概念。
四、注重文字語言與數學符號間的相互轉化。
幾何教學中有三種不同形式的語言,即圖形語言、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三種語言在幾何中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圖形語言形象、直觀,能幫助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文字語言對圖形本身和圖形中所蘊含關系能予以精確的描述和解釋,對幾何中的定義、公理、定理、命題等內容均能精確地表達;符號語言是對文字語言的簡化和抽象,具有更強的抽象性,是邏輯推理必備的能力基礎,也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幾何定義、公理、定理、命題等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培養學生文字語言符號化的意識,訓練學生文字語言符號化的能力。例如,講到“垂直”的概念時,要對照幾何圖形,讓學生會用“AB⊥CD,垂足為O”表示直線AB與CD的垂直關系,會用“a∥ b”表示兩條直線a、b相互平行。另外,一些圖形也要會符號化表示,如三角形ABC表示為“ △ABC”,平行四邊形ABCD表示為“ ABCD”,以O為圓心的圓表示為“⊙O”等等,同時遇到符號化的幾何語言也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學會用精確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幾何圖形,使文字語言符號化,培養學生將形象思維變成抽象思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