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華
摘 要:傳統的課堂教學較多地強調教師傳授知識,強調學生間接經驗的獲得,是教師“要我學”,而不是學生“我要學”,這樣的課堂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如何在課堂中探究,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是從“讓學生在課堂中多提問”這一角度來論述如何解決這一課題的。
關鍵詞:問題;探究;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93-01
前言
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一節好課的標準是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如何引發學生的思考呢?如何讓學生在探究中成長起來呢?
一、為什么提出要“讓學生在問題中成長”
1、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上,教師大多希望學生問題越上越少,最后以沒有問題下課為滿足.教師的這種“去問題化”教學,看似沒有問題,實際上蘊藏著很大的問題.因為它給學生形成了一個極強的心理定勢,這就是教師怎樣教,自己就怎樣學.造成學生普遍養成不想提問題、不會提問題的習慣,這是當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大隱患。
2、讓學生在問題中成長的意義
(1)促進學生主體性成長
主體性教育,是指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健康發展,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在主體性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要是起“引導”、“導向”、“指導”的作用.教學要獲得成功,學生要學有成效,必須做到讓學生帶著一種積極、活躍的情緒來學習,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渴望去獲得新知識,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要運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將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來,做到“引人入勝”.如,筆者在高中物理“運動的描述”這一章教學中,筆者以“用手能抓飛行的子彈嗎?”的問題設計發起課堂討論,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心理,從而讓學生更輕松的了解“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的相關知識。
二、怎樣讓學生多提問
1、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良好的提問氣氛
許多學生有問題,卻從不主動向教師提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的害羞心理,怕受到批評或嘲笑。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將提問進行下去.教學中具體要做到: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太合理時,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與敢于提問的行為;對于學生由于不善言辭或思考不透而語無倫次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繼續提問,并給予耐心的解答;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錯或者是已經講過時,教師不能嘲笑、批評,保護他們提問的積極性。
2、教師應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激勵學生質疑
教師應做到“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些方法包括:①因果質疑法.每個學生見到一個現象,都要想一想原因,要知道“是什么”,解習題時,不能僅僅滿足于獲得一個正確的結果,更應了解解題的過程、思路、方法等.②比較質疑法.通過比較相互關聯或相類似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當其軌道半徑增大時,其線速度、周期、動能、引力勢能如何變化?一個氫原子的核外電子繞核運動,當其從低軌道往高軌道躍遷時,它繞核運動的線速度、周期、動能、引力勢能如何變化?③逆向質疑法.正面的問題,反過來問又會怎樣呢?,通過奧斯特實驗知道“電能生磁”后,進而想到一個反向的問題——“磁能生電”嗎?如果可以,又需要怎樣的條件呢?
3、教師應把握提問的藝術
課堂教學提問藝術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教學提問具有增進師生交流、集中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提供教學反饋信息等教育功能.課堂教學提問一要注意“問什么”,即要精心設計將要提出的問題;二要注意“問誰”,即要考慮提問對象;三要注意“怎么問”,即要講究提問的方法與技術、藝術。
三、應注意克服的幾個問題
1、克服“滿堂問”
讓學生多問問題,并非意味著一堂課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有時只需那么一兩個問題就足以讓學生思考一堂課了.當前的課堂盛行一種“滿堂問”式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連續提問:是非問、選擇問、填空問、或者自問自答.學生則習慣性地舉手,或倉促回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或做簡單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補充講解,再提出問題……這種“滿堂問”的教學,表面上看學生似乎是在主動學習,但實質上還是采取一方強制灌輸、一方消極接受的方式,仍然不利于生動活潑課堂的形成。
2、克服懼怕被學生“問住”的心理
在課堂上往往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教師普遍有一種擔心:如果在課堂上被學生的問題“問住”了,怎么辦?怕自己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有威望.其實被學生“問住”了并不可怕。
總之,讓學生在體驗和思考的過程中,在感悟和認知的沖突中,主動去發現、構建新知識,比教師生硬地傳授知識更適合課堂.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教給學生各種尋找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學會用疑問的眼光來觀察身邊的生活,用“問題意識”的頭腦去思考和分析周圍的一切。
參考文獻:
[1] 況晨光.教師應強化問題教學意識.中國教師,2006(2).
[2] 轉引自馬雪萍.談“問題情境”與探究意識的培養.中學物理,2005(8).
[3] 李志宏.主體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