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通過近幾年的觀察和教學實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轉變教學觀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習慣;轉變評價方式,設計不同作業。
關鍵詞:教學方式;課堂效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38-01
教學不只是教師對課程的執行與傳遞,更是課程的創新與開發,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如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在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稱,乃為善教也。”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課程的本質,課程的本質是一種活動、交往、溝通與合作,是人的各種自主性活動的總和。我們經常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給學生把知識掰開揉碎,細細地灌下去,學生不用思考就能明白,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對上課沒興趣,不愿動腦思考,降低了課堂效率。為了能出好成績,只能用勤能補拙這一招,大量布置家庭作業,致使學生受累,老師疲憊。學校流行這樣一句話“抄抄抄,老師的法寶。”學生負擔重,教師也不輕松。要改變這種現狀,使教師上課輕松,學生學習快樂,就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一、轉變教學觀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新課改中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講到底,學生靜聽就好,而要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傳授”向重“指導”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變懶”,能少講盡量少講,能不講的盡量不講。古人有句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學生對一個問題,想了以后而得不到答案時,你去給輕輕點撥一下,比直接灌輸效果要好得多,記憶當然也就深刻得多。另外,要努力地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樂意參與進來,愿意去學習,愿意去思考。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主性、主動性,更深地認識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從而體驗到學習的責任和樂趣,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習慣
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性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性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先將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有結果了,再適時地表揚,慢慢地設置一些稍微有難度的問題,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有些理解不了的,再適時地指點,學生茅塞頓開,不但記憶深刻,學習興趣也更濃。還可以在一些課文的學習中引用新的模式來組織教學,上課時讓學生自己來提問,想一想面對一篇文章,哪里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開始學生可能有點茫然,不知道怎么提問,可以用一個“問題在哪”的圖式來引導學生自己提問,再用心讀課文,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小組交流討論,最后全班交流。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探究性學習習慣也培養了起來。如:在教學《有的人》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豐富,從課題上的“為什么叫‘有的人,為何不直接叫‘紀念魯迅有感”?從字詞上提出“第一段里有兩個‘死,兩個‘活,這意思都一樣嗎?”句子上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馬”,“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段落上,第一段與后邊幾段是什么關系等等問題。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己讀書,聯系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同學們基本就能理解課文了,我只是將個別含義深刻的句子做了些引導,將“對比”,“反襯”這樣的學生沒太接觸到的術語說了出來。這樣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學生理解透徹,也有利于課文背誦。
三、轉變評價方式,設計不同作業
以往我們在教學中,總是以成績來定學生的好與不好,使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排斥學習,行成惡性循環。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你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有些孩子學習好,有些孩子勞動好,有些孩子在文藝方面表現突出。所以我們不能一刀切,誤認為只有學習好的才是好學生。對于不同孩子要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只要有進步就好。在作業上,也要進行梯次式管理,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布置一些最基本的作業;中等生作業可以稍微帶點難度;優等生就可以布置一些彈性較大,個人發揮較多的作業,多向課外延伸。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給自己布置一些課外作業,比如:看一本書,寫一寫讀后感:畫一幅畫,題一首小詩;抄一抄課文里的好句子……也可以小組商量,相互布置適量的作業,最主要是學生要感興趣。在作業的評改上,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嘗試:一方面,在批改作業時,選擇對話式的批改用語,把作業評改當作與學生談話,進行心靈的溝通。如我們班里有位學生是學校老師公認的讓人頭痛、打架、搗亂、吊兒郎當的孩子。我在批改他的作業時,發現雖然他字寫得不好,但作文思路新穎巧妙,我給他寫了這樣的評語:“雖然從外表上看你表現得不好,但我覺得,你能寫出這樣的習作,說出這樣的話來,說明你是一個很聰明,很會觀察的孩子,相信你自己!你很棒!努力!我會一直看著你!”作業發下去后.我發現他看我的眼神變了,不再那么充滿挑釁,不再那么吊兒郎當。另一方面,在平時的授課中,我讓學生們自己互評互改,學生們都很珍惜當老師的機會,改得很認真。在相互評改的過程中,不但加強了同學們使用修改符號的能力,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也讓同學們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我還讓學生們在自己改過的作文后面簽名,收上來看的時候,表揚一些給別人改得好的同學,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