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琳
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應該改變教師占據課堂主導權和主動權的現狀,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消極被動。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來說,這種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采取的是“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對于學習任務本來就很重的高中生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必須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
一、將新課程改革運用到高中政治課堂的導入環節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會自主積極地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將這一理念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而在高中政治課堂里貫徹這一教學理念,就必須從新課導入這一環節入手,從一開始就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必須認識到,成功的新課導入是后面的教學環節有效展開的基礎。
新課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材料導入,比如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個小故事;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還可以以當下的熱點時事或者實際生活為切入點進行導入等等。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在第一時間激發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選擇最為合適的導入方法。
比如在講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小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以以“天價”來導入,比如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天價書包”。
教師:今天上課之前,我想讓同學們先回憶一下初中的時候,你們的書包大概是什么價位的?
學生回答:略
教師:如果有一個書包,很好看,但是價值上千元,你們會買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其實老師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最近看到一條新聞,說的是成都的天價書包,價格高達3830元,每個月卻可以賣掉十個,對此同學們怎么看?
學生簡單的發表看法后引入新課。
這種導入方法通過設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并結合了當下的時事新聞,可以很快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是高中政治課堂成功導入的范例。
二、新課程改革運用到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環節
當然,僅僅有良好的導入是不夠的,因為教學環節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部分,高中政治教學也不例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的講授,讓學生劃出需要背誦的重點句、段,分析課本里的練習和材料等,這樣的方式顯然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即使有良好的導入為開端,在后續的講課中學生也很容易漸漸失去興趣、分散注意力。
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要以引導為主,認清自己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必須做到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
現在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小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讓學生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可以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京劇、旗袍、漢服、陶瓷、故宮、傳統節日等入手,對比介紹西方的戲劇、服飾、教堂、宮殿、狂歡節、萬圣節等,目的不在于讓學生記住這些風土人情,而是讓學生看到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讓學生直觀理解世界文化是多樣的,我們不僅要承認和接納這種多樣性,還要學會尊重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差異,樹立起正確的文化觀。
三、課程改革運用到高中政治課堂的鞏固環節
課堂鞏固實際上是一節課的收尾環節,在這一環節里,教師要做的不是單純整理出這節課的內容大綱,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和總結,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直觀和深刻地知道自己在這節課里學到了哪些知識、各知識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哪些部分理解得還不夠到位以便及時補漏等等,教師在其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地點播和矯正。
有效的收尾是學生有效記住知識、全面系統的掌握知識的關鍵環節,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讓學生形成歸納總結的好方法和好習慣。
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多變的價格》這一課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列出知識框架表,以幫助學生梳理好概念之間的關系,更好的理解供求關系和價值對價格的影響和決定作用:
總結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對于解決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其提出的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應該被教師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導入、教學和鞏固環節中,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脫離“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的重壓,真正實現自主的學習、有效的學習、輕松的學習,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