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信息技術課就是無任務的打字課、上網課,放任自由的游戲課、聊天課”。教師的任務就是開機房,實踐課中也往往見不到教案,沒有明確的任務……這是許多人對信息課的誤解。其實,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頻繁更新的學科。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其教材也在不斷更新。2005年起,技術(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納入江蘇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科目。這些無不對信息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式新挑戰,信息技術教師必須用“心”鉆研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應用“無”模式教學,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無模式中有模式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絕對化,以一種教學方法作為惟一不變的教學方法的傾向是難以成功的。“無模式教學”應該是“無教學模式”勝“有教學模式”。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與可能,靈活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正如武學大師那樣,要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必要的條件是讓自己擁有足夠的戰斗力。兵法上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勝敗的關鍵首先在于“道”的高低,亦即認知的準確度與深度;其次在于“術”的籌劃,指的是處事的方法是否得當。能夠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采取合適的策略以應對,在我看來,就基本可被視為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學武功的初期是要記住一些套路,以達到鍛煉、練習、標準姿勢等目的。信息技術教師為了達到最終“無招”,無論是情景——陶冶式教學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法、小組協作學習式教學法,還是傳統的講授法、演示——練習法,等等,都要潛心研究,用心體會它們之間的差異,這是“術”與“道”積累的必經過程。所謂“有招”、“無招”只是層次上的差別,要想達到“無教學模式”的境界,必需有大量的經驗與方法的積累,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見招拆招”。
比如,在教完學生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的Word教學后,本應該接著教學生Excel電子表格的學習,但我看到學生對小報制作很感興趣,而且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又對網絡那么癡迷,于是我就問大家“大家是不是很想上網啊?”學生自然是欣然向往,我又說“看到那么迷人的網站,漂亮的網頁,有沒有動手制作的愿望呢?”“你們前兩節課,word學習得很好,后面幾節課,我們就學習網頁制作吧!”學生學得都很認真。面對我隨時調整的上課內容,我認為收獲是不一樣的,在網頁制作過程中,我讓學生加入了電子表格的成績統計,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了電子表格的學習,我想這樣他們對知識的接受是自然而然,不會再感覺到課堂枯燥無味了吧。
其實,無模式本身就是創新,信息技術課程是新型學科,自然也就沒有一套計算機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可根據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硬件配置和軟件配置情況,不斷地調整教學模式,這就對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有無之間巧用心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把無模式教學運用得游刃有余,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用心鉆研,處處做一個有心人。教學需要有上進心,更要有責任心與愛心。
由于我們的學科沒有考試的壓力,通常是上完課就各走各的,不需要把學生抓來補課,也不需去班級催學生交作業,和學生單獨談話的機會就少了;另一方面,由于我們的課時相對較少,但所教的學生很多,以至于很長時間還有好多學生都叫不出名宇來。無形之中,我們和學生的距離就相對遠一些,我們的教學工作就不是那么順利了,這就需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有一顆愛生之心。教師的愛心體現在一句溫暖的話語里、一個親切的笑容中、一個簡單的動作上、一個贊許的目光里……因為有了愛生之心,我們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隨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對我們做好平時課堂教學工作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我在教學中力爭抓住一切機會,盡最大努力,以最大的愛心呵護學生,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生動、精彩的網絡課堂吸引學生,做一個學生歡迎、社會滿意的教師。記得有一次信息課上,我在前面講解示范,下面的一個學生利用極域發來這樣一句話“老師,你真xxx的啰嗦”,我看到這句話時,腦袋是嗡的一聲,但我隨即冷靜下來,只是點到這個同學的名字,問他:“王**,是你發來的?”他站起來,同時低下了頭說“老師,我不是故意的,我……”我知道,我如果將這事當堂課處理,或將之交給班主任,能解我的怨氣,但打不開學生的心門。我思索了一下,微笑著對他說:“老師相信你!”讓他坐下了。到了星期五的晚上,我剛上QQ,發現一個陌生的QQ發來信息“老師,對不起,我錯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是打錯了”,看到這條信息,我的心釋然了。不管他是否真的是打錯了,事過一周仍能想到這事并向老師道歉,說明他是有誠意的,今后他不會再亂發這樣的信息了吧。果然我發現在校園里又多了一個向我問候“老師好!”的學生。
其實,所謂“無”“心”插柳即是無固定模式與方法,大膽利用網絡環境見招拆招,用愛心去愛你的學生、真心去教育學生,就能水到渠成“柳成蔭”!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