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長登
無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延伸方式為何種,語言教育都不能與文化教學分開,也不可以通過語言教育來代替文化交際。現在初中英語教學方式將運用文化交際知識滲透進英語能力的拓展之中,外語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同時將文化傳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本次研究得出,將文化交際內容滲透進英語教學中,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由原來的傳授知識者變為現在的組織者,將更多的自主權放在學生的手中,充分調動學生自身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一、初中英語課堂的現狀
外國語言的學習在于將記憶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者在對英語知識的認知中,領悟人生哲理與成長經驗。英語是門涉獵知識廣泛的學科,學好這門語言不容易。在掌握大量的知識后,要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才能學以致用。英語學科具有大量的單詞、語法知識、句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而且英語與漢語存在很大差異性,對于印歐體系的英語與屬于漢藏語系的漢語來說,無論從發音、語調、詞匯等方面都具有巨大差異,從英語的朗讀上僅從字母組成便可,漢語是表意文字,可以從字面上讀懂字的意思。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和思考模式之間進行轉換。
早在建國初期,英語便作為一門學科融入教學當中。我國的英語教學方式主要以語法翻譯為主,重視對詞匯、語法知識的掌握。英語文化交際方式可以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教師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標理念的深入,教學觀念也在改變,學校老師開始關注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但現在的初中高年級的學習任務緊張,對于在課程中出現的文化知識,老師會采取避重就輕的原則,而這樣會忽略向學生滲透英語的知識文化。不斷地積累西方文化可以,培養出學生的英語語感,感受英語的語言氛圍。
二、初中英語課堂中跨文化交際的特點
跨文化交際是指,應對在不同背景下的人們交際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產生的學科。因其不同學科具有的不同問題,它的理論建立在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的基礎上。教育的文化差異,迫使我們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無論這種交往在人們主觀意識上是否喜歡,但這種交往方式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愈加的頻繁。將英語課堂中融入跨文化交流模式,可以帶動教師的角色轉變。學生根據教材所提示的知識線索摸索出關于學習和會話的交流方式。教師針對零起點的學習者制定的教學思路,應通過跨文化交流模式的啟動,將生活中的情景賦予教材之中,更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學生可以根據教材所覆蓋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分析,提出自己對文化交際的理解。語言學習架構在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上,人們愈發地意識到通過交換語言信息、傳播文化,對自身國家的發展能夠帶來益處。因此中國在進行初中英語新課標改革中,側重點更多地放在英語交流能力上。
三、初中英語課堂中跨文化交際的滲透
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觀點出發,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下,對不同的文化起著不同的影響。在以前經濟不發達的社會中,文化與環境也是息息相關,通過歷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跟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
1.東西方文化差異性
中國的文化主要圍繞儒家思想,與人相處的核心在于“仁”。儒家思想作為中國的哲學思想,本身是對人的行事作風和人生理想的約束。“禮儀之邦”的中國民族一直傳承著“禮”的社會行為規范,人民崇尚安全穩定的社會制度,傳承儒家思想。
而西方的文化發源地是希臘,因其海洋國家的特殊性,最早發展的是商業經濟,摒棄氏族社會的血緣體制,完善人人平等的社會體系。來自海洋深處的西方文化,蘊含著海洋氣息,因其自身向往“求變、好奇”的創新精神,創造出“利己、注重隱私、平等、獨立”當交往原則。在《希臘羅馬神話》中可以看出,人與神之間的權利均等,眾神身上皆有弱點,但人類英雄卻日趨完美。
2.利用傳統文化兼容東西方文化
在英美人夸耀中國人英語出色時,中國人會秉著謙虛態度說,“My English is just so so.”而這并不是英美人覺得得體的答案,應該用“THANKS”回答更為合適。而當外國友人問及中國傳統國學的內容時,無論英語水平多高,也很難表達自己的見解。中國文化內涵因地域不同很難立足于文化交流中,但是在教學中只是一味的滲透西方的文化,會使西方的文化侵略學生的思想,削弱漢語的魅力。跨文化交際的關鍵是雙方的傳播方式,既要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壯大祖國,還要保持中國文化的不流失。對于正在學習英語文化的學生而言,通過英語更好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是學習英語的核心理念。祖國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為走向世界,向全球人民展現新時代的中國新勢力。教師在教學中,致力于將真實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形象展現給世界各國。
為促進雙邊貿易,首先要真切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然后運用外語將中國正面積極的形象推廣到世界。英語老師在備課時,應該幫助學生構建出“東西方文化兼容”的思想觀念。中國文化容易迷失在跨文化交際中,其原因在于語言輸入材料中的相關材料太少導致的。初中階段掌握的知識點主要圍繞著英語詞匯、語法等方面進行的,在英語實踐教學中,成績是評定教師等級、效績工資的依據,而升學考試是學生學習方向的指標,教學目的也改為應付考試。英語教學的思維模式變為只是看重升學率、答題技巧,從而忽略了英語學習的初衷。
結語
初中英語中“文化滲透”的教學形式用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中外文化差異性的對比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加深對英語的熱愛。“跨文化交流”教學模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對傳統文化認識同時,學會通過英語傳播自身的文化內涵,拓寬視野和世界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八灘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