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


圖書是集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的商品。它對社會的進步,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作用來源于圖書質量,圖書質量的好壞是決定出版社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短平快的閱讀時代里,只有是得到讀者的認可,才能贏得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因此,出版社應視圖書質量為生命之源、立社之本。圖書質量包括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內在質量主要包括選題質量、編校質量等;外在質量包括印刷質量和裝幀設計質量等。因此,圖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編輯、出版、印刷等各環節協調一致,共同努力。
編輯的能力決定圖書質量內在因素
圖書的內在質量是指圖書的內容,作者和編輯是圖書內在質量的兩大根本保證。前者采取個體的方式,依托個人的知識、想象和思維進行精神產品的創造,并以此來展示自我的思想觀點、學識水平和生活體驗等;后者則以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養,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書稿進行審選和加工處理。二者共同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對精神產品消費的需求。由此可見,圖書的內在質量凝聚著個性與社會的雙重特性。筆者認為造成圖書內在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表現以下幾方面。
第一,選題質量。選題質量是影響圖書質量的首要因素之一。選題是出版好書的先決條件,有了高水平的選題,才有出版精品圖書的可能。水平很低、質量很差的選題,即使編輯“含辛茹苦”,恐怕也很難編輯出優秀的圖書。以計算機、攝影等科技圖書為例,選題同質化的圖書非常多,大多存在的問題為:圖書內容平庸,甚至粗制濫造或文不對題;普及類圖書中大量的專業術語讓讀者產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的感覺;圖書語言晦澀難懂,常常圖文不搭。面對市場壓力競爭,相當多的圖書內容千篇一律,選題缺乏創新。筆者在調研過程中,曾發現市場上的交通行業教材,絕大部分講述的知識及大綱結構相似,甚至列舉的實例都一模一樣。這樣的教材很難長期立足于市場,更不用談論其社會效益。
第二,審稿質量。審稿是對稿件進行審讀、評價,決定取舍,并對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議的活動。近年來,為了追求出版速度,有些出版社的部分書稿省去了審稿環節,實際上,這是編輯工作的決定性環節,是對書稿進行科學分析判斷的理性活動。只有審稿嚴格把關,圖書質量才有保障。筆者認為在審稿質量控制的人員使用中,二審人員的重要性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三審”程序中,二審是一個中間環節,一審多是責任編輯自審,而責任編輯對于自己的稿件往往自認為比較熟悉,無需多費心思,有時甚至為了少給自己找麻煩,有了問題也常常避重就輕;而三審多是出版社分管總編執行,由于要簽發大量稿件或忙于其他事務,大多依二審意見。因此,二審人員的審稿態度對稿件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編校質量。編輯加工是提高圖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圖書質量的根本保證。目前,科技圖書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編校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內容表達上邏輯錯誤和語法錯誤;全書的結構模式和體例不盡一致;專業技術術語前后不統一;非法定計量單位比比皆是,物理量單位及符號使用不規范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出版業定義的重新詮釋,編輯隊伍的穩定性與以前相較出現了很大變化。編輯是一種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實際上也是一種經驗積累性很強的工作。因此,一支穩定的隊伍,特別是強有力的中青年編校隊伍對出版社的發展至關重要。
時代審美變化,靠什么贏得讀者?
圖書的外在質量是指圖書的外觀,它是相對具體的有形的東西。圖書的外在質量是由出版社和承印工廠協同生產的物質產品的結果。其生產過程具有手工加機械化作業的特點。好的外觀能更好地表現圖書內容,對圖書內容的表達起促進作用;相反,不好的外觀不能很好的表達圖書內容,對圖書內容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購買圖書已不僅僅只注重圖書內容的好壞了,從某種意義上激發讀者買書欲望,相當程度取決于圖書做得漂不漂亮,即圖書的印刷質量和裝幀設計也成為他們衡量圖書好壞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高質量的印刷和設計水平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最終會成為購買行為的決定性因素。筆者認為圖書外在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刷質量。印刷作為大眾化的書刊復制與生產手段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存儲、復制、傳遞的手段越來越多,但印刷作為最基本的書刊復制手段,在其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還存在標準不高,質量不精等粗制濫造的現象,如有的印刷油墨不均;有的圖書缺頁少段;有的圖例不全,等這些細節都是衡量圖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些工作環節看似與編輯關聯不大,但是為使圖書印裝質量達到要求,編輯應選擇定點印刷廠并對其進行認真考察,針對不同印制質量要求選擇不同的印刷企業。
第二,打樣質量。出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印刷品質量。軟片要保持前后密度一致,透明度好,無灰霧、劃痕、斑點和臟跡,版心要保持一致,誤差不超過±1mm。四色膠片必須檢查其規線及網線角度是否正確,圖像的正反是否正確。由于一些重印圖書或部分修改、修訂教材、教輔圖書出片時只是部分出片或改一帖四色片,重印時,片子密度或網線不一致,成書后整體看還行,但其中幾頁或幾帖印刷質量就不一樣,或深或淺,前后不一致。制版出片打樣后,由于又調整顏色重新出片,為節約成本不再打樣,造成印刷時或色序不準或無法把握正確的色樣而影響質量。特別是數碼打樣,由于制版公司在控制軟件、打樣紙及墨水使用不一,打印精度也有所差異,質量不盡相同,傳統印刷時追樣較難把握。
第三,裝幀設計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讀者的審美水平越來越高,對書籍的外觀要求也越來越高。出版社在進行選題策劃和書籍的出版策劃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考慮以何種裝幀方式將作品呈現給讀者,在圖書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對一本科技圖書來說,優秀的裝幀設計不僅有助于后期宣傳和銷售,更有助于讀者對圖書內容的閱讀和理解。鑒于科技類圖書的內容比較專業,讀者對象也多為專業技術工作者,它的裝幀設計要求與社科類圖書有所區別,要求更加準確、專業。因此,在科技類圖書裝幀設計環節中,僅憑設計人員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責任編輯在充分理解圖書內容和定位的基礎上,指導并配合設計人員,才能保證裝幀設計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
、
出版人的思考,圖書質量之重
在圖書市場化的今天,圖書質量的體系建設在的出版大事業中舉足輕重,任何一家能稱得上出版大鱷的機構,如果不是以高質量的圖書產品為拳頭,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腕兒”。要保證圖書質量,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控制品種數量和出版效率。在市場競爭中,出版工作要注重從品種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考慮增加新書的品種、加快出版速度、開拓新的領域,不宜過分追求新書品種的逐年增加和出版領域的逐步擴大。要實施精品戰略,要在優化選題、提高圖書質量上下工夫,通過提高再版率和重印率來擴大規模和效益。
第二,提高編輯素質。編輯工作是一項嚴肅而認真的文化職業,要求責任編輯應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要有認真踏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要不斷學習、總結、積累和提高。出版社要將培養和造就一支立志獻身出版事業、素質較高的編輯隊伍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但要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編輯人才,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制定并執行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
第三,形成圖書編校質量控制體系。出版社各工作環節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即確立質量競爭的意識,視質量為生命的理念。使各工作人員認識出版社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質量的競爭,只有出版高質量的圖書才能被讀者認可,出版社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
總之,圖書質量是出版社永恒的主題,出版社工作的所有環節、所有措施、所有努力,都應從提高出版物質量著眼。圖書的質量屬性要求我們出版工作者樹立和強化質量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把優質圖書呈現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