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芙蓉+++薛錕
[摘要] 隨著網絡的普及,廣大網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網絡中,并就共同關注的事件話題自由發表言論,由此產生了現代網絡輿論。當前,網絡輿論的影響日趨顯著,已經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同時又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文章探討了現代網絡輿論形成的一般過程,全面分析了網絡輿論的社會影響,為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輿論;形成途徑;影響
[作者簡介]郗芙蓉,薛錕,陜西科技大學。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系統化研究》(編號:ZXSZ10-07)子課題階段性成果。
隨著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輿論的社會影響日益顯著,已經引起了相關學界及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2012年的釣魚島與反日游行事件、倫敦奧運、毒膠囊與“皮鞋很忙”事件等一系列社會熱點話題中,網絡輿論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事件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隨著網絡輿論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產生的諸多影響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由于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實時性、個性化、超文本性以及交互性的特點,網絡輿論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應力爭從傳播學、輿論學等學科的角度探究現代網絡輿論的形成機制及其社會影響。為此,才能將網絡輿論引導至正確的方向,充分發揮網絡輿論的積極作用,同時盡量避免網絡輿論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網絡輿論作為一種新型輿論媒介,對現今社會的各方面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隨著社會信息的快速發展,網絡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工具,形成新型的傳播媒介,其傳播的作用及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傳統媒體,其產生的網絡輿論也超出了前人所賦予的概念和定義。
一、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
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現代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錯綜復雜。根據輿論學理論,“輿論的形成因不同的社會環境、公眾心理以及輿論客體的差異, 很難有一個標準化的形成公式”。對于現代網絡輿論,由于其特殊的復雜性,牽涉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更是沒有一個標準的形成模式。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束縛,公眾表達個人意愿的強烈程度等都對現代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產生一定影響。雖然網絡輿論是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但通過對一系列網絡熱點事件形成過程的仔細分析總結,我們發現現代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雖然復雜,但其實在一些特定因素的綜合下形成的,并非無規律可循。
1.網絡熱點的形成
形成網絡輿論的前提是要在網絡媒介上出現能引起人們共同關注的熱點事件或熱點話題。一般情況下,網絡熱點是隨著電視、報紙、雜志及廣播等傳統新聞傳播機構的集中報道和關注而產生的,但是隨著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一些非傳統媒介在網絡熱點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比如微博、BBS等新興媒介,在近幾年的網絡熱點事件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新聞媒體帶來一定壓力。此外,某些個人或組織為了取得個人利益,也會故意利用網絡傳播的特點,在網絡上制造網絡熱點事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網絡輿論的錯綜復雜性。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時間或話題能在網絡中發展形成熱點事件,必須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引起大眾的共同關注,并且使大眾對此事件或話題有盡可能高的表達個人意見的意愿。
2.輿論場的形成
當社會熱點、媒體熱點、意見領袖及個人熱點引起網絡民眾的普遍關注后,網絡民眾就會通過發布微博、更改狀態、互相評論轉發、發表日志、跟帖發帖的方式就熱點事件或話題提出個人的觀點,并同其他人展開相關的議論。通過網民經過Blog、BBS、微博等傳播方式對網絡熱點事件或話題的不斷擴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絡熱點并積極參與其中。隨著關注人數的不斷增長,人們討論的范圍隨之不斷擴寬,不同的個人意見及各個來源的信息相互整合在一起不斷影響著參與到討論當中的大眾,最終形成了輿論場。在輿論場的作用下,熱點事件或話題的傳播速度突飛猛進,大大加速了現代網絡輿論的形成。輿論場的形成對網絡熱點能否發展形成為網絡輿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意見軸心的形成
在各種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平臺上,電視、報紙、雜志等信息傳播媒體起著主要作用,但影響力較大的報紙、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發揮著“意見領袖”的作用。這些傳統媒體的報道與評論引導著大眾對輿論熱點的關注方向和態度。而在以博客、BBS、微博為代表的現代網絡新媒體的傳播中,專家學者、媒體人士、各業精英、論壇版主、資深網友以及公共知識分子等具體的人取代了傳統媒體中影響力比較大的報紙、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意見領袖”地位,引導著受眾的輿論方向和內容。在網絡傳播中,輿論在初期階段大多比較分散,大眾各執己見。這種情況下,“意見領袖”的專業判斷引導著受眾對輿論熱點的觀點態度,影響著輿論的走向。當事件或話題發展形成網絡熱點后,大眾對其積極相互討論,發表相關言論,在此過程中所謂“意見領袖”的觀點則在所有觀點中處于軸心的位置,影響著其他網民對網絡熱點的觀點。有些網民為了盡量使自己的意見與“意見領袖”的觀點保持一致,逐漸放棄了自己最初的觀點。最終,眾多的個人意見趨于一致,形成意見軸心。
二、網絡輿論的影響
目前,在近幾年的網絡熱點事件或話題中,網絡媒體均表現出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為廣大網民所認可。種種跡象表明網絡媒體像電視臺、報紙一樣,已經發揮著主流媒體的積極作用。網絡環境相對自由、視野廣闊,借助網絡的輿論監督作用有助于政府廉潔執政,推行政務公開,促進良好執政環境的形成。而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網絡輿論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是提前預知相關政策的影響情況。決策者可以將正在擬定中的政策通過網絡平臺提前告知群眾,然后積極收集群眾對該政策的意見,從而預知政策是否符合民意,并幫助決策者根據大眾意見,調整其中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部分,以使得相關政策得到更好的實施。
1.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
網絡輿論可以使廣大群眾的意見得到廣泛地收集,使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強有力的推動。由于網絡自身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在網絡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使用自己的話語權。網絡媒體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媒體,其信息傳播更加透明,信息的來源也更加廣泛,信息交互傳遞頻繁,反饋更加及時。網絡的自由開放性、互動性、隱蔽性等特點,使其成為人民群眾集體“發聲”的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廣大民眾敢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積極參與到自己關心的話題或事件的討論當中。這才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根據德國思想家尤金·哈馬貝斯的觀點,現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基于公共領域的平臺,在此領域平臺內理性占主導地位,“它是我們社會生活的一個公共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像公共意見這樣的事物能夠形成。”在互聯網出現之前,電視臺、報紙、廣播的傳統媒體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擔當者國家、社會和民眾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媒介,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網絡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言論空間。綜合來看,即使中國的大部分網民還存在一些諸如不夠成熟理性等問題,但人們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網絡輿論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門決策效率。在互聯網普及之前,相關政府部門主要是通過到各地走訪調研或者通過新聞媒體及信訪機構等方式了解民情。這些方式都是間接了解民情,并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扭曲,這使得相關部門不能掌握真實的民情。但得益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現在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借助于網絡輿論更加迅速直接地了解民意。根據民眾的需求和社會形勢,快速準確地制定相應的政策決策。政府部門也可以借助于網絡輿論了解政策的落實執行情況,及時收集群眾對政策的反饋信息,并根據群眾意見調整相關政策中不合理的部分。通過這種途徑,網絡輿論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決策者制定決策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2.網絡輿論的負面影響
如若不能積極引導網絡輿論,會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自由開放性,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在披露和發布政府管理信息方面的主動權。這迫使相關的政府部門不得不改變原有的信息發布方式,否則當群眾通過網絡媒體了解到事實真相之后對政府部門的信任度會大大降低,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其凝聚力。
網絡輿論的非理性傳播將影響社會穩定。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信息是非常方便的,可以匿名發布,因此利用網絡制造謠言、傳播謠言相當簡單。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或者組織,為了實現個人的一些目的,故意在網絡上散播謠言。然而,由于廣大網民的綜合素質差異較大,多數網民不夠成熟理性,可能會對謠言信以為真,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三、結語
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輿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由于網絡的復雜性,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錯綜復雜。因此,正確認識網絡輿論的形成機制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尤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網絡輿論,揚長避短,積極發揮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1] 譚偉. 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4(1).
[2] 劉建明,輿論傳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 饒瑤.“家樂福事件”中網絡輿論的形成機制[J].商業環境,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