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飛
【摘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抓住堅定理想信念這個根本,深刻認識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價值、現實價值和實踐價值。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價值是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及其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其現實價值在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其實踐價值在于把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融入中國夢、強軍夢。
【關鍵詞】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理論價值 現實價值 實踐價值
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在社會發展問題上,價值的終極本原只能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和勞動著的人類社會。
《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身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抓住堅定理想信念這個根本,從理論上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價值進行深刻認識,在實踐中堅定不移。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價值
當前,隨著時代條件、社會環境、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有的人認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虛無縹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缺乏認知認同;有的人精神缺“鈣”導致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錯位,喪失了原則和標準。分析其思想根源,都是在于對社會發展歷史及其規律缺乏科學的認識和掌握。
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變革舊社會、建設新社會的現實運動,是無產階級完整的科學理論。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人們對于社會發展存在著種種唯心的認識和機械的看法。直到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義經濟、政治、社會狀況,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并把社會主義理想置于這兩大理論基礎之上,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共產黨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作用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不僅科學地論證了共產主義運動的必然興起和必然勝利,并且高度重視這種運動的精神力量。恩格斯在回顧他和馬克思的革命活動時寫道:“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的是:使歐洲無產階級,首先是使德國無產階級相信我們的信念是正確的。”①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他認為,對工人群眾進行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任務,“它的任務是賦予自發的工人運動以明確的社會主義理想,把這個運動同合乎現代科學水平的社會主義信念結合起來。”②
毛澤東提出了“知識—信仰—行動”三步驟的觀點,“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③
《鄧小平文選》第3卷中有許多關于“馬克思主義信念”或“共產主義信念”的提法:“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④從《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166年的歷史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運動不會終止;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正確的。
在當代,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主要受到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西化”,即資本主義化;二是復古主義,即受中國封建社會思想侵襲;三是社會民主主義化,否定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史觀,不承認社會主義一定代替資本主義。
但正如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指出:“不反復閱讀馬克思,將是一個理論的、哲學的、政治的責任方面的錯誤。”德國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在《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中認為:馬克思“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這一度中去了,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的觀點比其余的歷史觀優越。但因為胡塞爾沒有,據我看來薩特也沒有在存在中認識到歷史事物的本質性,所以現象學沒有、存在主義也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資格和馬克思主義交談”。
資本主義的自我改良不能改變必然被社會主義代替的事實,是無可爭辯的歷史規律。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進,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有的人被這種調整變化蒙住眼睛,懷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能不能取代資本主義。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現階段,資本主義在內外壓力下陸續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調整和改良,使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還有相當的適應能力,但資本主義在不觸及所有制前提下的“自我修復”作用終歸有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正在下降。
2002年8月,英國《衛報》載文說:“目前撼動美國大企業的種種丑聞并未使馬克思感到驚訝……的確,現代世界經濟與他1848年在《共產黨宣言》中描述的資本主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相像。”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西方社會,人們爭相購閱《資本論》,試圖借助該書來理解和解釋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其實,當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海爾布隆納在《馬克思主義:贊成和反對》一書中就寫道:“只要資本主義存在著,我就不相信我們能在任何時候宣布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內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錯誤。”他還指出:“盡管世態多變,但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要探索人類發展的前景,就勢必求救于馬克思主義。”總之,只要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一切活動都是少數人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本質不變,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永遠不會過時,共產主義就一定能夠實現。
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歷史選擇。1915年前后,中國有100多個政黨、團體和眾多的新思想、新思潮,但無一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問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把共產主義理想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列寧曾說:“給我一個革命家組織,我們就把俄國翻轉過來”。1935年遵義會議后,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家組織。他們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傳導給每個紅軍官兵,形成奇特的“焊接”,匯聚起把中國翻轉過來的強大力量。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和東歐發生劇變,當時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沒有希望了,中國也會步蘇聯后塵。雖然現在有這種認識糾結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少數人還是對共產主義能否實現心存疑慮。
對此應當從三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每種社會制度變革,無不經過曲折和反復斗爭。考察社會形態及其更替必須用歷史的尺度,不能用現實的尺度去認識和把握。其次,社會主義是全新的事業,出現曲折反復是正常現象。從在發達國家同時勝利到在不發達國家一國勝利,從消滅商品貨幣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義發展過程與馬克思、恩格斯當初設想有些不同,也從側面證明了實現社會主義將是長期曲折過程。最后,蘇聯東歐的失敗,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而是背離克思主義的失敗。德國當代思想大師哈貝馬斯在《追補的革命》中申明:“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變化,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失敗的只是蘇聯模式……在21世紀,社會主義仍然有著廣闊的前景。”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現實價值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黨領導人民開創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曾指出:“我們馬克思主義者過去鬧革命,就是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而奮斗,現在我們搞經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弄清這一點。但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成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做出了科學回答,對如何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作了重要指示。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里,我們黨也犯過錯誤,有人以此否定那30年歷史,否定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這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思潮。習近平指出:“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也不能用改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則,將使人們思想混亂、陷入歷史虛無主義,動搖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要條件。自中國特色社會道路開辟以來,中國特色社主義在不斷發展前進。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前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宣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鮮明提出“中國夢”重大戰略思想,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揚帆破浪、闊步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高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保證。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黨的十八大首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界定為“最鮮明特色”;首次向全黨鮮明強調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明這一道路、理論和制度吸收了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最鮮活的實踐結果,深深植根于中國大地,植根于現實的基礎之上。這個自信的最可貴之處在于不是單純闡述和搬用他人的模式,而是在科學理論精髓的指引下,勇敢地總結人民群眾的新實踐,提出自己的新理論,并用這個新的理論去系統回答中國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獨創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統一全黨思想,凝聚社會共識,促進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導,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實踐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要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的實踐途徑。當前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要把這種理想信念融入到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腳踏實地,頑強拼搏。
在防止和平演變中增強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認同。西方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進行“西化”、“分化”活動,千方百計詆毀社會主義制度。美國蘭德公司毫不掩飾地說,他們僅靠“西化”、“分化”這“兩化”就搞垮了蘇聯,但要搞垮中國,光靠“兩化”還遠遠不夠,最少再加上“四化”,即讓中國百姓對政治“淡化”,讓黨政干部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腐化”,把中國領袖“丑化”,讓馬列主義在多元化意識形態下“溶化”。有的黨員干部敗下陣來、甘當俘虜,其內因是思想陣地沒有用正確的東西去占領,喪失了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認同感、歸屬感。我們必須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發展史高度,從我黨我軍勝利史高度,深刻認識到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人類社會最崇高的信仰,在心頭升起理想信念的太陽,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
在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蝕中補足精神上的“鈣”。在社會價值觀多元的情況下,堅定共產主義理信念,必須與腐朽思想文化侵蝕作堅決斗爭。防止信仰缺失,“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共產黨人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要防止錢欲傷神,不該掙的錢不掙,不該拿的錢不拿,不該用的錢不用;要防止不良嗜好纏身,牢記“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自覺培養高尚的興趣愛好,切實管住“八小時以外”,不能做、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要防止權力觀錯位,真正把權力看成責任、當成義務,始終保持對權力的敬畏,做到謹慎用權、公道辦事。
必須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共產主義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要培養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始終堅持工作高標準,全身心投入黨和軍隊各項事業,搞建設就要精益求精、拿精品,干工作就要做到極致、成就典范,以工作的高標準推進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要忠實履行使命責任,深知軍隊打不贏將危及黨的執政地位、斷送改革開放成果、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嚴重后果,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作風,借鑒外軍先進理念和經驗,著力練就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黨叫干啥就干啥,艱苦奮斗、埋頭苦干、無私奉獻,在強軍興軍實踐中比干勁,在工作建設中敢超越,在平凡崗位上建功業。
領導干部必須帶頭高擎理想信念火炬并代代相傳。黨員領導干部肩負堅守和傳承理想信念的重大責任,不僅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炬從前人手中接過來,讓它燃得更亮,而且要負責傳給下一代。當前,有些領導干部沒有從內心深處把共產主義當真理不想講,有的被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潮所迷惑不敢講,有的理論水平不高不會講。因此,要加強黨性鍛煉,越是職務高、黨齡長、資歷老,越要加強世界觀改造,孜孜不倦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永遠以黨的事業和部隊建設為念,自覺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講政治、守紀律,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模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決糾治和防止“四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怕吃虧,以實際行動取信官兵、凝聚官兵,樹立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光輝形象。
(作者單位:空軍大連通信士官學校)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3頁。
②《列寧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7頁。
③[美]斯諾:《西行漫記》,北京:三聯書店,1979年,第131頁。
④《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頁。
責編/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