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和投資風險,提出投資動因和投資風險內在決定了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特點和績效評價重點內容的觀點,為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提供標準和目標。
【關鍵詞】中小企業 投資動因 投資風險 績效評價
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戰略目標
中國是正處在經濟轉型期的發展中大國,國內各區域、產業和部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并存性,地區結構、經濟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多元性等典型特征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國情,對中國任何戰略性問題包括對外直接投資戰略的研究都必須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為了在國際市場上充分獲取相應的市場份額、資源豐富、出口擴大、國際收支平衡、就業增長、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目的。但是從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過程來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特殊性和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戰略特征決定其當前戰略目標具有新的內涵,具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戰略目標表現在如下方面:
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實現國內外資源和市場的優勢互補。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國經過近幾十年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發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采取粗放式的資源開發方式,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限制約束,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巨大的困境,而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實現國內外資源和市場優勢互補的重要方式就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此過程中,投向相對于本國而言資源更加豐富的國家,生產成本也會降低,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也可以充分開發和占領國際市場,開拓和擴大市場。
充分發揮技術效應,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為縮短我國現代化進程和促進我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通過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充分利用后發優勢,發揮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技術擴散、技術轉移與引進效應等作用,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優勢。就目前而言,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的差距關鍵在于技術水平。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是促進我國科技進步,這就需要中小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充分發揮技術效應,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真正協調發展,并促進中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
由于中小企業投資者在進行對外投資時既受技術創新、決策靈活、經營效率等企業本身特有優勢的影響,也受企業所處的客觀社會經濟環境、自然資源稟賦、國內市場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勞動力成本、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制約,不僅導致不同企業類型的對外投資動因不同,而且無論從橫向發展還是縱向發展來看,同一中小企業的不同投資項目和不同投資發展階段,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我國中小企業在復雜多變和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其總體動機可概括為:利用、尋求或增強競爭優勢,以求得持續生存和發展。具體又可細分為:使中小企業在總體上取得經營效益;避開或分散可能的經營風險;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前兩種動因是使中小企業能生存下去并求得發展的保證;后一種動因則是保持和提高競爭能力的關鍵。具體來說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拓展企業國際生存空間,開拓新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確立企業競爭地位的最基本條件是占領足夠的國際市場份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動因是尋求和占有更廣闊的國外市場,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其比較優勢主要是對外直接投資的市場空間開拓型動因,生存瓶頸和競爭壓力是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中小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強的國內市場競爭力,其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發展機會變的越來越少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降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西方發達國家還未消除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為走出經濟危機的影響,各國都在采取一定的經濟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發展實體經濟,實施再工業化,這將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機遇期。在此過程中,考慮到我國中小企業和歐美企業有互補性較強的市場、技術、管理等,且我國和歐美企業雙方的合作空間和利益提升空間都將較大,到時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投資并購機會、相對較低的交易成本等競爭優勢,在這種競爭優勢下,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格局轉向歐美發達國家,才有生存發展的希望,從而達到開拓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學習和獲得國外品牌等戰略優勢的目的。我國中小企業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有效途徑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進一步適應國際市場的經濟運行規則,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謀求發展空間。
獲取更多融資機會。制約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是資金短缺。中小企業在融入國際市場、利用國際市場上主要有兩個方面: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投入資本,從而達到吸引更多外來資金的目的。在國際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獲得國際資本的機會要遠比國內市場多,向東道國金融機構貸款籌集資金、與東道國企業合資辦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進行融資等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獲取資金和融資的重要渠道和路徑。
避開貿易壁壘。在全球性的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上各國設置的關稅、配額、許可證到現代的技術壁壘、反傾銷等各種各樣的貿易壁壘是我國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和問題,許多國家設置貿易壁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本國民族工業或本國企業的生存和持續發展,但這導致了其他國家逐漸失去了許多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尤其是中小企業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這對我國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更為明顯。當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在國內的既得利益和市場份額都不同程度地設置了貿易壁壘,為了保護和發展民族經濟,發展中國家也設置了關稅和反傾銷、反補貼等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而繞開這些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和渠道便是對外直接投資。
東道國優惠政策的吸引。采取非常優惠的稅收、金融等政策,為外商直接投資提供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東道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時有利于東道國吸引大量資本和促進東道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促使我國中小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這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動因。
尋求技術支持和創新。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在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盛行時代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通過學習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向發達國家的逆向投資,充分利用反向技術外溢效應,獲取國外先進技術和營銷管理理念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尋求型動因,進而推動我國的技術進步。我國中小企業可利用技術外溢效應,在技術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投資,或與東道國企業合資或者收購當地的企業,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和自身研發創新能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換代,從而保證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不斷增強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綜合競爭力①。
緊跟大型企業國際化市場進程。隨著國際分工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上大多數大型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已無法離開眾多的國際中小企業的配合,中小企業的生產和服務是大型跨國公司正常開展業務的重要配套環節。經濟全球化無疑為中小企業創造了各種新的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當自己的主要客戶—大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時,中小企業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配套服務,也是為了保證自身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匹配,就必須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和大型企業的國家化進程保持一致,雖然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但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由于生產經營規模小、資本不很充足等特征,中小企業在對外投資中抵抗各種風險的能力比較低,特別是對非企業本身因素造成的風險,如政治風險、外匯風險、市場風險等,更是缺乏承受能力。由于缺少國家政策扶持、相關優惠政策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在遇到較大的風險時難以抵御,很容易造成中小企業破產。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更易受到利率的升降引起的中小投資企業的收益波動、購買力的變化、被投資方因素、東道國對中小企業直接投資行為的控制等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這些不利因素的來源渠道是多元化的,如母國干預、動蕩的國際局勢、東道國限制等。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需要面對的不利因素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風險問題②。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核心是如何題正確識別、評估一項投資所面臨的各種風險。
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境內投資之間的風險差異。第一,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較境內投資風險更大。由于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東道國與我國在政治環境、經濟發展、匯率變化、民族文化和社會習俗等方面均有著較大差異,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更多、更加錯綜復雜的風險源,且各種風險的可預見性更低,存在相對較大的風險爆發可能性,可見,相比我國中小企業境內投資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更大。
第二,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較境內投資風險更難掌控。由于國家是母公司的有力后盾,境內投資時母公司是子公司的大后方,因此風險爆發后中央企業母公司和國家有關部門均可在最短時間內行動起來將風險爆發后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對外直接投資的中小企業在東道國則沒有這種優勢,當困難和危機出現的時候,只能靠中小企業自身的能力和實力去解決,無其他依靠力量。可見,相比中小企業國內投資而言,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掌控難度更大。
第三,風險爆發后對外直接投資較境內投資后果更加嚴重。國內投資風險爆發后可能帶來的主要是經濟損失和社會內部問題,但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爆發后可能涉及更多方面的利益,尤其是重大項目爆發風險時,可能還會帶來政治、外交、雙邊經貿等方面的糾紛,甚至對國家關系造成消極影響,使國家形象受到損害。可見,相比中小企業國內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在東道國在風險爆發后所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
因此,考慮到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特殊性,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必須關注其風險問題,決不能將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與境內投資風險一視同仁,應采取種種措施提升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防御能力,降低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盡可能從降低風險的角度來提高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水平。
投資動因和風險對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和投資風險決定了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內容和績效評價的特點,但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和投資風險決定績效內容的側重點還有所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對外投資績效評價時應區別對待投資動因和投資風險對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③,這樣才能有效區別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財務績效指標、非財務績效指標和風險防御能力指標,才能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投資動因對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不同,決定了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業務單位要求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因此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績效評價內容也與大型國有企業存在差異,而且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體系不能僅套用單一模式。此外,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可能因全球戰略的調整與國際化驅動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演變,這體現了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的動態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對中小企業同一對外直接投資業務單位進行績效評價時,也應隨時間推移不斷調整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的指標及其權重水平。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對績效評價內容有著明顯影響,不同動因的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會決定著中小企業不同的績效評價內容,為績效評價的內容選擇提供標準和目標。
投資風險對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第一,政治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政治風險主要側重于東道國可能出現的社會動蕩、政治斗爭、戰爭等風險。政治風險對于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的影響是徹底性,可能會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造成破產性影響,可見,政治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影響是最大的、最直接的,其在選擇對外直接投資區位時,盡量選擇政治風險較少的東道國。雖然政治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影響最大,但從政治風險發生的頻率而言,在當今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時代,每個國家發生政治風險的概率在各種風險中又是最低的,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講,政治風險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影響又是最小的。總體而言,政治風險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的影響要引起重視,但在具體績效評價過程中不需要賦予太多權重值。
第二,經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經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主要側重于東道國的經濟周期情況和國際匯率變化情況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經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評價內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績效和顧客績效方面,當經濟動蕩和國際匯率變動比較大、頻繁的時候,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市場績效和顧客績效變動就會較大,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整體績效影響就會較大,因此,經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影響較大,指標權重賦值也會較大。
第三,經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由于中小企業在東道國的文化環境、風俗習慣、交流語言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中小企業在東道國的投資在經營決策方面會出現一定的失誤,這也是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風險,雖然經營風險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影響不是致命的,但是長而久之就會對中小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績效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要從社會習俗、語言交流、法律事務、管理經驗等方面適應力角度來重視經營風險對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績效評價內容的影響。
(作者為遼寧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丁婉玲:《中國制造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與進入模式研究》,浙江大學2011年博士論文。
②陳春亞,蔡彭真:“關于中小企業投資的風險及規避探究”,《中國商貿》,2011年第3期。
③張路:“亟須構建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風險評價體系”,國務院網站。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