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琴 郁星星 邢濤
摘要對高橋不同草莓種植基地的主要病蟲害種類、侵染規律和防治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為今后高橋地區草莓產業快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基礎。
關鍵詞草莓;病蟲害;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604-03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草本漿果類水果,其果實柔軟多汁、色彩艷麗、酸甜適口、芳香濃郁,被人們譽稱“水果皇后”。草莓是我國主要小漿果種類之一,種植區域廣,給農村發展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草莓產業的迅速發展,草莓生產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生長點,但在實際生產中,草莓病蟲害嚴重制約草莓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其主要病蟲害有[1]灰霉病、白粉病、紅中柱根腐病、蚜蟲、紅蜘蛛、斜紋夜蛾,對上海浦東新區高橋鎮不同草莓種植基地的主要病蟲害種類、侵染規律和防治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為今后高橋地區草莓產業快速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依據。
1調查內容與方法
于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浦東新區高橋鎮3個草莓種植基地進行調查,分別為上海凌紅茭白專業合作社、上海舟舟蔬果專業合作社和上海小華專業合作社,調查露地和保護地草莓病蟲害發生情況。主要調查品種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草莓品種“紅頰”和上海金山草莓研發中心培育的草莓品種“章姬”。記錄草莓植株的生長和發病情況,發病前后的天氣狀況,土壤條件及田間管理情況。每隔7 d觀察1次,發現病蟲害后每2 d記錄觀察1次,在病蟲害發病高峰期進行病情危害嚴重程度統計,每個病蟲害調查120株左右,記錄各個病蟲害的發病級數,著重分析草莓品種與發病嚴重程度的關系。
2草莓病蟲害發生情況
草莓病害分級標準:0級:無病;1級:有病面積占整個面積的比例≤5%;2級:有病面積占整個面積的比例6%~10%;3級:有病面積占整個面積的比例11%~25%;4級:有病面積占整個面積的比例26%~50%;5級:有病面積占整個面積的比例> 50%。草莓蟲害分級標準:0級:未發現害蟲;1級:受害葉數超過葉量的比例有害蟲,但未造成危害;2級:輕微危害,僅有少量受害葉;3級:不足50%;4級:50%以上;5級100%。
發病率(死苗率)(%)=?。ㄋ烂纾┲陻?小區草莓總株數×100[2]
病情指數(%)=∑(病斑葉數×該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病級值) ×100
2.1病害分析表1表明,在凌紅茭白專業合作社草莓種植基地,草莓白粉病病害的發生程度最嚴重,病情指數為36.5;灰霉病病害的發生程度次之,病情指數為32.7;根腐病病情指數為28.2,此病害較白粉病和灰霉病發生程度輕。
2.2蟲害分析表4表明,在凌紅茭白專業合作社草莓種植基地,紅蜘蛛蟲害的發生情況最嚴重,病情指數為37.0;斜紋夜蛾蟲害的發生程度次之,病情指數為35.1;蚜蟲蟲害的發生程度較紅蜘蛛和斜紋夜蛾輕,病情指數為28.1。
3草莓病蟲害侵染規律
3.1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習性
(1)灰霉病?;颐共∈情_花后發生的主要病害,氣溫在18~28 ℃的環境條件下易發病。多肥、密植、株行郁閉、濕度過大,導致發病加快,露地栽培在多雨、有霧、有露水的潮濕天氣,排水不良,施氮肥過多,都會加快發病[3]。
(2)白粉病。屬低溫性病菌,侵染溫度為15~20 ℃,干燥、高濕的條件均可造成病害蔓延,植株過密,濕度過大,通風不暢,易加劇此病發生。
(3)紅中柱根腐病。紅中柱根腐病侵染的溫度范圍為5~30 ℃,最適溫度為22 ℃,這與路河[4]報道的菌絲最適生長溫度22 ℃一致,調查發現,雨水多、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病原菌最適pH為6,適宜略偏酸環境。
(4)蚜蟲。蚜蟲危害以桃蚜為主,當溫度高達29 ℃或降至6 ℃,相對濕度在80%以上或在40%以下,不利于桃蚜繁殖。
(5)紅蜘蛛。夏卵主要在葉面主脈兩側,冬卵主要在枝條上,成螨在葉面上受風雨襲擊后蟲量顯著下降。高溫、干旱年份發生早而重,天敵有小黑瓢蟲、赤星瓢蟲、草蛉、粉蛉。
(6)斜紋夜蛾。斜紋夜蛾每年可發生3~9代,以老熟幼蟲在2 cm的表面土壤內作繭越冬,成蟲夜里遷飛。
3.2病蟲害發生規律與周圍環境關系
(1)與生長環境的關系。肥沃、疏松的土壤,適宜的溫度、濕度,合適的土壤pH,有利于草莓在移栽后迅速生根[5],但由于大棚內溫度高、濕度大,通風效果差,有害病菌易滋生和繁殖,再加上專業草莓種植不同于常規種植(套種、間種、輪種等方式)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效抑制病蟲害蓄積,因此草莓大棚種植的病蟲害會隨著草莓連種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
(2)與草莓品種的關系。草莓品種較多,特性不一,在實際生產中,應選用符合市場需求,滿足生產、運輸、深加工等條件的品種?!罢录А辈葺追Q奶油草莓,肉質細膩,香味濃郁,成熟早,但果實過于柔軟,不耐存貯和遠銷,適合近距離銷售及發展自助旅游采摘等農家樂項目?!凹t頰”以“章姬”為母本進行雜交,不僅保留“章姬”優良的口感,而且對白粉病的抗性較強,其果實硬度大,耐儲運,常用于遠銷和深加工。因此,要想達到最大的種植效益,應綜合考慮環境、市場等因素,選育合適的草莓品種。
(3)與栽培管理的關系。在草莓實際種植中,未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過多施用氮肥、植株過密,積水、低洼的田地往往病蟲害發生較嚴重[6]。
4草莓病蟲害防治措施
4.1病害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措施。在配合藥劑防治的基礎上,積極采取農業防治措施,適當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通風降低草莓種植大棚內濕度,切忌雨天移栽,選用壯苗定植,合理安排輪作年限[7],及時拔除病株,摘除老葉,四周開好排水深溝,降低地下水位。
(2)栽前土壤消毒。常見的化學土壤消毒劑有棉隆、溴甲烷、威百畝等。在實際生產中,溴甲烷是一種常用的高效消毒劑,用于植物的殺菌劑、殺蟲劑、土壤熏蒸劑,但由于溴甲烷會極度破壞臭氧層結構,將逐步會被取代。威百畝、棉隆毒性較低,適合于實際生產使用。
(3)高溫防治措施。早晨應將棚室溫度提高至35 ℃,可預防灰霉病的蔓延,若遇上連續降雨天氣,病害往往會很快復發。因此,應將棚室溫度調升到45 ℃,持續2 h,能控制病害的擴散,此措施不僅能有效防治白粉病,而且能很好地抑制灰霉病的發生。
4.2蟲害防治方法
(1)蚜蟲。蚜蟲防治應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防治策略。在點片發生期選用70%艾美樂(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 000 倍液,或5%阿達克(啶蟲咪)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當有蚜株率達40%~50%,有蚜株平均蚜量指數在1以上時,可用氧化樂果40%乳劑1 000倍液噴霧1~2次即可。
(2)紅蜘蛛。除果實采收前14 d不能用藥外,其他時間可用以下藥劑:21.5%天王星2 000倍液,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000~2 000倍液噴霧,或用生物制劑苦參堿水劑1 000倍液噴霧[8]。
(3)斜紋夜蛾。在斜紋夜蛾的各代盛孵期,要隨時觀察葉片背部,出現有疑似網狀被害葉,應立即采取噴液殺蟲,要注意藥物的交叉使用,可采用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5 000倍液等交替使用,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在幼蟲3齡前應積極進行噴藥防治,4齡后幼蟲具有夜間危害,施藥應在傍晚進行。
5討論
5.1綜合分析該研究結果表明,上海高橋不同地區草莓的病蟲害發生程度顯著不同。上海舟舟蔬果專業合作社草莓種植基地的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的發病情況最嚴重,凌紅茭白專業合作社的灰霉病、根腐病發病情況最輕,紅蜘蛛發病率較高,而蚜蟲的發病率較低,小華專業合作社草莓種植基地的斜紋夜蛾蟲害發病率最低,這提示上海高橋鎮不同草莓種植基地的綜合防治措施應依據本地草莓實際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制定。
5.2綜合防治
5.2.1選用抗病品種,提高栽培技術。根據草莓的生長環境特性及市場需求,選擇同類產品中抗病性較好的品種,同時選擇光照充足、土壤透氣性好、排灌方便的地點興建草莓種植大棚,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通過放養蜜蜂對草莓授粉,降低畸形率,提高草莓產量[9]。
5.2.2定期土壤消毒,弱化病菌積累。在草莓定植前的空棚期,除對土壤進行日光暴曬消毒外,可施用農業碳酸鉀并用薄膜封閉覆蓋,此法在消毒殺菌的同時,又能補充土壤因果實收獲而缺乏的各種營養元素,以保持土壤的理化性質平衡,減少病菌積累[10],有利于下一輪種植。
5.2.3合理使用農藥,有效防治病蟲害。要選用高效、低毒,殘留量小的藥劑適時進行草莓病蟲害的防治[11],在草莓蓋棚初期,可采用12%腈菌唑乳油2 500~3 000倍液噴藥和20%速百煙劑煙熏的方式,徹底殺滅紅蜘蛛、白粉病等病蟲害,煙熏用藥時應注意合理布點,并注意大棚的封閉性。
5.2.4果實采收前,視病蟲發生程度不同嚴格用藥。在果實成熟期應盡量少施農藥,保證農藥殘留量不超標。要嚴格控制開花期用藥,防止畸形果產生,花期對農藥很敏感,易造成果實畸形,影響草莓產量和質量。如有白粉病發生,可選用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12]。
參考文獻
[1] 劉紅敏,胡肄珍.大棚草莓病蟲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北方園藝,2007(10):201-202.
[2] 吳敏榮.草莓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技術研究[J].江西植保,2003(3):111-113.
[3] 史華新,陳楚玲.草莓病毒識別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6.
[4] 路河.日光溫室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癥狀識別與綜合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8(2):48-49.
[5] 齊立志.設施草莓病蟲害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8(18):134-135.
[6] 王嬡,吳慶麗,秦剛.大棚草莓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四川農業科技,2009(8):43-44.
[7] 張曉明.保護地草莓常見病蟲害癥狀及防治對策[J].吉林蔬菜,2008(6):38.
[8] 李莉,楊雷.無公害草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5):17-18.
[9] 黃宏英,程亞樵.園藝植物保護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381.
[10] 盧代華.草莓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4(9):34.
[11] 譚莉.露地草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08(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