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在高考中,病句的解析占據重要部分,修改病句不僅考查學生的語文語言學習情況,更是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本文結合高考中的相關病句試題,對試題的解析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題對策。
【關鍵詞】語病 結構 表意 解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48-01
近些年以來,高考中的病句試題類型不一,主要考查學生全方面解析病句試題的能力,增強病句解析的優化意識。下面以高考病句為例,解析病句中的“疑難雜癥”。
一、高考病句試題分析
(一)搭配不當
漢語句子中,詞與詞有明確的規范性,一旦稍有違背,就會出現詞與詞搭配不當的問題。包括主謂或動賓搭配不當;關聯詞、介詞搭配不當;修飾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1.有關主謂、動賓搭配不當的病句。如:某工廠嚴抓生產質量,注重企業自身文化,凝聚了一批骨干,生產的服裝產量成為超過同行業十億銷售額的著名品牌。
解析:上面的這句話中有兩處錯誤,第一,“凝聚了一批骨干”是動賓搭配不當,骨干應該用“培養”一詞來限制;第二,服裝產量不能成為品牌,這就是主謂搭配不當。
2.有關中心語與修飾語的搭配不當的病句。如:假如要刻畫一種語言特征,就與另一種語言進行比較,用比較的方法能很好地發現語言的不同之處。
解析:“刻畫一種語言特征”中,特征不能刻畫,因而是動賓搭配不當;再有,“很好地發現”,“發現”不能用好壞來修飾,這是中心語與修飾語搭配不當,可以改成“很快地發現”。
3.有關介詞、關聯詞搭配不當的問題。如:在過去的那段困難的日子中,不管他病得多嚴重,生活環境再差,他都依然堅持寫作。
解析:這句話中的關聯詞“不管”對應“生活環境再差”,明顯不合理,改成“盡管生活環境再差”就通順合理了。加入不改“不管”,就可以把“生活環境再差”改為“生活條件有多差”。
(二)成分殘缺
語法成分不全就是句子的成分殘缺,進而會影響句意的正確表達。通常有主語、賓語、謂語、介詞、關聯詞的殘缺。
1.有關主語殘缺的病句。如,由于青少年的心智未熟,判斷事物的能力不強,易被社會不良信息誤導,從而導致心理偏差。
解析:這句話只有一個主語“青少年”,然而“青少年”前面的介詞“由于”卻虛化了本來的主語功能,使“青少年”變成了句子的狀語。這樣的話整個句子就缺少了一個真正的主語了。
2.有關謂語殘缺的病句。如:雷鋒日那天,我市很多學生走進敬老院學雷鋒活動,這次的口號是“學習雷鋒,為人們服務”。
解析:句中“學雷鋒活動”作為名詞應該有與其對應的動詞,但句中卻沒有,所以這句話缺少謂語動詞。
3.有關介詞、關聯詞殘缺的病句。如: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無論是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畢業之后都要自己找工作。
解析:這句話只有“無論”,缺少與無論相關的關聯詞,因此要在“研究生”前加上“還是”,形成完整的關聯詞結構。
(三)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是指詞語的排列順序不合理。包括狀語、定語位置或關聯詞位置不當,并列詞語順序不當,內部詞語對應不當等等。
1.有關狀語與定語的位置不當的病句。如:這則故事介紹了相聲的摹聲、諧音等詳細的語言表達技巧。
解析:這句話中的“詳細”原本是對“介紹”一詞的修飾,卻放在了后面,顯然不正確,因此,應該將“詳細”放在“介紹”的前面。
2.有關關聯詞語序不當的病句。如:由于較低的生產技術水平,導致產品價格不是比內陸高,就是質量比沿海差。
解析:句中的關聯詞“不是……就是”其主語不同,前面的主語是價格,后面的主語是質量,應該改為“這些產品不是價格……”
3.有關句子內部的詞語對應不當的病句。如:絲綢,因其復雜的生產工藝,舒適的材料質感,成品數量有限,廣受社會上層人士的喜愛。
解析:句中“復雜的生產工藝”“舒適的材料質感”屬于偏正短語,”“成品數量有限”屬于主謂短語,根據句意,應該將“復雜的生產工藝,舒適的材料質感”改成“生產工藝復雜,材料質感舒適”。這句話也可根據語感進行判斷。
(四)句式雜糅
句式雜糅就是語意混雜,偷換主語。如:很多水果都有其獨特的美容價值,比如檸檬含有檸檬酸和維C就有美白養顏的作用。
解析:句中先介紹檸檬的成分,后緊接著說出作用,使得前后主語不明確,因此可以在“檸檬含有后面加上“的”。這樣主語就不混雜了。
(五)表意不明確
表意不明確包括一詞多義、指代不明確、修飾不明確等。
有關一詞多義的病句。如:山上的可飲用水少,我們要準備些給晚上來的人喝。
解析:句中的“晚上”既可以指時間的晚上,也可以指晚點上山的。這樣就使得整句話的句意不夠明確。
(六)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是指句子意思和現實事理不相符。包括否定不當、并列不當、自相矛盾、前后不對應、等等。
有關前后矛盾的病句。如:大型話劇《蔡文姬》將于5月1日上演,日前正在忙碌的排練之中。
這句話中的“日前”是幾天之前的意思,而后面的“正在”則是現在時,這樣就造成前后時間上的矛盾。
二、高考病句試題解題對策
高考中的病句試題有兩種錯誤類型,一種是語義錯誤,另一種是結構錯誤。語義錯誤應對句子進行邏輯分析判斷,分析句意是否合理,詞語表達是否得當,這類錯誤可主要查找句子表意是否明確、概念是否清晰、是否符合事理,主要從這幾方面進行分析判斷。結構錯誤應對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判斷分析。從句子的主干到句中的各個成分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各個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成分是否有殘缺,句式是否有雜糅,詞語是否有贅余,從這些方面逐一進行排查、判斷。
在病句解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各種病句類型進行總結,在不斷地總結中,發現病句的特有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性的解題思路,在解題時,能舉一反三,以適應不同類型的題目。比如,句中有“防止”、“避免”這類否定詞時,就可注意句中是否還有別的否定詞故意將句意說反。類似這種方式就是病句解題的規律性總結。
綜上,在高考病句的解題中要熟悉各種病句類型,悉心的分析判斷,找出不同類型病句的解題規律和特征,在不斷地分析研究中,逐步提高高考病句的解題效率和正確率。
參考文獻:
[1]羅培蓓. 2011年高考病句試題分析及解題對策[J]. 語文教學之友,2012(02)
[2]胡精美. 2011年高考病句題型分析及應考技巧[J]. 語文教學之友,2012(05)
[3]李芒. 病句試題分析及備考策略[J]. 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