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云



馬識途,甲寅年臘月初三生,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黨內擔任過不同的領導職務。并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榮譽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名譽主席,四川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副會長,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中國國際筆會中心理事。
四川省作家,詩文著作頗豐。193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6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正式出版的書有20本,在報刊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不計其數。其主要的文學作品收錄在2005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馬識途文集》中。
自幼學書,隸書頗有特色。曾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曾在成都、北京等地舉辦過個人書法展,并多次應邀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書法展。
我與馬識途老先生素不相識,只是曾經拜讀過先生的小說《夜譚十記》、散文隨筆以及詩歌,今又有幸得見其書法佳作。古人言,人如其文,字如其人。如此,我也算與馬識途先生有過神交了。
百歲高齡的馬識途老先生,是一位才思敏捷,創作成就卓著的著名作家。70多年來他在投身革命、從事繁忙的行政工作的同時,在文學創作上辛勤耕耘,筆耕不輟,創作出版了大量的小說、紀實文學、散文、隨筆、詩詞等作品。他的創作,以生動的形象、跌宕的情節、通俗的語言,表現人民群眾革命和建設的生活,行文簡樸而又老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犀利或幽默,是一個人民作家個性和才情的真實顯現。
自古以來,書法與文學,尤其是詩詞都是息息相關和緊密相聯的,書法界有蘇軾、黃庭堅、啟功等,在書法和文學上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馬識途先生也是這樣一位文學與書法具善的藝術家。他自幼便臨漢碑,習諸體,勤于臨池,幾十年來始終堅持“以書傳情達意”的理念,把人生的喜樂憂思一一寓情于書。其書法作品所書的內容幾乎都來自他的人生思索和藝術追求,傳達多樣的人文情思,如“過隙白駒,逝者如斯、轉眼百年……終親見,我中華崛起,美夢成圓?!倍白詮姴幌⒆废日埽袆儆谘酝筚t”“舉步堅危要把腳跟立穩,置身凌云更宜心境放平”等句子,則訴說著他的人生感悟。馬識途還這樣書寫自己的人生態度:“未遭受人算天磨三災五難怎能叫鋼丁鐵漢”“江濤有險何須避,山曲無徑不辭勞”…… 馬識途先生自身的文學修養在書法上表現得暢快淋漓,他的書法作品或奔放、或飄逸、或古樸,或敦厚,或雄渾,或浩然正氣,或曠遠深沉。他將書法技藝和文學藝術渾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鮮明而獨到的書法面貌。馬識途老先生的書法已經不是簡單的純藝術意義上、或正統學院派的書法,而是他的文學藝術修養與積練在書法上的綜合展現。先生豐富的人生閱歷、人文藝術方面深刻的體悟以及長期創作實戰,使文學與書法相得益彰,其書藝較一般只重技法,不重綜合文化修養的書家更勝出一籌,具有文人書家的鮮明氣象。
古人云:“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馬識途先生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16歲便負笈出峽尋求救國之道,游學于京、滬、寧,廣師當時名家碩儒,然后又滿懷著一腔報國熱誠,投身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解放前,他長期在白區從事隱蔽的地下工作,九死一生。豐富的人生經歷,長期處于艱苦奮斗環境練就的錚錚鐵骨鑄就了他書法作品中的浩然正氣,而其文學家的氣質使其書法作品中有股醇厚、古雅、清新的浪漫氣息。馬先生對為法藝術有著自己的理解,正如他的書作中所寫的:“書貴有法,書無定法,妙在有法無法之際,于有法中求無法耳?!?/p>
在人們對馬識途先生的書法欣賞和贊嘆的時候,他卻自謙書法是“以之自娛、迄未得法、甚少可觀”,自嘲自己“是一個不成器的作家,更不是一個書法家。”這是一個文人書法家的自謙,也是一種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