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周先生1934年生于宿州,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淮北師范大學教授,原美術系(現為美術學院)系主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淮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安徽書壇八老”之一,在安徽有“南黃北丁”之稱。丁夢周教授長期致力于文藝理論、書法研究和教學,在書法創作、理論、美學、文學、美術及教育等學科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理論專著有《書法藝術概論》、《中國書法與線條藝術》、《風雨南窗》等。在《書法》等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有《論書法線條的屬性》、《論書法線條藝術》、《論書法線條的品格》、《論書法藝術線條的造型規律和原則》《論書法的完善性及其發展惰性》等。其中《論書法線條的品格》一文已被上海書畫出版社收入“20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審美語境篇》一書中,其中書法理論專著《中國書法與線條藝術》多重再版,被列為我國很多高校書法理論叢書之一,被臺灣高校列為美術類碩博必讀書目。在當今書壇,既有扎實的傳統功底,又有敏銳的前瞻性視野;既有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又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并為書學界所矚目的“藝舟雙楫型”書法家是不多的,丁夢周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先生的書法諸體兼善,其行草作品,意氣足,筆力健,筆姿多變,章法靈活,束放巧拙互見,疾澀濃淡相呈,形成了蒼健雄渾、壯采紛呈的個人風貌。
一、骨力蒼健 沉著酣暢
丁夢周先生的書作以行草積力最深,其行草作品大都跌宕雄偉,筆勢開張,具有法度森嚴的風格和沉著遒勁的韻致。行草作品《隨風潛入夜》,以中鋒行筆為主,結構跌宕開闔,云涌,一氣盤旋;草書《魚龍潛躍水成文》,以顏體筑基,摻以二王,又終以己意行之,字勢雄強,骨峙于外,神藏于內,雄獷之氣,磊落之意,噴瀉于毫端,作品中那靈動跳躍的點、線,隨著激情旋化為雄渾、高亢而激昂的力之“交響”;而草書《綠楊煙外曉寒輕》,亦以氣勝,結體夸張,返熟以生,傲兀奇崛,不拘于成法。先生的極少數草書雖給人以倉然捉筆、率爾操斛之感,實則為先生興到之作,充溢著遒媚互生、飄灑奇麗的書法意味。當然,他偶爾也會有個別書作因氣格過于老辣蒼渾,略有枯索、傷韻之嫌。
清代劉熙載曾云:“楊子以書為心畫,故書也者,心學也。”書為心畫,亦如其人。丁先生的草書老筆紛披,蒼渾奔肆,線條蒼而不滯,帶有悍強意味和浪漫氣質,由此可見出他性情和氣質的一面。
二、筆墨靈活 意境開闊
丁夢周先生的書法創作,從不刻意追求形式和筆法上所謂的“精致”,而是注重在創作中傳達書家個人的精神深度和審美品質,故其書法極具表現張力和藝術內蘊。先生書法創作中用筆、結體、布白、行氣控制得當,爆發有力,書法意趣豐富而多變。在筆法和墨法上,他師古而不泥于古,循法而不固守成法,勇于突破傳統創作中一些慣常思維定勢;在筆法運用方面,他時常中鋒、側鋒、絞鋒、逆鋒并用,且擅于以筆攝墨,墨法活脫,很多書作中焦墨、渴墨、枯墨、淡墨并置,燥潤相間,從而達到了出奇制勝、技道互融的藝術效果。
先生的書法創作講求筆墨的品格和氣象,更注重意境的營造。他還善擘窠行書,《濤》、《云》、《滄》、《神怡》等作品,皆落筆蒼茫,雄渾沈古。可以想見先生創作這些榜書大字之時,似魯陽揮戈,萬象在旁,神與天游,心手兩忘。這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丁先生具 有鮮明的現代書法特征的一些作品,這里僅以《江空秋月》為例,這幅作品以墨的變化開啟意境,將濃墨、濕墨、淡墨的互滲和暈化,充分運用水、墨相融的奇妙變化,營造出充滿化機的形式空間,給人以蕭疏、淡遠的審美感受。
三、格高情深,意多于法
丁夢周先生經歷過社會的動蕩和人生的浮沉,這使得他的文化素養和人生體悟較一般書家要厚重得多。他的書作能與古人相遇于精神寂寞之處,創作能夠把生命詩情與書法意緒有機交融。先生以篆籀筆法創作的扇面《不拘小節,終累大德》,跡簡意淡,筆姿古雅;草書《寥廓江天萬里霜》,字勢流轉跳越,恣意酣暢;隸書《野渡無人》、《君子無逸》和《獨鶴于飛》,結體寬博、疏朗,書作中巧妙地融入了畫意與文心,這種閑適趣味所營構的書法意境空濛而迷遠,一片化機。這類“大象”與“大意”交融的書作,現代意味濃厚,意象性特征鮮明,與先生深沉蒼渾風格的書作不類。
丁夢周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意多于法的,如現代書法作品《秋江》,水墨交融,意境凄迷。在我看來,這并非是先生追求筆墨效果的淺薄“炫技”之為,而是含有精神意味的書法形式探索,浮泛在尺幅之間的瑟瑟寒意更像是秋荼世味,亦不乏人生的錯愕傷感,或者說潛含著滄桑歲月回眸時的剎那悲涼之感。他的草書《寥廓江天萬里霜》、《醉臥清風》、《踏浪》等,皆為“率意觸情,草草便得”的率性之作,多來自于先生平素的藝術修養和創作時意與境會的瞬間“觸動”,故而能夠縱橫中度,左右逢源。這類極富時代感的現代書法作品,新意疊出,不僅有讓人賞心悅目的形式意味,更能見出書法應有的精神內蘊和人文厚度。
四、學養有素,藝舟雙楫
丁夢周先生數十年勤于臨池,敏于創作,先生晚年的書作落筆益壯。他曾說:“世上沒有不拿筆的書法家,也沒有只顧寫字的書法家。”在長期的書法教學和創作實踐之余,丁先生還經常對美術史、文化史、書法史及理論中一些主要問題進行過審慎而精深的思考,他的專著《中國書法線條藝術》,體大思精,博雅宏通,見重于藝林。
退休后,丁夢周先生遁跡喧囂,淡泊名利,書作中常落款“半隱”。他在“虛靜廬”(書房)中安然地澄懷味道,游心書藝,把書法作為參悟生活和超然人生的一種方式。作為學者型書家,丁先生注重書品與人品的知行合一,他一生耿介剛毅,氣骨錚錚,故其書藝與學術不肯隨人俯仰,亦不愿曲學阿世。他的書房常掛一幅自撰的隸書條屏“與千卷圖書為伴,留一根脊骨做人。”先生的風節高標,由此可見。
作者簡介:
程波濤,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