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漸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教育系統內也不例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從而改變了傳統教學那種抽象講解的單調模式。生活化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是新課改中廣泛為人們所關注的一種教學理念。實際上在課堂教學中是完全可以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初級中學的美術課堂中加以實踐的。只有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鞏固和遷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活化教學策略 美術教學
一、引 言
在新課改中,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但是,許多一線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生活化” 缺乏必要的經驗積累,也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一切都是在摸索中緩步前行。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筆者擬開展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級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的研究。從中學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也很有必要開展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在中學美術教學的實際中,大家雖然都比較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但總感覺到心中沒有底,迫切希望有一套比較系統化的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教學實踐。從文獻檢索中,我們雖然可以查到一些關于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文章,但涉及中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文章很少,并且都是經驗層面的一些粗淺的討論[1]。鑒于此,筆者試圖通過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有關“生活化”教學的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案例的理論思考,通過辨別、整理、歸納,找出作為支撐“生活化”教學的有關理念和策略,并考察這些理念和策略背后的內容。
二、 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意義
我國早期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過生活教育的理論,其主要思想即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主要思想內涵為以下三方面:(1)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對應的教育;(2)學校即社會,整個社會都是生活的場所,那么也就是教育的場所,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社會即學校;(3)教學做合一,這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生活化的美術教學即把學校教育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讓學生在生活和運用中體驗美術知識的價值與探究樂趣,顯然為學生的情感體驗、技能訓練、能力培養等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對想象力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因此,實施生活化美術教學具有以下意義:
(一)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扎根于現實社會的生活,將美術知識指向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景觀,學生通過觀察社會和自己身邊各種的生活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強烈的好奇心,學生一般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教學當中,積極思考,并且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繪畫欲望,從內心中想要把這美好的景象畫出來,從而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3]。
(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鞏固和遷移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是用筆、線條、色彩、光線等在紙上的空間組合,通過作用于人門的眼睛,來感染觀者的心靈。學生在聯系到生活經驗的學習并應用在美術的學習與創作中,由于是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生活情境,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一方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美術基礎知識為賞析生活中藝術作品和解決相關的美術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生活實例也為美術學習提供了真實支撐,是美術價值外在體現[4]。通過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熟悉的常態生活中將“有用”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進行充分的學習和掌握。同時,結合生活現象,對學生進行有關的美術技能的訓練,能使學生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下,提高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應對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的需要[5]。
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下的生活化美術教學
(一)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開拓了學生的視角
在實際的中學美術教學中,從具有實踐性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視角,讓學生來審視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美和藝術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信息技術中多媒體技術所構建的虛擬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們脫離時空的限制,在遐想中聯系實際的生活進行作品的創作。通過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讓教學的情境、內容甚至是課堂活動都進行生活化處理,這樣不僅很好地節約了教學的成本和時間,而且學生在進行更加形象的感知后能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中學美術生活化教學關注的是課堂生活化教學活動中做出的理性行動,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也確定了本課題研究的落腳點是總結有效的教學方式,以符合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策略作為探索問題研究的切入口[6]。
(二)信息技術手段支持下的中學美術教學容易使生活化的教學思想升華
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媒體手段應用到教學中,可以給中學美術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容易形成一種美術教學課例。通過對教學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對教學用視頻的編輯、制作等,通過對這些課例進行整理和篩選,并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組織[7]。從中選擇一些可以考慮開展一些典型課例研究,總結出關于生活教學的具體策略。架起課本與生活的橋梁、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將課堂作業生活化、開展多維互動的交流、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走進自然尋找藝術靈感、跳出教材拓展想象空間等。結合專業,模擬生活,創造一定的學習環境,將比較抽象的美術概念如構圖、色調適當變化,更為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引出主題,學生會覺得美術知識是實實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處處都有美術,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同時它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8]
四、結 語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即是主張教育要與現實的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將兒童的創造性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根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論,生活化教育的特點可以歸結為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系的等幾方面,是爭取大眾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惰性較強、自控力較差,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特點,把美術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把美術學習從學生的間接需要變為直接需要,讓學生切身體會學習美術的必要性,形成強烈的內部動機,引起學習的興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介入,極大地解決了教學中很多生活策略難以實施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構建的生活化策略教學情境更能滿足教師、學生的需要,也更為經濟有效,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值得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推廣和應用的[9]。
參考文獻:
[1] 李靜.美術教師專業化發展圖景:知識與行動的質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 Ovgu Ozturk,Tomoaki Matsunami,Yasuhiro Suzuki et al.Real-time tracking of humans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ir future footsteps in public indoor environments An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system for public entertainment[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12(59)
[3] 王媛媛.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研究——構建自主探究學習模式課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 李險峰.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中學美術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 趙莉蓓.論信息技術環境下美術教學生活化[J].網友世界,2014(01)
[6] 李龍英.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生活接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
[7] Jaime Snyder,Robert Heckman,Michael J.Scialdone et al.Information Studios:Integrating Arts-Based Learning Into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
[8] 蔣玉華.小學中國畫教學活動的綜合性與多樣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9] Lisl Zach.When Is "Enough" Enough? Modeling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Stopping Behavior of Senior Arts Administrato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56)
作者簡介:
陳新,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現任教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橫頭山鎮中學。職稱:中學二級。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