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琳?魏天剛
摘 要:當今時代信息浪潮席卷而來,面對景觀空間內擁有的各種海量信息,如何對繁雜抽象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使復雜的內容通過五感與心理期待在景觀空間里進行有特殊意義的信息設計,使之更清晰有效,更輕松有趣地傳遞給接受者,成為了當今景觀設計首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設計 景觀空間 體驗式
一、信息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信息設計(Information Design)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信息協會(British Information Design Society)提出并加以普及[1]。在藝術設計領域,信息設計最早應用在了平面設計上,并在形成初期便被列入平面設計的課程中。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倫敦的平面設計師特格拉姆第一次使用了“信息設計”這一術語。當時使用該術語的目的僅為區別于傳統的平面設計以及產品設計等平面設計專業。從那時起,信息設計就真正地從平面設計中脫離出來。信息設計的主旨是“進行有效能的信息傳遞”,與提倡“精美的藝術表現”的平面設計確立了不同的發展方向。隨后不少平面設計師開始使用“信息設計”這一術語,到1979年《Information Design Journal》雜志創刊后,就更確定了“信息設計”一詞在學術界的地位[2]。
二、信息設計運用在景觀設計中的含義
信息設計是對信息清晰而有效地呈現,通過一種多學科和跨學科的途徑達到交流的目的,并結合了平面設計、技術性與非技術性的創作、心理學、溝通理論和文化研究等領域的技能[3]。
信息設計具體應用到景觀設計中,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空間和場所的信息傳達,指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與心理期待在景觀空間里進行有特殊意義的信息傳達設計。旨在傳達信息、整合信息、體驗感受以及場所營造等。其實質是用圖形、聲音等一些交互式技術手段,從人的感知和體驗視角切入,對原有的景觀要素進行研究,進入到對其價值轉換、思維方式及表達手法的研究。目的是在景觀空間中對繁雜抽象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使復雜的內容利用五感和心理因素的方式來重新設計,使之更清晰、更有效、更輕松、更富有創意地傳遞給接受者,進而構建出具有特殊意義的景觀意象。
三、信息設計角度中景觀設計的設計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以物為本的設計理念逐漸不被人們認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開始備受推崇,景觀設計中除了追求視覺上的感受外,還融入了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不同感官體驗,追求五感的綜合感受。這正是當代信息設計在人們享受景觀設計帶來的愉悅感受的新的思維方式。信息設計主要追求人類信息生態中人類以及社會組織周圍一切信息交流要素的總和。所以景觀信息設計的主要思維方式著重強調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互動與信息傳遞,主張站在人的視角上,從人的感知和體驗視角切入設計,進而體現人的主體性地位。
日本梅田醫院的導視系統設計體現了標識信息的人性化理念,它由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設計,整個導識系統全部用白色布制成可換洗的導識系統,表達出了潔凈、柔和的服務理念和貼心的賓館式服務,消除了病人的緊張感和恐懼心理,體現出人性化設計的設計理念。
(二)互動體驗式的設計理念
信息時代以人為本的環境設計理念,要求一個空間的設計形成必須有人的參與使用,有人對它進行評價反饋,它是有價值的。景觀空間形成之后,它僅是一個冰冷的客體,如果沒有對象的參與、使用和評價反饋,它的價值則無法體現。交互信息設計以交互和體驗為特色的公共信息傳達,重視人與機器、人與環境的互動性,因此其設計不僅強調的是“信息”本身,信息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更強調人和信息之間,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過程[4]。
景觀中的互動信息需要體驗來反饋,這就要求發出互動信息的景觀具有體驗的暗示性設計。例如哈爾濱春水公園中的“春水大典”景觀主題設計,展現了女真部落在河邊舉行春季慶典時的情景。在廣場里以舞蹈為主題的雕塑群中,女真部落人在盡情舞蹈,這時不難發現,其中有一雙空置的靴子雕塑,游人便可登入其中,通過展示變換自己的各種舞姿,與周圍其他舞者雕塑形成一幅舞蹈的畫面。過往的行人通常都會駐足停留,變成了景觀中的一部分。這種互動體驗式的景觀設計,會使參觀者更好地感受到當時慶典的喧鬧氣氛。
(三)強調多維感官的設計理念
上述講到的互動式景觀設計是以使用者受到感官的刺激,產生了情感,然后思考,進而行動或體驗。感官體驗就是指用能夠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來驗證事實、感知環境、留下印象[5]。為了強化景觀的互動體驗的效果,我們需要身體上多種感官的協同刺激。當各種景觀信息刺激到我們的感官時,我們的內心便會產生波動,并生成感覺,最后形成記憶。感官刺激越強烈,記憶也就越深刻。每一個感官系統都在體驗的過程中發揮著難以察覺的重要作用。所以,景觀空間設計不能只考慮視覺形式的感知,其它感知方式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景觀的形態、色彩和材質會帶給使用者直觀的視覺體驗,而景觀空間的場所環境也會通過自然界的自然發聲和人工模擬為使用者帶來聽覺的體驗。當景觀一個空間種植的植物散發出香氣時,便觸動了使用者的嗅覺。觸覺則更加強化了使用者的體驗,例如景觀新材料的觸感,腳下鋪裝等。同樣,景觀空間環境也會對人的味覺產生影響。比如行走在炙熱的柏油路上,人們的味覺很難產生食欲。景觀設計中的音樂噴泉就是多種感官刺激高效的結合。音樂響起,人們通過聽覺接受信息,噴泉的形式也是直觀的視覺信息,當水濺到身體上時,便形成了觸覺體驗。各種感官信息相互作用,通過大腦分析整合,形成獨特的情感。因此,設計師不僅要注重視覺體驗,同時還應利用其它感官作用更加完整地將信息表達出來,形成全新的用戶體驗式景觀。
(四)創設場景情節的設計理念
在信息時代,環境空間不是僵硬的功能劃分,人們對景觀環境的評價也已不僅限于眼前看到的表面事物,而是更注重某個場所所營造的氛圍和整個場景發生的情節,進而帶給人們心理感受的變化。諸如場景的文化要素、地域要素、所傳達的情感和價值意義等。
比如我們之所以選擇并喜愛一家咖啡廳,注重的不僅僅是這個空間內的環境裝飾、咖啡口感和味道,更多的是一種綜合的感官體驗與心理感受的交融。從咖啡廳的硬件設施及裝飾設計,到整體的店名、標識形象系統的設計,乃至咖啡廳的文化要素和所要傳達的價值意義等信息綜合在一起,便構成了我們對這家咖啡廳的整體意向。正是這些信息的溝通和表達,向我們傳遞了某個場景的情節故事,或愉悅,或悲傷,或安靜,或慰藉。這些場景情節要素增進了消費者對咖啡廳的情感認同與互動交流,從而改變著消費者對于咖啡廳整體環境的認知體驗和心理感受。在這個過程中,空間環境的信息影響體現在了方方面面,但是最直接和最具有生命力的信息還是場景情節要素中的文化信息。
再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展館整體設計,館前的大廣場上,碎小的鵝卵石石子遍布參觀者周圍,而道路只是中間窄窄的一條,花白的鵝卵石就象征著逝者們的皚皚白骨,寄托著人們的哀思。展館刻意地不做太多的綠化工作,以枯木枯石為主要材料,墻面也以灰色為主題,試圖以沒有生氣的材料營造成一種沒有生氣的氣氛,讓人一進入展館,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哀思和共鳴。從信息設計的角度來說,設計師并不是讓人們一眼就看到建筑,而是看到一個場所,一個可供參觀者悼念的場所。
四、結 語
本文從信息設計的角度重新審視景觀空間設計,提出了景觀空間設計的新理念。要求景觀空間的設計要從人的感知視角切入,運用互動技術手段,通過多種感官作用,創設場景情節,對原有的景觀要素進行信息整合,形成新的體驗式景觀。基于信息設計的景觀空間設計理念的提出,將傳統的景觀空間設計研究推進到了價值轉換和思維方式轉換的研究,是對景觀信息整合的新嘗試。在進一步充實景觀環境設計學科相關理論的同時也會給景觀空間設計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為今后的景觀空間設計提供一種方法上的理念支持。
參考文獻
[1] 歐陽麗莎.信息時代的心思設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28852.htm?fr=aladdin
[3] [美]簡·維索基·歐格雷迪,肯·維索基·歐格雷迪.信息設計(TheInformation DesignHandbook)[M].郭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4] 蕭沁,孫湘明.城市公共信息系統設計理念探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06)
[5] 薛媛.感官體驗策略在廣告創意中的運用[J].傳媒觀察,2010
作者簡介:
王嘉琳,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設計學2012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環境藝術設計。
魏天剛,陜西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