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儷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01-02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階段,既有花一樣的美好,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面。比如,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嚴重。這一心理障礙,不同于變態心理,但是后果很嚴重,它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的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得過且過等。逆反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走向犯罪心理。因此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班主任,我將從逆反心理的表現、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來談談我的一管之見,拋磚引玉,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
(1)對正面教育采取應付、消極對抗、甚至抵制的態度。
(2)對榜樣和先進人物無端懷疑甚至否定。
(3)不聽勸告、無視規矩、我行我素、胡作非為、唯我獨尊、目無法紀、目無他人、易暴易怒、無視后果。
(4)嚴于律人寬于律己、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玩世不恭。
(5)不思進取、言而無信、出爾反爾、說得比唱得好聽。
(6)喜好挑釁、好強逞能、混淆是非、哥們義氣。
(7)撒謊、抵賴、陷害、報復性較強。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第一,復雜的社會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往往受到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以及善惡、美丑、是非、榮辱觀念的影響、如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不良媒體,都可能對學生思想認識造成危害,腐蝕他們的心靈,導致極端的逆反心理的產生,這是教育者不可忽視的。
第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如家庭的破裂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傷和極大的失落感,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鼓勵,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孩子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也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會使孩子愛慕虛榮,只圖享受,不思進取,唯我獨尊。
第三,學校教育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簡單呆板
個別教師不尊重學生,不理解學生的內心體驗,對他們的能力、成績不能客觀公正的評價,往往只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樣使學生感到進步無望,嚴重地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老師提出要求時采取了強制方式,缺乏民主意識,缺乏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其三,老師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挖苦、諷刺學生,沒有因材施教,滿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這樣同老師的對抗情緒也就形成了。其四,個別老師師德不高,缺乏威信,說一套做一套,引起學生反感,使學生對正面宣傳產生逆反心理。
第四,好奇心的驅使
初中階段的多數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接觸的新鮮事物,總想揭開神秘的面紗,親自去體驗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擋,對學生的誘惑力越大,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試并不甜的“禁果”。如學校、家長禁止中學生抽煙、談戀愛、看某些有爭議的文學作品等等,如果老師處理方法不當,往往事與愿違,教育結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應對中學生的逆反心理
第一,全面評價學生,努力挖掘“閃光點”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學生更是如此,一旦他們有了進步,就應立即表揚,否則學生向上的心理得不到強化,失去平衡,就會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特別是對后進生,老師更應該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全面充分肯定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進步得更快。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當老師努力挖掘出學生的閃光點,就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學生就會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
第二,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加強感情投入,融合師生關系。當教師讓學生感到親切、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尤其是那些遇到挫折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并用懷疑、敵視的心態對待周圍一切事物的學生,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關懷。教師要善于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盡量縮小“代溝”,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如此下去,師生感情越深,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弱。
第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是打造良好的班集體環境,充分發揮集體規范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積極推進班級管理以及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和藝術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三是針對青少年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四,注重個性化
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結合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時間、條件和情境下,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的個性體驗和情感需求,進而形成適應學生的統一的、充滿情趣的新教育。同時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正面引導,重在提高學生的認識,使之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
第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之所以產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認識和情感產生矛盾。“心病還需心藥治”,為此,老師應加強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解決他們的心理癥結。
第六,法律意識教育
許多少年犯的教訓告訴我們,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甚至就是法盲,這就是他們在沖動之時心理失控的根本原因。因此,對法制、安全教育應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常抓不懈,這也應該是我們預防和疏導青少年逆反心理障礙的持久性課題。
逆反心理,始于初中階段,但是卻會伴隨人的一生。因此,對初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初中班主任老師,教書是主題,育人更不可偏廢。對諸如逆反等負面心理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盡力為孩子們的未來構筑一個較好的人格基礎。我以為,這才是合格的班主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