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濤 王善軍
【摘要】影響教學效果好壞的因素,不僅僅包含教師的講授水平。其他的比如學生對教師的認可程度、學生對教師的印象等等,都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可,就應該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
【關鍵詞】交流;溝通;教學效果
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注意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就可以更好地保證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如果教師自身不注意與學生的主動溝通,勢必會令學生因為感到這個教師難以接近而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
1師生交流的主要作用
1.1增進了解,加深感情
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和信任,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在這種良好關系的影響下,教師可以愉快地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工作,而學生則可以持久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這也是強調加強師生交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應該看到,師生之間的情感狀況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一方面,教師會因為對學生的熱愛更加認真地備課和講授,并可以更細心地了解學生在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接受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情況,從而使自己的備課和講授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學生在同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不但會對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而且還會因為喜歡任課的教師進而增加喜歡這門課。
與小學和中學相比,由于教師和學生相互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在大學里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和時間相對是比較少的,特別是只擔任主講的教師,往往是上課的時候來,下了課的時候走,所以教師有意識地主動和學生交流就變得尤為重要。
1.2教書育人,潤物無聲
教師的職責不單單是知識的傳遞,同樣重要的是要對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上起到應有的作用。
處于大學階段的青年學生,對于他們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時候采用潛移默化式方式可能更為有效,因此,每一個任課教師在這方面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并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實際上,教師無時無刻不在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都會給學生以無形的影響,如果同時再注意加強有意識的引導,主動作一些教書育人的工作,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1.3收集信息,指導教學
師生交流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收集有關學生的信息。一門課程的進行,從總體上是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實施。但是,課程不可能一直在預想的理想狀態下進行,在實際講授過程中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和遇到的問題進行細微的適時調整。調整的依據就應該是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用從學生哪里反饋回來的信息來指導教學的進行。比如根據前導課程的講授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難點內容作一些必要的調整等等。
2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
2.1應該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師生之間能夠正常溝通的基礎。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應該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不應該再把自己作為中心,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觀點和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一定會招致學生的反感,更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
例如,不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課后答疑,都有可能出現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回答或者對基本知識掌握不熟練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沒有耐心的工作態度和尊重學生的愿望,就可能出現不耐煩甚至諷刺挖苦學生的現象。其結果是不但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習熱情,還使教師與他交流的大門僅僅地關閉了。反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如果能夠真正從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耐心的解答,必要的情況下給予婉轉的批評,就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2.2應該以誠相待
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必須要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對待學生,作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教師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都應源于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只有用真誠的感情才能打動、教育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充滿魅力,相反,沒有真實感情的教學如同沒有激情的表演一樣空洞而乏味的。
毫無疑問,教師也不是完人,所以教師也一定會有出現錯誤的時候,有時候可能在黑板上寫錯了字,甚至有時候不能很圓滿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一個為人師表的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坦誠地糾正自己的失誤、承認自己對某些問題不夠理解。含糊其辭、遮遮掩掩,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2.3應該正確引導
大學時代正是一個人思想活躍的時期,在這時期,學生對各種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是正常的,比如對課外活動和業務學習的矛盾、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需要的關系等等。教師在和學生交流過程中就會發現學生的這些思想動態。對他們的一些積極的觀點應該給予肯定,對錯誤的想法就應該給予糾正,并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存在的錯誤想法不聞不問、隨波逐流,甚至是推波助瀾是不負責任的,也是嚴重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的。
師生之間建立起通暢的信息交流渠道,從而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根據各自的課程特點、個人性格特點、講課風格,努力建立師生之間互知、互敬、互諒的良好關系,是應該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