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回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著特殊的意義與價值,并將影響其未來一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把握好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藝術,是上好這門課的關鍵。以下筆者對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藝術略談一二。
一、設計好新課導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巧妙的新課導入,就好比電石,能激起智慧的火花,開啟思維的閘門,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能夠盡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例如,講授《交往有藝術》時,筆者給學生講了一個趣味故事作為導入:一個小伙子要到北村去,可是不認識去北村的路,看見路旁有意老大爺問:“喂,老頭,此地離北村還有多少里?”老大爺說:“還有三百八十丈。”小伙子惱了:“路程怎么能講丈呢?”老大爺說:“因為你就不講理(禮)”學生在會心一笑之余意識到文明交往禮為先的重要性,從而進入最佳求知狀態,為新課開了個好頭。又如,上《我與我們》這節課時,筆者先用多媒體播放了邰麗華等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在整齊如一,美輪美奐的表演面前,學生不僅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而且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深刻的意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作用。由此揭示課題,自然水到渠成。
二、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方為終身受用?!币虼?,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復習方法,首先學習考綱,明確復習依據和要求;其次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清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力求做到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復習過程要注重知識的理解,保證一定量的習題訓練,注意概括、歸納、綜合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力求做到一網在手,全課我有。最后關注知識內在聯系,學會學以致用。這就需要在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上,理清、弄懂其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并關注重大時事熱點,不斷的運用所掌握知識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時事熱點進行分析思考。與此同時,把所學知識與自身的思想和行為相聯系,也可以用于認知發生在身邊的大事、感人事、新鮮事,思考事情背后所體現的道德行為。
三、適當組織課堂辯論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若能把辯論引進課堂,不僅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題地位,還可以讓學生辯出興趣,辯出能力,辯出思維的敏捷性和嚴密性,發現自己知識結構上的不足,進一步促進學生產生向社會、向生活學習,產生廣學各類知識的強烈動機。思想品德課中有許多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辯題,例如:道德與法律哪個重要?
課堂辯論的實施要取得成功,需注意幾個問題:1.教師必須精心擬好辯題,辯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使辯論雙方都能提出一定道理的,緊扣課內課外知識,做到有的放矢。2.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力高低科學分組,并指導學生做好辯論前準備工作,例如資料的收集,知識的準備,語言和儀態的校正,辯手的選擇、分工等。3.辯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主導作用,隨時加以調控。4.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對學生出現的知識性錯誤,給予指正;對辯論過程中出現的似是而非的問題,要加以明確,避免學生留下對相關知識認識不清的后遺癥。
四、以問題激活思維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生發開去,精心設計一些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持續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例如,在講授《法制:市場經濟的維護者》這節課時,筆者結合近年發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火腿腸”、“毒膠囊”等食品安全事件,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了一系列的關聯性問題:(1)你認為導致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2)怎樣才能避免或者減少類似的事件再發生?(3)材料中哪些部門采取了有力措施?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4)作為公民我們可以為此做些什么?這樣的問題環環相扣,富有邏輯性,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激發了,不斷的去思考、討論,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了自己的思維。
教學中提問要恰當,應注意問題要抓住重難點,問題的難度稍高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為佳,有一定的思考難度,讓學生“踮起腳尖摘果吃”,通過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在知識上、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五、充分利用社會時事熱點
“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人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在市場經濟主導的今天,各種觀念日益呈現復雜性與多元性,學生受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廣,由于學生的知識與閱歷的局限,很容易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和道德缺失。因此,要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就必須直面社會現實,并以正確的價值觀念來引導啟發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時事熱點導入新課,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去收集、整理時政資料,還可以舉辦時事專題講座。這樣關注時事熱點,合理運用時事新聞,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把目光從自身和家庭投向遼闊的社會舞臺,讓他們去體會、關注世界的變化,培養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的理解,彌補教材相對于形勢發展滯后的不足。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不斷優化教學技巧,擺脫根植在思想中的陳舊教學方法與技能,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心理特點一步一步地改善教學,讓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潛能,以學習者和思想者的雙重身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左小玲,姜云林,《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N],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10)
[2]冒海燕,《試論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3.11
[3]曹俊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11)
[4]溫艷平,《思想品德教學要講究有效性》[J],學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