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教育的推進,在新形勢背景下,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它是我國歷來的體育教育的一場偉大的革命,它要求高校以陽光體育運動為出發點,改革體育教學模式、理念等。本文在陽光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導下,充分分析了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高校體育教育中實行陽光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 陽光教育 改革 必要性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01-02
針對我國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學者周洪宇等[1]率先提出了“陽光教育”的新理念。該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尤其強調加強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和能力。
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在我國的各大小學校都得到了廣泛的開展。目前,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正不斷下降。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水平,在“陽光教育”理論基礎上,黨中央結合該理論的中心思想,在2007年的時候,提出并開展了以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的“陽光體育運動”。在該運動的大力號召下,我國大部分高校對學校現存的體育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化改革,有利于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
1.陽光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不正確
現階段,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是以體育技術和技能獲得為主要目標的。它不在乎學生是基于什么目的來學習該門課程,體育的教學只是簡單死板地教授體育技術動作等,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終身化意識沒有進行相關的培養,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一旦下課,就不會重復課上的運動,更不用說,當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后,他們就更加不會進行體育活動了,身體素質就日漸下降[1]。
1.2高校體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完善
高校的體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力資源配備不完善。隨著高校學生的不斷增加,學校的體育教學的師資人員缺乏而使得不能滿足現有的需求。另一方面,師資水平的限制,如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等,也造成體育教學開展的困難。其次,體育配套設施與場所的不完善。由于基礎設施缺乏,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得不到大范圍的開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積極性。
1.3教學內容不實用 教學方法陳舊
我國體育教學的模式過于注重體育基礎技能、知識、技術的掌握,忽略了關注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素質發展以及對人的全面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使得高校的體育教學往往顯得華而不實,嚴重偏離了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2]。
另外,在教學方法上,沒有改進和創新,一直延續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示范模式,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影響了學習效果。
2.陽光教育理論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辦法
2.1 改變教學目的
首先,在陽光教育理念的新形勢下,高校應該堅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2],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的以及教學模式等。
第一,高校要明確讓學生明白我們進行體育教學以及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水平,進而得以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水平。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社會對個人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知識能力水平,也考慮個體的身體素質,更加需要綜合看待個人的綜合能力。如果個體的身體素質低下,那么他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如同空頭支票一般,沒有意義。
第二,高校應該嘗試改變原先的標準化的教學模式,提供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有機會根據自身的愛好及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在學生自我的興趣指導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大的動力。
第三,改變過去強制性的體育教學,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保障,學生可以選擇自身的上課時間、項目、教師等,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大力普及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學生主動自覺學習鍛煉的習慣,促成學生養成終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
2.2 合理配置資源
體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因此,體育資源是進行體育教學的必要保障,是合理正常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部分高校資源配置不合理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進行。因此,高校應當加大在體育教育方面的投入。
第一,增加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根據學校的學生的數量,合理的增加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數量,是保障每一位學生得到很好的教學指導的必要前提。如果學校的體育教師數量不合理,那么一個老師就需要在一節課上多帶許多學生,教師的課程安排也會隨之增多。這樣,教師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影響了教學的開展,課堂上,學生得不到及時指導,又一次影響學習。
第二,教師的專業化以及與時俱進的培訓。學校需要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配備相應的體育指導教師,一定要強調體育教學的專業性。例如,我們不可能讓教導體操的教師去隨意教導田徑運動。另外,要注重這些體育教師的后續培訓。當前社會發展迅速,教師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教育和培訓,那么他們的教學方法也會隨之落后,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
第三,學校需要在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方面進行相應的投入。只有完善了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才能夠保障學生進行良好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鍛煉興趣與鍛煉效果。
2.3 更新教學方法
歷來,高校的體育教育受我國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高校并不能夠真正地做到落實素質教育。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高校需要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體育教學的新方法。例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采用分層的教學方法,就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不同的考核標準。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無論對于誰來說,興趣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最好動力,它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開放,觀念先進,喜歡新事物,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該堅持與時俱進,緊扣時尚的潮流,注意設計新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優化教學的效果,最終達到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偉大目標。
3.“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
在陽光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黨中央提出并開展了以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的“陽光體育運動”。 “陽光體育運動”的提出是陽光教育理論與高校體育教育的完美結合,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指導我國目前高校體育教育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指導理論。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實施對象是青少年,尤其是各大高校學生。通過該項運動的開展,培養鍛煉青少年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指導廣大青少年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促進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
3.1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
陽光體育運動的提出,使得“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終身鍛煉”等思想觀念深入人心,提示教育工作者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加需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2]。陽光體育運動的大力開展,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形成體育運動的潮流,更能夠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另外,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也能夠一定程度地調節學生心理,釋放壓力,培養積極樂觀進取的品質,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盡早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與心理素質基礎。
3.2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重視,因此,體育運動也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關注。科學研究顯示,科學的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高校是大學生由學校進入社會的過渡過程,起到橋梁的作用,高校體育運動意識的形成,對學生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后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高校的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育健身意識,培養體育鍛煉興趣,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意識。
3.3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我國當下教育的主流,也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的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2]。陽光體育運動的提出提升了體育的地位,促使人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從原先一直的學習狀態中得以釋放,參與到鍛煉休息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自身的身心素質,也鍛煉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這些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推進素質教育的進行。
在陽光教育理念下,高校應該積極配合體育教育的開展,進一步推廣陽光體育運動,深化高校體育改革,創新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不斷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水平,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優秀全面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偉明,“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6):1-3.
[2]高衛民,“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的研究[A].山東:山東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2012.
作者簡介:
蘇玲(1981.10),女,四川成都人,成都醫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校體育、運動訓練、體育史、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