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組織的職業院校的技能比賽越來越多,職業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參與,這些比賽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產生很大的影響。筆者根據實際情況,歷年來在參與了多次計算機類的比賽后,總結經驗,對于所教的《三維動畫設計》課程實施以賽促改的過程進行闡述。
【關鍵詞】技能大賽 三維動畫 以賽促改
【基金項目】2013年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B2013-007。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49-02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實行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及技能教學是高職院校改革的重點,高職院校對技能教學的研究、管理目前還不及理論教學那么規范和成熟,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速度和模式同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計算機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如何加速培養信息時代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探索技能教學的一條新路,如何在各項技能大賽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盡快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開拓一條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競賽環境與《三維動畫設計》課程現狀分析
1.競賽環境
數月來,筆者所在的省份組織的有職業院校參與的計算機類的比賽有3次,分別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計算機作品賽,筆者每次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雖然成績有好有壞,但每次比賽筆者及參賽學生都從中受益良多。這些比賽中,讓筆者收獲最大的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它按職業技能劃分出不同的賽項,筆者組織學生參與的是動漫賽項的比賽,這個賽項的比賽旨在提升學生影視動畫制作的基本功與實戰能力,增強現場計算機制作三維動畫的操作素質,提高影視動畫制作的相應崗位職業能力和崗位協作性,更好地培養影視動畫技術型人才,為信息產業、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發展服務。
2.《三維動畫設計》課程現狀
(1)教學內容單調,重軟件,輕創新。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土木建筑、媒體和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中,教學內容基本是按照學習軟件使用的思路安排。例如在3dsMax中,教學內容是按學習順序安排的。主要包括軟件基本操作、基本模型創建、多邊形建模、曲面建模、材質、燈光、渲染、動畫。
(2)學生沒有大項目的制作經驗,知識無法適應社會需求?,F在很多專業的三維動畫教學內容的安排趨于大同,并沒有根據專業特點進行很好的安排。并且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利用綜合項目進行教學,即使有項目教學,也是很簡單的一個項目,并不能讓學生對整個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的流程進行體驗,學生在簡單項目的制作過程中,也不會認真分析、設計和制作。沒有一個大的項目進行教學,學生無法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造力。因此,在找工作時很難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3)相對落后的傳統授課模式。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各個高職院?;鞠嗤褪钦n堂理論與上機實踐相結合。這種模式使得學生的理論及操作知識在課堂和機房中無法完全消化,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不佳。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學生沒有自己獨立的動手機會,只能邊聽邊模仿老師的步驟進行操作。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思想,被牽著鼻子走,使得學生創新意識得不到加強,個人素質也無法提高。
二、以賽促改教學模式的實踐
1.開課時間選擇
職業院校的比賽時間一般設置在每年的4-5月份,也就是每學年的下半學期,而筆者所在學校的三維課程開設在大二的下半學期,這時大二學生才剛剛接觸課程,而完成課程學習的大三學生卻正處于實習階段,只能讓大二的學生來參賽。而下半學期開學一般是在3月份,也就是說離比賽僅1-2個月的時間,這么短的時間很難讓學生掌握大賽需要具備的所有知識和技能。這時我們需要將開課的時間至少往前調一學期,即大二上學期,此時前期基礎課程也正好于大一下學期完成,與三維課程對接起來,讓學生能有充足的時間打好基礎,磨練技能。
2.課程內容調整
就本次技能大賽的題目而言,考察的知識范圍可謂非常全面。整個比賽分為提交作品、動畫基礎和動畫創作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賽前作品提交;第二、三模塊為現場比賽,采用單人單機競賽方式,競賽時間第二模塊3個小時,第三模塊5個小時,共8個小時。其中,在動畫基礎競賽模塊,參賽選手需在比賽現場根據給出的文字、設計稿及三視圖要求,完成相應模型創建、貼圖繪制、材質調整、燈光設置,并渲染輸出最佳角度效果。在動畫創作競賽模塊,參賽選手需根據給定的故事主題和場景,使用動畫基礎模塊中創建的模型或自行創建模型,完成動畫創作。最后提交不少于30秒的動畫片作品。三個模塊的設置,不但考驗了學生的基本功,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個模塊特別是后兩個現場比賽模塊,幾乎將三維課程中所有知識點全部串聯起來,甚至還有部分超出課程范圍部分,還需要運用一些其他課程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要對現有課程內容安排進行重新分布,將課程重點調整至和技能比賽要求基本一致。
針對第二模塊動畫基礎部分,需要把課程重點調整為:
(1)掌握利用多邊形建模技術創建角色模型的方法。
(2)掌握為場景、道具及角色進行UV整理的技巧。
(3)掌握使用Viewport Canvas貼圖繪制功能和Photoshop為角色貼圖的方法。
(4)掌握毛發修改器和布料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針對第三模塊動畫創造部分,需要將課程重點調整為:
(1)掌握利用Biped或CAT角色動畫系統制作角色動畫的方法。
(2)掌握利用Skin或Physique進行蒙皮的方法。
(3)掌握利用Morpher修改器創建表情動畫的方法。
(4)掌握利用粒子系統制作特效動畫的技術。
(5)掌握物理模擬系統。
(6)掌握利用燈光進行布光的技術。
(7)掌握3ds Max 2014中的渲染技術。
3.集中培訓
有的學校在接到大賽通知后,就排好培訓計劃,在比賽前一個月或是幾周就將參賽學生停課,進行專項集中培訓。而我們還是正常進行每周24節的課程,只有課余的時間或晚上來進行訓練,教師和學生白天上課,晚上培訓,由于時間不多,工作量大,精神緊張,往往在比賽前一天還在加班加點的訓練。這樣下來,由于時間、精力有限,準備得并不充分,師生疲憊不堪,學生也并沒有將技能很好的把握,這樣的比賽就沒有什么意義。
如果能在適當的課程調整下,在賽前專門留出的1到2周時間進行特訓,讓師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針對比賽要求,反復操練,強項鞏固,弱項加強,專注技能提高的同時還注意提高創作效率,能夠在8小時內完成比賽任務。由于動畫內容需要現場構思,完成動畫的同時還需以創新、創意取勝,這就要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進行完全面、系統地集訓后,學生牢牢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就會有飽滿的精神和足夠的信心來參加比賽。不管比賽的結果如何,我們學習知識技能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4.分工合作
由于比賽涉及的知識點多,工作量大,如果一個學校限定參賽人數是5人,那么僅靠一個老師是無法擔任所有的培訓工作的,這就需要2-3名教師分工合作,發揮所長,為培訓提供最佳的技術指導。
同時學生也要培養專長,不能一把抓,在這個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要靠創新、創意取勝的比賽中,培養各自的特色是很有必要的,平時還要鼓勵他們互相多交流,多吸取彼此的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以一個團隊的形式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比賽也許是考察個人能力的全面性,但是真正走上相應的職業崗位是需要進行分工和團隊協作的,比賽也是一個很好的讓他們了解別人、感受團隊力量的機會。
5.賽后總結
比賽不僅是要一分高下,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比賽完多看看別人的好的作品,與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查找自身的不足,找到別人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比賽的評委也會給出很多中肯的評價和建議,高屋建瓴地為我們指出改進的方向。回來后多總結,才能真正在比賽中有所成長,有所收獲。
比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學習和成長才是我們的目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經歷了比賽的歷練,對我們都會有所收獲。學生掌握熟練的技能,教師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再將這些經驗應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將課程教學改進得更好、更專業。
三、結語
通過計算機競賽的過程和結果,一是考核學生學習情況,檢查學生計算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使用三維動畫軟件制作動畫的能力;二是考核計算機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發現老師自己教學改革的成效,找出教學實施的不足和偏差,及時進行總結,揚長避短;三是實現“過程+結果+過程”的教學目標,也就是結果在過程中實現,過程在結果中優化。以賽促改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能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主動性,調動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做到競賽與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磊,莫非. “以賽促教”高職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 [J].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04.
[2]黃玨. 淺析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教育的促進 [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52.
[3]張穎淳. 以賽促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 [J]. 教育與職業,2012.21.
[4]賀宏福.三維動畫課程的教學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2.19.
[5]杜蟬.“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三維動畫教學中的實踐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09.
作者簡介:
祁冰(1983—),女, 湖北仙桃人,碩士,海南工商職業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