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驍
摘 要:讀懂英語醫學文獻是醫學院校的學生在今后臨床工作中的必備能力。而醫學英語文獻的特點及翻譯方法是他們在校期間應該接觸到并掌握的知識之一。因此,翻譯技能的積累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重點培養的內容。
關鍵詞:醫學英語 英漢翻譯 教學 技能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36-02
能將英語醫學文獻準確、完整地用中文翻譯出來是醫學院校學生在校期間應該掌握的一種技能;此外,醫學發展的迅速、國際交流的頻繁也要求他們在今后工作中讀懂這些文獻,學習先進的醫學知識,學以致用。
許多院校將“基礎英語”+“專業英語”作為培養學生英語技能及應用能力的手段。在醫學院校,學生應該學會把英語的翻譯技能應用于醫學專業,以便理解常用的醫學文獻;英語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把培養翻譯技能當做教學內容的一個環節。
翻譯是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針對文學作品進行的翻譯偏重“味”;科技類文體的翻譯則偏重“意”。醫學英語是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因此,翻譯的標準都應該遵循“忠實”與“通順”的原則,在這兩種原則的基礎上再進行美化,避免某些有關文化差異的語句晦澀、歧義。
1 醫學英語的特點
常見的醫學文獻種類有:醫學綜述、藥品說明、病例研究等。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醫學英語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
1.1 詞匯:詞綴
詞綴是詞匯的一部分。醫學術語雖然復雜,但是它們的構成與普通英語詞匯相似,多為多音節;通過前后綴的形式組合而成;不同詞綴與不同詞干能構成新詞。比如,前綴“ambi-, ambo-”(二、兩側、復),可構成“ambilateral (兩側的)、ambosexual (兩性的)”;后綴“-pathy”(?。蓸嫵伞癱ardiopathy”(心臟?。?/p>
(1)縮略語。
使用上目的性使得醫學英語存在大量的縮略語。他們能夠最清晰最準確地傳遞信息;比較直接、簡潔,一目了然。醫學英語中常用的縮略語幾乎都是由構成這個術語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寫組合而來的。比如,艾滋病“AIDS”是由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每個詞的首字母縮寫而來。
(2)書面語。
英語詞匯從語體特點來看可以分為正式詞匯和普通詞匯。醫學英語這類科技文體不同于平時交流時用到的口語及消遣時欣賞的文學作品,所以,正式詞匯成為其構成句子的主要方式。比如,“The patient should take ambul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患者應該盡早下床活動。)在口語交流中,“下床”這個詞我們使用“get out of bed”。
(3)一詞多義。
在英語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普遍:一個詞本身可能有不同的意思,由于使用環境不同,詞義也在相應地改變;一詞多義現象在醫學英語文獻里也同樣體現在上下文的語義關系中。比如,“There is a general awareness that smoking is harmful.”(普遍認為吸煙有害。);“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ir disinfection equipment in general hospital.”(本論文研究的是綜合性醫院空氣消毒設備的適用性。)
1.2 短語
(1)名詞短語。
名詞和名詞短語的使用在英語句子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這也是醫學英語的特點之一。這種結構的優勢在于行文簡潔、信息量大,強調某一事實,尤其應用于定義當中。比如,“A consent form is a very important document which needs to be signed by the patient and doctor when performing any invasive procedure.”(手術同意書是在執行任何侵入性治療前,由患者和醫生簽署的一種重要文件。)
(2)介詞短語。
介詞短語和名詞短語在醫學文獻中起相同的作用。在某些時候可以減少句子或分句的出現。比如,“This unit also includes conversations with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 whose needs vary from a surgical patient with different concerns.”(這個單元還包含一些同內科患者進行的對話,他們(帶有)的需求和外科患者是不同的。)此外,在藥品說明書中也會發現很多介詞短語的使用實例。比如,“Calcium and vitamin D are basic drugs for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鈣和維生素D是預防骨質疏松的基礎藥物。)
1.3 句法
(1)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從語法上講就是句子中動詞的一種變化形式,表明句子的謂語和主語之間是邏輯上的動賓關系,其作用是強調動作的承受者,模糊動作的執行者。在醫學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得十分頻繁,因為我們更關心的是動作的承受者患者、某種疾病、化驗結果等,而不是我們已知的執行者醫生。比如,“An ECG recording is taken continuously over 24 hours.”(心電要連續記錄24小時以上。)
(2)定語從句。
醫學英語本身就比較復雜,長句多,各類從句也很多,而且主要以定語從句為主;以定語從句作為修飾是常用的形式。比如,“A stroke occurs when a blood vessel that carries oxygen and nutrients to the brain is either blocked by a clot or bursts.”(中風會發生在當向大腦傳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管或因血栓阻塞或破裂的時候。)
(3)時態。
醫學文獻中,時態的運用大致體現在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上。對于病癥的定義、已知事實的描述、研究成果的總結等都使用一般現在時,比如,“The brain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organ that controls various body functions.”(大腦是極其復雜的器官,控制著身體的不同功能。)對于研究過程的介紹,用一般過去時,比如,“It was found out that certain herbal medicines had curative effect on AIDS.”(經研究發現有些草藥對艾滋病有療效。)
2 翻譯技能培養
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在校期間形成的英語基本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是理解醫學英語文獻,做好醫學翻譯的基礎;除此之外,翻譯技能的掌握與教師課堂的技能培養會減少今后翻譯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針對如何培養翻譯技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
(1)詞匯掌握。
第一,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提示學生學習醫學英語術語的方法,即抓住詞干、前綴、后綴這三種要素。在翻譯或理解某個詞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析詞匯的構成,了解詞綴的意思,再確定這個詞的含義。比如,在“subabdominal”中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前綴“sub-”(在…之下),詞干“abdomen”(腹部 n.)形容后綴“al”,以此可知,這個單詞翻譯為“下腹的”。
第二,對于某些醫學術語的記憶,音譯是個有效的方法。它的優點在于這個單詞和中文發音貼近,使得發音和拼寫都變得容易,比如,常用的藥名“barbiturates”(巴比妥類)就是仿照中文發音進行音譯的示例。
第三,注意詞性的轉譯現象。由于中英兩種語言在語法結構、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為保證原文意思不變,轉譯是翻譯、理解文章時常用的方法,即調整原文中某個詞的詞性譯為譯文中合適的詞。比如,“He has noticed frequent urination recently.” 本句中,如果按正常語序翻譯,不符合中文讀者說話的習慣;“urination”是由“urine”這個動詞轉化成的名詞。翻譯時,要把這個名詞轉譯為動詞更顯譯文貼切,即“最近,他發覺自己小便頻繁。”;“The two injured men are in a critical but stable condition at 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at 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為介詞短語,在此句中,應轉譯為動詞“被送往”,即“兩個傷者被送往舊金山綜合醫院,還處于危險期,但是情況穩定。”
第四,無論是基礎英語還是醫學英語,課本材料中都能發現一詞多義的現象。遇到一詞多義的詞匯,我們應該提示學生注意行文中本詞的詞性、位置、搭配,把握整體內容。比如,“Some of the studies about AIDS show positive results, whereas others do not…People who are HIV positive still need to have more blood tests very often.”(關于艾滋病的一些研究結果產生了積極影響,然而其他的則不然……HIV呈陽性的人仍需經常驗血。)此句中出現兩個“positive”,確定詞性都是形容詞,根據上下文關系,前者譯為“積極的”,后者譯為“陽性的”。更多牛津
(2)句法分析。
鑒于醫學英語常使用復合句這一句法特點,先逐字逐句地進行語法分析是譯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教授的內容。
第一,要確定句子的結構。分清主句和從句的關系,抓住主語和謂語;判斷此句是何種從句。
第二,找到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比如名詞短語、介詞短語等;把每一種成分合并或拆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意群。
第三,先翻譯句子的主干,提取中心句;分析意群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修飾的定語、條件狀語等,使整個句子層次分明、意思清晰。
第四,把握句子的時態、主被動關系;根據中文的習慣調整時間、地點狀語的位置達到最終的語意連貫、表意準確。
我們用一個長句來舉例,“Doctors may monitor health of such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chronic leukemia carefully to begin the treatment if symptoms occur or worsen, and the treatment can often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the symptoms.”逗號將這句分成兩部分,前半句中,主干為“Doctors may monitor health to begin the treatment.”;“who”引導的定語從句“who suffer from chronic leukemia”修飾“patients”;“if”引導的句子為條件狀語從句;“carefully”為修飾“monitor”的副詞。逗號之后的半句中“treatment can control”為主干,“disease and symptoms”既是名詞短語作“control”的賓語,又可以當作一個意群。本句為一般現在時,主動句。綜上所述,翻譯整理為“醫生會仔細監控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情況,如果癥狀出現或情況更糟糕,就會開始治療。治療可以控制病情和癥狀?!?/p>
(3)文化傳遞。
醫學英語文獻雖屬科技文體,但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讀者理解程度的深淺。英語學習中,我們提倡了解文化的重要性,強調縮短文化差異;翻譯活動中,我們提取源于原語的信息,使它從文化中體現出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加強文化修養,培養在行文中傳遞兩種不同文化的意識。
意譯是翻譯中涉及到文化層面時常用的方法。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意譯強調的是譯語文化體系和原語體系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它區別于直譯,譯者要對某個詞匯或短語進行解釋性的翻譯或具體說明,使得翻譯之后的文字更體現譯語的語言特點,避免讀者的理解障礙。
在醫學英語中,有些疾病名稱、癥狀、人體結構、手術方法、病毒等冠以相關人名、地名構成術語,這會給翻譯帶來一定的難度,需要譯者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采用意譯的方式,從翻譯材料中探知西方醫學發展的印記。比如,“Galens bandage”被譯為“蓋倫氏繃帶”。譯者要知道Galen是古希臘著名的醫生,曾到羅馬任宮廷御醫。他對動物解剖學進行過研究,對西方醫學具有一定的影響;還要按照意譯的方法加以解釋為“用于頭部的六頭繃帶”;再比如“Mediterranean anemia”譯為“地中海貧血”,為何為“地中?!保词褂闷渌孛恐灰虻刂泻樨氀母甙l地區。由此可見,一定的文化知識能讓翻譯工作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醫學英語專業性強、語言結構比較復雜等特點都要求譯者既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也要掌握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
在醫學英語翻譯中,譯者既要忠實原文;又要通順、自然地將原文內容重新表達出來;還要掌握翻譯技能,注意文化差異給翻譯帶來的影響。
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就業單位的標準和學生的需求選擇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加強醫學文獻翻譯技能的培養;除了講解重點、難點之外,還要教學生如何分析長句、記憶醫學術語等,更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 路璐,周玉梅.醫學英語特點及其翻譯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3,4:322-324.
[2] 胡苑.淺析如何加強醫學英語翻譯教學效果[J].海外英語,2010,11:457-458.
[3] 顧玉萍.文化缺失對醫學生醫學英語翻譯技能的影響[J].基礎醫學教育,2012,12:1012-1015.
[4] 楊惠.試談語法分析在醫學英語翻譯中的作用[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