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劉鼎成 徐勝球
摘 要:高校是國家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對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直接影響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實施,本文就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并提出了相關保護措施。
關鍵詞:高校 知識產權 保護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51-02
國家對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分重視,高校是國家的人才聚集地,是知識創新的主要源頭,高校的科研能力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建設發展,因此,對于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分重要,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要與高校的發展、知識技術的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加強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研究,可以推動我國科研工作的發展,提高國家創新能力,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另外,對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直接關系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
1 國內知識產權研究現狀
我國各高校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是很重視,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也很不規范,導致了侵權事件頻繁發生。知識產權的流失極大的制約著高校科研實力的提升,所以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對各高校來說是一項嚴峻的任務,經過學者的不斷研究,發現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1)高校無形資產流失嚴重,如:高校的人才流動性比較大,導致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向外流;高校的專利在未經同意下被使用卻無人追究等;(2)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高校過于重視論文的發表數量,而輕視了專利的申請,造成了專利技術成果流失嚴重,忽視了利用專利制度來保護知識產權的成果;(3)科研成果重復研究多,高校在進行科研時,主要以獲取資金利益為目的,對一些已完成的科研項目重復研究,失去了對科研內容的創新,導致高校科研水平無法提高;(4)知識產權教育薄弱,高校對知識產權教育實施力度不夠;(5)高校對知識產權教育的投入不夠。
2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差,流失嚴重
知識產權的流失主要分為明顯流失與潛在流失兩大類。明顯流失主要因為人員流動、管理不善造成技術泄密,在高校中,人員流動性很強,高校科研人員的調離,會帶走科研項目,或是研究生畢業后會帶走技術秘密等,都會導致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另外,部分科研人員會利用一些手段改變高校的科研成果性質,造成了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而潛在的流失主要表現在選取知識產權的類型,高校注重以論文形式將科研成果表現出來,而忽視了申請專利保護,而且由于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管理能力差,導致了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經過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由于高校過于注重論文的發表,導致了科研人員忽視了知識產權的專利保護,將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沒有申請專利,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從而造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2)法制意識淡薄,由于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導致了高校科研人員對其重視度不足,知識產權意識很淡薄。而且,部分科研人員的法制意識很差,科研人員辛苦的科研成果被他人無償使用,專利權被侵害,但是教師卻沒有利用法律來維權。另外,有些科研人員自身違法,將科研成果泄露給他人,造成知識產權流失;(3)高校對校名不夠重視,部分高校不重視校名商標權的注冊,導致一些單位冒用高校名稱進行商業活動,對高校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學校名譽受到損失。
2.2 技術成果轉讓不規范
技術成果轉讓的不規范性主要表現在:(1)技術商品定價隨意,很多科研人員都缺乏對科研技術成果價值的評估能力,對科研技術成果在社會市場中發揮的作用不了解,無法認識到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導致了對科研技術商品的定價往往很隨意,或高或低不一定;(2)技術商品交易中違規行為,在進行技術商品交易前,有時會泄露技術的秘密,從而在談判中無法很好的抬價,造成談判失敗,導致知識產權流失。另外有些科研人員會私底下將科研成果與他人進行交易;(3)技術合同不規范與技術不到位,在科研技術商品的交易中,由于合同的規定不明確,或者是在項目實施時,技術不到位,達不到合同規定的要求,容易發生產權糾紛;(4)法律知識缺乏,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員法律知識匱乏,導致在進行交易合同簽署,漏掉很多條款,忽視很多方面,對合同的要求判斷不清,造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損壞了高校的知識產權。
2.3 高校知識產權中的制度問題
知識產權的制度問題主要表現在:(1)缺乏專職機構,在高校中,沒有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導致了高校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時,沒有相應的維護能力,造成產權流失;(2)管理職能不完善,由于沒有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很多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都由學校的行政部門管理,而高校的行政部門管理不完善,僅僅是將科研成果進行登記、報獎等工作,沒有關于著作權、商標權或是技術轉讓方面的管理,導致了知識產權缺乏相應的專利保護。另外高校管理部門無法全面掌握知識產權的情況,在管理上出現漏洞,形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科研成果被埋沒;(3)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國家大部分高校制定出了科研管理條例,卻忽視了知識產權管理條例,也有些高校雖然制訂了相關管理規章,但規章卻不夠完善。
2.4 缺乏知識產權專用經費及有效的政策導向
對科研成果申請專利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一般高校科研成果的專利費都是由科研小組支付,由于一些專利的申請時間過長,而科研小組不過是臨時成立,專利經費很難長時間維持,導致了專利權提前終止。由于高校對專利申請投入的資金不足,嚴重的影響了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的積極性。
2.5 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界定不明確
由于高校在職務成果的界定中,界定不明確,最終導致了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混淆,從而造成了學校知識產權的流失。
3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及管理對策
3.1 強化知識產權意識
高校領導以及科研人員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加強對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的重視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高校領導要制定各種規章管理制度,來提高知識產權管理的整體水平,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促進知識產權的產生與發展。高校要通過實踐來證明科研成果的價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工作,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讓科研人員不僅得到豐厚的報酬,也得到充足的榮譽感,使科研人員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高校的管理體系能夠提高科研成果轉化,降低風險,并且節省大量的時間,會給高校帶來經濟利益,提升高校的無形資產價值,促進高校的發展。另外,高校領導要重視知識產權管理,重視科研人員,科研人員是知識產權的根本,高校要幫助他們實現利益,使他們依靠高校,提高研究積極性。
3.2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體制
高校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負責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工作規劃,并且要制定出明確的專利申請制度與保護制度,組織開展知識產權的監督管理,實行獎勵制度,對一些取得成果的科研人員進行獎勵,并且要進行專利技術合同的簽署,處理一些產權糾紛事件。另外,各高校要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培養專業的產權工作者,增強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提高高校處理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糾紛的能力,從而防止高校的知識產權流失。
3.3 合理清晰界定產權歸屬
高校要與科研人員簽訂合同,明確的規定產權成果的歸屬問題,由于高校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呈多樣化,無法用職務與非職務來界定。而且,高校的主要研究經費來自于校外,所以,除了高校投資的項目外,高校要根據項目的性質、資金以及未來產生的效益等因素,以合同的形式來確定產權歸屬關系。另外,高校要鼓勵并獎勵科研人員,使其能夠利用學校來管理并申報科研成果,并且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3.4 制定規范,防止人員流動造成知識產權流失
由于高校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所造成的產權流失比較嚴重,高校應該制定詳細的規范,明確的規定出高校科研人員的權力與責任,高校的科研人員完成的科研成果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與學校共有,學校為其進行資金獎勵,從而保障雙方的利益。離校的科研人員對學校技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如違反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高校科研人員在進行項目研究時,要與高校簽訂相關協議,確保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確。
3.5 積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知識產權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也是對知識產權最好的保護,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實施激勵手段,高校要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制定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的利益分配政策與獎勵制度,以保障科研人員的利益,從而提高科研人員積極性;(2)鼓勵教師創辦科技型企業,高校要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科研小組開辦公司,將項目研究的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創造利益;(3)促進高校與地區企業的合作,高校要積極的與地區的企業進行合作研究,共同建立研究中心,將學校與企業聯系在一起,建立一個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向外界展示科研成果,并且要對外界的需求進行了解,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新型的研究課題。
3.6 加大對科研項目的資金投入
高校要設立專門的專利費用管理機構,以滿足申請專利時的費用支持,同時要為高校的科研小組提供研究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并且在課題研究成功后頒發相關的獎勵政策。
4 結語
知識產權的保護對高校來說十分重要,知識產權會促進學校的發展,為學校帶來經濟效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所以各高校要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創立一個有助于知識產權產生并發展的環境。高校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從而對知識產權進行良好的管理,提高科研人員的研究積極性,促進高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雷杰.高等學校知識產權流失不容忽視[J].中國軟科學,2010,1(1):95-98.
[2] 姜軍,武蘭芬,李必強.校企技術轉讓中大學的知識產權管理[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6(6):96-99.
[3] 凌申坤.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及對策[J].理工高教研究,2011,2(3):29-30.
[4] 曲三強.知識產權法原理[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5] 王興放.對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2,1(2):85-88.
[6] 郭洪波.論高等學校的知識產權保護[J].社會科學輯刊,2011,10(5):58-61.
[7] 鄭曉燕,馬迎新.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對策分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3,4(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