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紅
摘 要:積極心理學倡導以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和動機。擴展_建構理論是英語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同時本文探討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的可行性和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英語教學 影響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245-01
1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心態,是關注幸福與力量的學問。它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力量。它倡導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積極心理學以研究人的幸福為中心,主要研究人們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2 積極情緒對外語教學的影響
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的首要研究問題。哈塞認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得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積極情緒的“拓延一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可以拓寬人的認知能力,提高思維靈活性;可以增強個人資源,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積極情緒會撤消消極情緒體驗,提升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在外語教學中,積極學業情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語言的認知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同時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夠從積極和正面的因素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感知和學習效果的提高。
3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積極積極心理學
3.1 滲透積極心理學的可行性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過分關注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忽視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情感的體驗和和情緒活動的引導。學生體驗到更多的厭倦、失望等消極學業情緒。積極心理學提供了新的視野和理論支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豐富的英語課程資源在開發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其學科資源優勢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提升科學素養和價值觀念,加強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積極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會為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提供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向。
3.2 滲透積極心理學的策略
(1)備課中挖掘積極心理健康資源。
現行的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富有時代氣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授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這個單元時,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人與動植物的相互關系和影響,讓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學習the olympic games時,不僅讓學生了解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的區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了解奧運精神“Faster,Higher,Stronger(更快更高更強)”一段關于南非前總統nelson mandela的視頻讓學生們走近這位偉人,心靈受到震撼,也同時思考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如果英語教師能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并用以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加以引導,那么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維護心理健康,使兩者得到協調發展。
(2)授課中創設輕松、信任課堂心理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教學活動中的信任能拉進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老師更了解學生,使學生更自覺主動的嚴于律己。研究表明,人在愉快的情緒和情感中,對活動有著協調和促進作用,在積極的激情狀態下,更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當學生處于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時,他們的創造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更為重要。在聽力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緊張焦慮狀態,這時候如果老師能給學生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期待的微笑或者一句幽默的話語都會讓學生產生高興、愉悅的情感體驗。并且帶著這份積極情感快樂地投入到任務中。同時教師必須以自己的積極情緒去感染學生,學會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調節。
(3)評價中給予激勵和肯定,增強自我效能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鼓舞”,在教授music這個單元時,我讓學生上臺演唱,學生們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一個敢出來,都怕丟臉,我適時引導他們:只有嘗試才有機會;只有抓住機會,才能走向成功。在我的鼓勵下,終于有兩位同學想試一試,雖然他們的演唱有些拙劣,但他們的勇氣贏得大家的掌聲。新課程下,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與引導者。教師要給是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善于運用激勵手段。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少否定,正確運用贊美語言,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讓每個學生在成功中體驗成功提升自我效能感,進而獲得奮發向上的動力。
(4)考試后引導合理歸因,給予積極心理暗示。
Weiner指出,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歸因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期望值,進而影響其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因此,針對每次考試結果,我們不僅要給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的分析,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對其考試結果進行合理歸因。經過歸因訓練,使得學生在成功時做出能力、努力等內部的、穩定的歸因,讓他們體驗到積極情感;失敗時做出努力不足等不穩定的外部歸因,使他們維持對成功的期望,避免消極的情感體驗。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我能行,我可以學好英語,我可以發揮的很好!”長期的積極心理暗示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情感作用,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迎接挑戰!
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潛能,提升他們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幸福之路!
參考文獻
[1] Alan Car.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與力量的科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2009.
[3] 馬穎,李雯雯,劉電芝.國外積極情緒“拓延-建構”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2005(1):23-26.